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电影艺术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学以帕诺夫斯基的“历史的重构”与贡布里希的“方案的重构”为主要研究代表,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历史流传下来的艺术品的认识方法进行解读,给后世欣赏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方法。而这种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中,电影制作者利用图像的本身意义及衍生的意义不断进行重复和演绎,以深化电影的主题。电影《狼狈》和《蝙蝠侠》即借用了图像学。
  关键词:图像学;电影;解读;圣母;蝙蝠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49-2
  图像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而帕诺夫斯基的《视觉艺术的含义》出版于1939年,在其前言和《图像学研究》中,对图像学进行了理论的阐述,也大致确定了图像学的方法与模式。
  帕诺夫斯基写作《视觉艺术的含义》是为了对历史发展以来的艺术作品进行解读。他认为艺术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而后人对前人作品的欣赏和解释时,需要在精神上重新参与和重新创造,他认为图像学即对超越作品本身的意义的阐释。而贡布里希则是期望将作品方案重新建立起来,通过图像学再现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艺术产生和存在的意义。
  从纵向的历史线看,图像学方法是针对过往艺术品的解读,从当下不同艺术领域的发展看,它同样具有启发性。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则充分运用了图像学方法。电影艺术虽为动态艺术,通过一系列的静态图像串联起来,实现人物动作及场景变化的动态效果。在轻重缓急的节奏中,电影通过不同角色演绎事情始末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在表象上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和好奇心。而部分电影则穿插一些特殊的图像,启发观者思考电影背后深层的含义。电影《狼狈》和《蝙蝠侠》则借用此种方法。
  一、电影图像学研究对象
  电影图像学和绘画艺术中的图像学在研究对象和解读手法上基本一致,一种为借用某些过去人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图像,例如圣母、耶稣和蝴蝶等。另一种则是借用电影角色创造新的图像,例如蝙蝠侠。电影《狼狈》中有关图像学的内容以宗教形态和自然形态存在。该片由日本女导演蜷川实花拍摄,讲述了平面模特莉莉子为追求美貌也讲述了而进行了一系列将近全身整容后获得美貌和媒体大众的追捧,同时整容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问题和影响,阐述电影对非法整容这一行为的批判,上帝对人们偏执地追求美却不顾后果的行为感到悲哀,以及该剧在问世人追求美是否是一种错误,人是否生而平等。影片中圣子耶稣和圣母基督在该电影中不断交错重叠,贯穿整部影片。女主角莉莉子家中无处不在的静默的圣母像,以及当莉莉子站在镜子前,透过镜子妖娆地欣赏自己改造后完美的身体,而镜子内反射出她背后挂着的被蒙住双眼的圣子耶稣和基督使者画像。基督为拯救人类而诞生,而从画面中被蒙住双眼的基督,可以看出莉莉子不希望基督看到她的堕落,更不希望基督为她悲哀。从导演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其有意却不显突兀的安排,本为悲叹,蒙住双眼后,期望不被看见,却更让人悲伤。这一欲盖弥彰的手法更突出女主角不断下滑,最终走向堕落的命运。除了宗教图像的不断出现,蝴蝶——这一自然形态的形象也同样多次出现于镜头中,如果认为莉莉子喜欢蝴蝶,把它纹在脚上亦或是戴在头上,这些都不为过。在一次药物副作用复发后,她幻见彩蝶飞舞,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认为人幻想的产物是潜意识中期望得到的东西,以及姐妹俩用羡慕的眼神看着白色蝴蝶从眼前飞过,都说明了这点。对于身陷堕落处境的女子而言,白色蝴蝶则是她期望的状态。除了宗教形态和自然形态,在电影《蝙蝠侠》中布鲁斯·韦恩从对蝙蝠的恐怖、战胜内心对蝙蝠的恐怖和然后把自己塑造成蝙蝠侠,整个过程中,蝙蝠的轮廓和形象在主角的提取和塑造下,成为该电影系列中不断出现的形象。例如:他在作案现场留下钢片的蝙蝠;把犯罪分子绑在巨型灯头上,反射出蝙蝠的外形轮廓;把自己装扮成蝙蝠的形象等。由此蝙蝠形像在主角的演绎下,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地告诉人们蝙蝠侠是正义和和平的化身。
  图像学的研究对象从宗教到人为创造图像,都具有人为创造性的,并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赋予更丰富的内容和含义。从其产生的根源分析,图像都是人们为传达某些意义而创造的,内容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之物。其内容丰富,从人们理想的神到人们身边的动物、植物,都可以成为图像学解说的对象。因此,电影中的图像学研究对象丰富多彩。
  二、电影图像学的解读方法
  电影中图像意义的表达较为隐晦,与电影故事线索相比,具有一定的隐喻性。因此,在解读电影中的图像学时,需要仔细观察。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在电影图像学中需要有意识观察分析电影中出现的图像,看热闹的人往往一遍过后基本上结束对电影的深层次思考,而对电影中图像有一定研究的人则会多次看电影。通过对不同画面的对比,抓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异同。从而发现画面中值得我们去解读的图像。在电影图像学中,重复是电影图像学运用的主要特点,即电影中图像在导演的有意安排下,重复出现在电影重要情节中。解读电影中的图像的方法,可以从其作用出发,对图像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及探讨图像可以正面烘托主角的形象,也可以反面衬托说明主角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亦或用象征手法解读图像象征的精神。例如《狼狈》中在蒙面基督的哀叹中,莉莉子愤怒和恐惧地站在镜子前,因为她的工作被人所代替。对于莉莉子来说这是她事业人生走向下滑的趋势。在此,正面烘托了女主角的悲惨人生。同样《蝙蝠侠》中布鲁斯·韦恩在杀掉犯罪头目的时候留下蝙蝠的形象。以此象征蝙蝠侠是正义的化身。
  理解和分析电影,从技法、角度、场景、光影和角色等角度都可行。这些仅是解读电影的基本方法。从电影图像学的方法出发,即通过正面、反面或象征的手法进行分析,重点在于深入理解电影主题,给观者提供新的解读电影的方法。
  三、图像学在电影中的作用
  图像学本身是对图像的解读,从对图像的描述到对图像的分析,从图像志到图像学,其本身是一个方法论。从文化角度分析,图像本身自产生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各个时代的人都会赋予图像新的含义,在重新应用中携带有各个时期人们赋予的意义。因此,图像不仅契合电影所需,除了以无声的形式表达导演所期望的意义之外;同时,观者在欣赏的同时也在感受图像带给我们的文化感,引发观者的共鸣。《狼狈》中圣子圣母为拯救世人而产生,亦为人类可悲行为而哀叹。从这个层次上可以看出,电影不仅演绎当时代的社会故事,也是对有史以来的文化历史进行回顾。观者从中找到文化认同感,可以多角度的理解历史文化带给我们的意义和价值。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分析,图像学的内容随着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我们同样可以创造新的图像,并赋予人类发展以来的优良品质。电影《蝙蝠侠》借用蝙蝠的形象创造新的图像,并成为勇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的化身。随着时间的积累,众多图像将被赋予更多新的意义。电影制作者将图像学方法引入电影中,其目的不言而喻。电影制作者通过借用本身带有特定含义的图像,或创造新的图像,应用于电影中,以演员演绎故事为主线,借用图像的象征或隐喻的手法为故事后期作铺垫,丰富电影故事主线,加深人们对故事情节的思考,以及电影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以此获得观者对电影的认可。
