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设计的前奏阶段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wz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是人类发展的一面镜子,所有物质文明的特质都会在与其同一时期的设计作品中有直接的体现。现代设计的范畴十分广泛,它涉及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等,同时还包括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广告策划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以及摄影、影视制作等等。现今设计的专业分类越来越细致,又不断地派生出许多新的设计学科和门类,如:城市家具设计、产品设计、首饰加工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等,随着时间发展和人类社会需求的增长,还会不断有新的设计行业涌出。在此,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所有现代设计形式的鼻祖,也就是现代设计的产生处在萌芽时期的状态。现代设计的产生就是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的。在现代设计真正产生之前,有了诸多的前奏阶段为现代设计的全面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工艺美术运动,它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1851年,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招致了以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和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部分英国艺术家们的极度反感。莫里斯认为“美就是价值,就是功能”。他的名言:“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其含义自然是指功能与美的统一。
  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领域,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导致了设计水平的下降,莫里斯等一批设计家试图通过批判机械化大生产所带来的早期工业革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倾向于回归对中世纪古典传统手工艺的眷顾。这就引发了以莫里斯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开始在民众中倡导手工与艺术结合的理念,提出工艺产品要美观与实用的口号,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莫里斯的设计不仅包括平面设计,也有室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他认为要复兴中世纪歌德式的风格,只有这种风格的设计才是“真挚”的。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创造了许多被以后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隔画面等等。工艺美术运动带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
  但工艺美术运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造价,也就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所享用,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之下,欧洲大陆掀起了一场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实验程度更加深刻的运动——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与美国发生的一次影响较大的装饰艺术运动。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使新艺术运动达到了运动的高潮。虽然这场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点上看,所有卷入这场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但从其手法上来看,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依然是陈旧的。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纯粹走向自然,诸如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平面,因此在装饰中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所以也被称作“女性风格”。安东尼·高蒂是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他的伟大作品圣家族教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抗衡日益增长的工业化影响,具有强烈的雕塑式的艺术表现特征。但是因为他的突然去世,迄今都没有能完成。新艺术运动有一点和同工艺美术运动一样的,那就是企图在艺术和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它仍然是为社会的上层和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服务的,甚至新艺术运动在思想层次上反而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退步,它不提倡平民化的设计,只是一味的追求单纯的装饰。
  继新艺术运动之后便是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但从时间上看,它几乎和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和发展,因此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现代主义运动很深的影响,但在意识形态上二者有所区别。装饰艺术运动的服务对象还是社会的上层和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而现代主义是强调设计的民主化和社会效应的。 但是相对于工艺美术运动它却是反对古典主义,自然的,单纯的手工业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艺术家们采用大量新的装饰,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的特征变的更加自然华贵。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这是因为它的折中立场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性。这次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重要资料,从材料的运用,到装饰的动机,再到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的发展,已经走向民主化,在设计形式及设计理念上也为现代主义设计做好了准备。
  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三个重要的运动为现代设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它们都没能正确认识工业化带来的不可逆转的批量化大生产,但作为现代设计的前奏运动,它们却在意识形态和设计形式上为其铺平了道路。现代设计就是在这三次运动都没能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作者简介:
  宋扬,包头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大体上讲中国的当代艺术风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中国大陆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也起步、发展于这个时期,而要探讨当代艺术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大陆电影之间的联系,本文以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为例显得恰到好处。  关键词:当代艺术;传统文化;大陆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45-1  一、什么是现代艺术,什么是传统文化  (一)
期刊
摘要:情景喜剧在中国电视网络中越来越火热,热播的情景喜剧大受观众们的喜爱。而对于美国和中国的情景喜剧来说,两个国家所生产的情景喜剧存在着差异,无论是播出时长、形式还是故事内容和人物角色设计,都有着各自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情景喜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4-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电视荧屏出现了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期刊
摘要:游戏的主要功能是在人们休闲时提供娱乐的作用,设计者为了迎合玩家的兴趣爱好、满足玩家的游戏需求而不断创新,赋予游戏新的表现形式。随着新媒体艺术以及影视动画的发展,数字游戏中出现的新媒体艺术以及影视动画越来越精彩,并且使游戏更好地迎合了玩家的审美观念,依赖于影视动画设计的数字游戏已经成为游戏中的主力军。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动画;数字游戏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图像学以帕诺夫斯基的“历史的重构”与贡布里希的“方案的重构”为主要研究代表,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历史流传下来的艺术品的认识方法进行解读,给后世欣赏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方法。而这种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中,电影制作者利用图像的本身意义及衍生的意义不断进行重复和演绎,以深化电影的主题。电影《狼狈》和《蝙蝠侠》即借用了图像学。  关键词:图像学;电影;解读;圣母;蝙蝠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
期刊
摘要:话剧《枫树林》展现了一个村官在生命末期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与反思。该剧通过对比呼应、以小见大、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直面错误、勇于担当、勤于奉献、踏实工作的村官形象,并引人思考信念、自省之于人生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枫树林》;追问;反思;信念;价值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81-2  话剧《枫树林》撇开了从正面去表现村官的
期刊
摘要: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通过分析六道轮回的独特情节和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该小说的主题是揭示出一个以月亮为圆心的圆形流散。  关键词:《生死疲劳》;圆形流散;月亮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80-2  一、流散与圆形流散  一般来说,流散这个词在英文中最初具有贬
期刊
摘要:歌剧《王昭君》在上海诞生,却鲜为人知,因为其还处在新兴格局的萌芽期,却因充满了诗性的表达而富于美感。歌剧《王昭君》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学,以歌剧的形式表达,实现了音乐与文学的交融,为中国歌剧的文学诗性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从剖析民族歌剧《王昭君》剧本的文学诗性入手,对中国的音乐与文学的交融进行探索。  关键词:歌剧《王昭君》;文学诗性;剧本创作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好的设计要像《伊索寓言》,简约却不简单。简洁得设计更有力量感,如语言一般言简意赅,它的表达语言不需要多余繁复得装饰来多做说明阐释,光光剪裁、线条营造的立体主义构成,就足以说明一切。Lang时装的风格极具创造力,集质朴、基本、现代于一体,用极具现代感的剪裁手法进行解构主义基本元素的重组。  关键词:解构主义;极简主义;都市风格;少即是多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从实验性质的设计到技术裁剪的强调再到细节的注重,从离经叛道到对色情的暧昧到自然精致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时尚事业经历了多个时期。早期从历史中搜寻灵感和技术源泉,后来关注人权,现在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她创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对时尚界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历史与未来的双重维度里,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永不停歇地创造着时装史上惊爆瞬间。她让灵魂与灵魂碰撞,让情感肆意迸发。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和市场经济化的不断推进,一种新的美学现象应时而生,审美泛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即生活艺术化日趋显著,审美日常生活化则是艺术生活化,生活和审美界限日益模糊。2014生活家·厦门艺术节中试图寻找一个在当代审美泛化的历史语境下,赋予了“生活家”新的内涵和意义,从艺术的视角中看生活,从生活的视角看艺术,让人们关注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迁移这两个逆向过程的问题,表达出新的看法和新的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