固本浚源,做好“第一任老师”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N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育的“根”与“源”在家庭,根基牢固,源流充沛,孩子的成长才有无限可能。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其功能在“养”和“育”,“养”即给予孩子生活必需、吃饱穿暖,“育”则是培育心灵,使其成为一个有基本品格和文化教養的学生,为其成人之路奠定基础。
   酒泉育才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及周边农家子弟,仅有8%的家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占比在87%以上,还有部分家长不识字。因受到家长学历水平、知识、眼界的制约,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呈现简单、粗暴、不科学等情况,同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关注度不够,家庭生活方式及家庭成员相处方式对子女正向引领濡染欠缺,导致学生“生活教育”缺失,精神成长滞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升空间不足,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积极进取的精气神。
   会诊学校现状,精准切入,我校针对家庭教育现状,自2016年起尝试举办“悦享成长”父母讲堂,截至2019年,共举办七期,开展专题学习课程30余门,家长学员3000余人次,评选优秀学员248位。在实践中,我们首先厘清了家长成长与学生成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两大关系,明确了家庭教育两大原则:立己立人,知行合一。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规律,全方位、立体化构建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初见成效。
   一、以“固本浚源”为核心构建家长学校课程体系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设好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家庭赋予孩子的不仅是健康的身心,而且要打好良好的品质底色。这是孩子将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也是以后能幸福生活的有力支撑。
   学校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家校合作发展方向,从家风建设、读写共同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亲子沟通交流策略、逐梦圆梦工程等层面构建“固本浚源”三大类课程,即“同心”认同课程、“同源”成长课程、“同成长”素养提升课程。这三大课程呈现逐级深入、进阶拓展、同频共振的特点,使家长因学生而与学校、老师成为密不可分的成长共同体。
   比如,我们在“同心”认同课程中,一方面开发了起始年级学生习惯培养系列子课程“不可忽视的生活小习惯(一年级)”“幼小衔接策略(一年级)”“作业辅导有妙招(一年级)”“你了解孩子吗?(七年级)”等。学生走进学校,家长的必修课随之发生变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孩子大约至少四次进入不同的学校,这时作为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情况、学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和意义等。当父母对孩子所在学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才能帮助孩子完成心灵认同之旅:学校认同、班级认同、教师认同、学科认同。在这个认同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不仅有更多的交流话题,而且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所经历的学校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相遇。这份在朴素生活中发现美好,在最简单的生活中获得最多快乐的达观心态,正是教养的体现,也正是我们家长学校“固本浚源”课程建设的要义所在。
   二、以“悦享成长”为基准构建实施模式
   在家校合作方面,是不是只能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约谈、家长群安排工作、通报学生情况等冰冷的方式强行达成形式上的合作呢?当然不是,在三年的探索中,我们在做法上逐渐得心应手,确立了“悦享成长”父母讲堂、主题活动、文化浸润三个比较成熟的模式,家长主动参与率提高,参与孩子全过程活动的热情持续升温。
   课程教学引导家长理解教育真谛。从习惯培养、家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国学经典生活化阐述等方面挖掘我校家长所需学习内容,形成校本化教材,逐步引领家长成为智慧型父母。课程组织实施如表1: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遵循“课程设计整体化、课程实施主题化、课程学习活动化”的原则,提倡“知情行意合一”的教育方式,采用游戏活动法、实践表达法、同读同诵法、交流互促法、案例呈现法、实地观摩考察法,引导家长学习和感受课程内容,尽量避免灌输、硬性要求、生搬硬套的方式。
   三、以“精粹适切”为标准设置课程内容
   实施家庭教育,选材是核心和关键。我们遵循我校家长特点及调查分析我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甄选我校家长最需要的课程内容编制单元主题,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家长课程分为三个层级,每一层级内容会随着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发生改变,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再生性。
   起始年级家长的学校认同课程,主要是了解学校历史文化、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与孩子共同观摩校园文化,共同在“心灵氧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亲子共成长”工程推进过程中,家长参与到学校主题文化活动中,在课堂中家长有了新的身份,教学生包粽子、制作香包、编制五色丝线等。每学年共有500多名家长参与,占家长总人数70%以上,文化浸润活动受到家长、学生、教师一致好评,家长在活动中收获很大,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文化浸润课程内容如表2:
   四、以“共同成长”为导向构建评价体系
   没有评价,课程建设就很难提升品质。我们制定了《酒泉育才学校家长成长手册》《酒泉育才学校家长素养显性十指标》《酒泉育才学校“博雅”少年成长档案》等,学生、教师、社区、专家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指标不仅关注家长具备的家庭教育知识,更注重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改变和发展,关注家长在学校的兴趣、态度和方法,重点考查家庭小书橱建设、亲子阅读、父母示范性言行、子女品德教育等。课程主题单元设置及课程内容阐释,如表3:
   一个人,一碗饭、一杯水,这样的物质需求满足后足以存活,然而如何活出作为人的精神光彩,唯读书,再无他法。“读《书》诵《诗》与古人居,诵《诗》读《书》与古人谋”在“居”与“谋”中我们思接千载,我们的思维能力被激活,我们的人生格局变得开阔,我们拥有了独处的能力,我们成为自足自为真正站立起来的人,我们在普通的生活中获得人生最多的快乐。我校每学期会评选“书香家庭”,并邀请获此殊荣的家长在各班做分享交流,开辟“亲亲枕边读”亲子共读栏目,建设家长读写社区,让阅读、写作打开家长自我强健之门,让学生在这扇溢满书香的门内成长出最美好的模样。
   家长学校的课程化建构旨在教育一个家长,引领一种生活方式,影响整个社会风尚。“父母讲堂”是一粒种子,一粒饱满的种子,一粒用爱与真诚凝铸出的有着神奇伟力的种子,这粒种子将滋养出学生成长的家庭土壤,让优质的家庭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百草园。
   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小组合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行列中,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有效提升自身英语阅读的水平。就此,重点分析了在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小组合作;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依靠教师的描述来进行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只能扮演聆听者,不能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广泛应用,有效
摘 要:特殊时期,我国各个学校采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新模式。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特殊教育时期小学美术网络教学中高效的教与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责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实現学生的积极融入。在网络教学中,应该注重趣味教学模式的课堂融入,在有趣味的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不断地融入,与老
摘 要:数学是学生从小接触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考。但是经过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所以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当今时代迅速发展,教育改革齐头并进,德育广受提倡。但是在各类学科之中如何来进行德育的渗透是很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作为研究方向,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让德育与数学
摘 要:近年来,快乐教育的理念在中小学不断深入,该理念指出教学活动应该充满趣味,让学生感到快乐,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也就需要关注到寓教于乐这一重要思想理念,在课堂上构建起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对此,首先分析寓教于乐的内涵价值,然后探讨小学语文课程实现趣味化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   语文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在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习作单元,现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对习作单元教学的粗浅思考。   一、聚焦要素,串珠成链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某一项关键的习作能力。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导语部分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最根本的内在需要、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有趣纸箱变变变”的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出发点,思考如何依据《指南》有效地支持和帮助幼儿通过
摘 要:每一个学生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作为老师只有做到平等相待,做到一视同仁,才能使“后进生”感到班级的温暖,感到他们也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没有被“抛弃”和“放弃”。这就要让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知道:成就与出身无关,与信心有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关键词:老师;转化;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都会经过一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要素——古诗文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融入,同时还应当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首先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文教学及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最后针对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一旦喜欢上阅读,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当前的教育体系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基于此,针对“快乐读书吧”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小学语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课标明确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四种具体建议: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其中,优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