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与数学课堂同行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学生从小接触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考。但是经过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所以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当今时代迅速发展,教育改革齐头并进,德育广受提倡。但是在各类学科之中如何来进行德育的渗透是很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作为研究方向,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让德育与数学课堂同行。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其实就数学这一门学科而言,很多学生都有充足的探究兴趣。因为很多学生不喜欢长篇大论的理论背诵,而数学学科侧重于计算,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很多学生愿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顺势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来展开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关键的还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来实现“育人”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教师也必须要引起重视。
  一、简述德育
  就德育的概念而言,非常简单明了,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理论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之类的教育,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其实自从教育改革之初,就提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而德育作为首位,更是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影响。经过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即便可以很快掌握一些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基本的素质,所以很多时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要重视“育人”的作用。在传统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唯一需要关注的重点,所以他们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发展,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因此基于当前的现状,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十分重要。就以数学为例,很多教师太过重视教学进度,在课堂上直接忽视了德育。所以接下来本文就这一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展开探讨。
  二、如何让德育渗入数学学科
  很多人会说,数学学科与德育之间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那么在这一学科中要怎样进行德育的渗透呢?实质上,德育渗透于每一学科之间,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每门学科的特殊性质,来展开德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借助数学人物,培养理想信念
  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其实可以运用一些数学的典型例子,比如我国著名的一些数学家等,通过这些数学家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可以培养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著名的数学家欧拉,他在数学方面贡献卓越,即便眼睛失明,但是仍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在离开世界的最后一秒停止了计算,他的事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重要性。在德育中,理想信念也占据了一大比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迷惘,他们不太清楚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让学生培养起自身的理想信念,让学生未来可以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而不懈奋斗。
  (二)教师以身作则,培养道德品质
  教师在教学阶段,必须得有教师的样子,要明白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以自身为榜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示范榜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可以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之中。比如有些数学教师因为学生不能快速理解题目,在反复讲述几遍之后会觉得异常心累,所以他们这时候会对学生进行指责,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这时候需要的是鼓励和包容,教师的指责会加大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恐惧。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面对同一问题,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可以转换另外一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有些时候教师为了不耽搁全班同学的学习进度,可以让小部分不懂的同学在下课后进行询问。这样的方式,学生相对容易接受,教师在学生中也能树立正面形象,让学生可以向教师看齐,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改变教学模式,培养正面学习态度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态度不太端正,或者说他们内心没有太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学习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知识时,教师可以展示几幅图片,比如风筝、房屋以及组合形状的旗子,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会发现图片中的图形都并非单个的,而是组合的。这时候教师将其中房屋图片的侧面图进行展示,让学生思考关于这种组合图形要如何进行计算面积呢?这时候教师让学生进行抢答,看看谁可以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说可以将图形看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的组合,分别进行计算。这时候有其他的同学提出可以将图形分成两个相同的梯形进行计算,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就是组合图形的结果。这时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式,那么教师就直接让提出看法的同学现场进行计算,看看谁可以更快更精准地算出面积。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不断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同时通过其他同学不同的看法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正面的学习态度,让其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知识学习中。
  同时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所以他们不愿意投入进去,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但实际上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比如在一些市场里面买东西时,很多人都会采用口头计算的形式,那么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得出结果,赚取收益。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些数学运算的规则,那么就会吃大亏。而就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将数学学科和生活之间进行联系。比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中同学喜爱的运动项目,比如一个班有50人,喜欢乒乓球的有10人,喜欢羽毛球的有20人,喜欢篮球的有10人,喜欢跳绳的有10人,这时候教师让学生算出每一种运动项目所占人数比例,学生可以统计出羽毛球占比40%,跳绳20%,乒乓球20%,篮球20%。在之前学生会利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数据,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困惑,所以这时候教师可以展示扇形统计图,让學生感知到各类数据统计图的实际作用。那么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学生平常喜欢的运动项目作为切入点,学生更愿意进行调查研究,所以他们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确保了德育完全以学生为主,更加顺利地进行教学。   (四)描述数学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现代人所享有的一切成果都是前人辛勤换来的,那么对于很多当代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学科发展的历史,也无法深刻感受到这种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那么教师在讲解某些数学理论时,可以着重强调其发展历史,来深化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可以在学科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比如在西汉末期至隋朝中叶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数学发展得比较繁盛,《九章算术》的产生,对当时的社会生产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影响,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数学体系的完整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国人们不懈努力,到了隋中叶至元后期,我国的数学发展可以说进入到全盛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所以在科学技术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数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对数学进行重视,比如正式设立数学相关专业,规范教学体系,同时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数学巨著,比如《算经十书》等。本以为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在元后期开始,我国的数学发展就开始呈缓慢趋势,到清中期这一状况也未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当时的中央集权,对于数学这类科学技术直接进行忽视,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形势都异常严峻,学科发展缓慢。但时间不等人,在我国停滞落后的阶段,西方人正在迎头赶上,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所以那一阶段可以说是中西合流的阶段。但是后来发现传教士来华人数越来越多,很多人一味推崇西学,却忘了自己的民族科学特色,所以后来开始主张自主发展。由此中国现代数学才开始慢慢发展开来。一些学子开始学习别国的科学技术,将其运用到本国的科学知识体系之中,为那时候的数学发展带来了一批重要力量。所以在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历经了风风雨雨。那么对于现代的学生而言,在了解了我國的数学历史之后,可以让其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正是这些爱国人士的不断研究,不放弃,才能让当前的数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就当前的教育体系而言,德育一直都是教学中的热议话题,那么教师一定要利用不同学科的特殊点,来由点及面,进行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学生,所以仅仅掌握单一的数学理论是行不通的,教师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文娟.教之有方,育之有德: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3(30):57.
  [2]宋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教育学术论坛,2006.
  [3]苗淑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
  作者简介:钟福宇(1977.10—),男,广东新会人,本科学历,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与德育如何融合。
  编辑 杜元元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新课改工作的相关要求,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从而将课堂内外有效衔接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最终推动他们的长远发展。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利用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便他们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进而从整体上增强他们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思考
摘 要:小学数学复习课在教学课时量上占有近20%,如何使复习课摆脱枯燥而高耗的教学定势,使复习课真正发挥出“老树出新枝”的功效?尝试从“点—线—面—体”进行串式构建,串接多“点”为“线”,继而由“线”织“面”,又依据学生知识掌握差异,在“面”上建“体”,从而构建“立体式”的复习课。   关键词:点;线;面;体;复习课   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有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小升初总复习课等形式。复习课
摘 要:“农耕文化、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主要贡献,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而乡风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主要纽带。”学校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前沿阵地,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诗歌”的传承是弘扬文化自信的成功尝试活动。   关键词: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诗歌;校园文化传承   2018年,国家领导人在两会时指出:“农耕文化、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主要贡献,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而乡风是传承中华民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丛盛放的花。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二、三学段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作出明确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规范汉字书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规范汉字书写在线学习教学实践   1.在线学习界定   规范汉字书写在线学习是“互联网 规范汉字书写训练”的学习模式。此模式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要让小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绘本故事不管是精美的装帧、明快的画面,还是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无一不深深吸引着小学生的阅读浏览。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将课堂阅读教学与绘本故事完美结合起来,将会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以绘本故事为切入点,提出绘本故事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
【教学内容】   统编四上第八单元25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学会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1.当你路过这里,看到满山李子,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文中这位小朋友他是怎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满足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促进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以班级“海底捞”角色游戏区诞生的缘起、环境创设、材料的投放、问题的研讨与解决,再到游戏的优化一系列的过程性活动轨迹,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进行有效支持策略的引导,促进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发幼儿在游戏中持续学习和发展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关键,通过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显著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从利用拼音教学、把握识字教学、巧用插图、加强朗读教学、营造良好氛围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摘 要:近几年,小组合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行列中,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有效提升自身英语阅读的水平。就此,重点分析了在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小组合作;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依靠教师的描述来进行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只能扮演聆听者,不能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广泛应用,有效
摘 要:特殊时期,我国各个学校采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新模式。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特殊教育时期小学美术网络教学中高效的教与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责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实現学生的积极融入。在网络教学中,应该注重趣味教学模式的课堂融入,在有趣味的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不断地融入,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