  图像学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对过去艺术品的解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而当下电影则有意识地将图像学阐释的方法和意义应用于电影中,以更好地表达电影的主题。电影《狼狈》算不上经典之作,而图像学在其运用的手法是可取的。《蝙蝠侠》电影系列版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的一直好评,其创造的蝙蝠侠形象深得人心,借用蝙蝠侠的图像,人们思考蝙蝠侠带给我们的勇敢、公平和正义。因此,从图像学角度评判此两部电影,都是值得观看的。
  参考文献:
  [1][美]帕诺夫斯基著,李震译.图像学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美]帕诺夫斯基著,傅志强译.视觉艺术的含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英]贡布里希著,杨思梁,范景中编选.象征的图像[J].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阳桂平,南京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熊钢如,1941年出生,江西丰城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评委,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终审评委,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陶协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景德镇画院副院长,珠山画院院长,景德镇瓷画研究院院长。
期刊
吕锋平,国家工艺美术师,先后毕业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现为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师从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作品多次获金奖并被扬州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期刊
占勇,1972年出生,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江西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两者演唱方法的探讨,阐述这两种唱法在歌曲处理上的异同,同时借由美国经典作品《Summertime》的两个版本为例子,由各个层面分析这首歌的演绎方式。同一首歌曲,关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分别在发声方法、咬字吐字、情感表达这三点上的异同,为它注入了两种灵魂,使得歌曲不仅被喜爱流行音乐的听众接受,同时也得到美声唱法听众的认同。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歌唱方法;比较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空间环境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建筑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壁画在跨越墙面空间载体的同时,正逐步显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新时期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壁画与现代建筑环境的相互影响,以此来探讨现代壁画艺术的诸多新时代特征及时代发展维度。  关键词:现代壁画;现代建筑;新时代特征;时代维度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刘乐君,2003年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陶瓷设计教研室主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挪威卑尔根国立艺术学院访问教师。
期刊
摘要:“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盛极一时的题材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其属于风俗画类。“婴戏图”是画家通过描绘古代儿童玩耍及节日活动的场景,来展现社会风俗面貌和儿童的生存状态的一类绘画题材,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历史信息。鉴于参与创作的人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婴戏图”不仅体现出多样的绘画特色和艺术风格,更加包容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而“婴戏图”在宋代时期数量之多、技法之高,是其他时期所无法比
期刊
摘要:大体上讲中国的当代艺术风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中国大陆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也起步、发展于这个时期,而要探讨当代艺术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大陆电影之间的联系,本文以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为例显得恰到好处。  关键词:当代艺术;传统文化;大陆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45-1  一、什么是现代艺术,什么是传统文化  (一)
期刊
摘要:情景喜剧在中国电视网络中越来越火热,热播的情景喜剧大受观众们的喜爱。而对于美国和中国的情景喜剧来说,两个国家所生产的情景喜剧存在着差异,无论是播出时长、形式还是故事内容和人物角色设计,都有着各自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情景喜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4-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电视荧屏出现了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期刊
摘要:游戏的主要功能是在人们休闲时提供娱乐的作用,设计者为了迎合玩家的兴趣爱好、满足玩家的游戏需求而不断创新,赋予游戏新的表现形式。随着新媒体艺术以及影视动画的发展,数字游戏中出现的新媒体艺术以及影视动画越来越精彩,并且使游戏更好地迎合了玩家的审美观念,依赖于影视动画设计的数字游戏已经成为游戏中的主力军。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动画;数字游戏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