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孩子“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这对于识字量有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长期在乡镇生活的一年级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一是因为他们识字量有限、但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其二是如何寻找自己的朋友是他们的生活实际问题,因此,笔者尝试以具有丰富鲜亮色彩、简洁干净图画和简单易懂语言的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作为指导阅读的切入口,带领孩子们走进美妙的绘本世界,展开阅读之旅。
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主要讲述讲森林中一只大猩猩因没有朋友而发出出租友情的告示,随家人到森林勘察的咪咪应征了。当咪咪离开后,大猩猩发现了友情比金钱更重要的故事。故事要告诉孩子们友情使人快乐,友情需要自己主动寻找而来的道理,非常贴合一年级孩子的实际需要。因此,我教学时主要采用了趣读封面,诱生期待;赏读封底,感悟道理;演读情节,共品快乐的策略,让孩子们感受到绘本的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在趣读、赏读和演读中展开丰富的画面想象,通过课堂阅读互动进行充分交流,智慧之花有了激烈的碰撞,阅读品质和智慧不断提升。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情景一:趣读封面,诱生期待
开课伊始,为了让孩子知道如何读懂封面信息来激发阅读兴趣和欲望。我采用看图、猜想故事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想象与表达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我先出示了封面让孩子们自由观察,以主问题“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展开观察和交流活动,明确封面以文字和插图告诉我们不同的信息源;再抓住文字信息感知作者、绘者等信息,观察插图信息猜想故事内容,再调动想象,以达成初步感知故事内容等的浅层次閱读目标。
师:请你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老师,很奇怪哦!左边有三个穿着一样衣服的小女孩呢?他们是同一个人吗?
师:答案在哪里呢?
生:肯定在故事里啦!(马上翻绘本)有了,她的名字叫咪咪。
(我点头微笑了)
师:插图是封面的一部分,告诉我们故事的人物等基本信息。封面除了插图还有什么?
生:老师,我看到题目《我有友情要出租》,下面有一行小字,写着作者方素珍。右边是绘者,可是,我不认识那三个字。
(大家“哄”的一声笑了,我也笑了)
师:你能认识方素珍阿姨已经很了不起了,绘者就是画图的人,他的名字是郝洛玟。在这里,老师要特别介绍一下方素珍阿姨,因为她被称为花婆婆。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问):啊?为什么?
师:因为她翻译过一本非常有名的绘本故事《花婆婆》,受到大家的喜欢,被称为花婆婆。
生:老师,那《花婆婆》这本书肯定也很好看罗。(我点点头)
生:我要叫妈妈给我买。
生:这本书也很有意思,我先读完再买。
师:绘本故事书非常有意思。文字告诉我们书本的作者、绘者、出版社等信息,图画就告诉我们故事的人物等信息。读懂封面很有用哦。
【片段二】赏读封底,感悟道理
指导孩子了解完封面、书脊、扉页、正文后就是绘本的封底,我主要抓住文字信息明确故事向我们揭示的深刻道理。我先是利用扉页的图画让孩子们进行猜想这个情节并从书中找到相关文段进行赏读,再让孩子们想自己的好朋友是谁?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最后与孩子们进行接读游戏完成封底的文字朗读,并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这种互动中,既图文结合进行重要故事情节的赏读,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主题,更是提高了阅读综合素养。
师:所以,封底是这样写的,来,嘿,看过来,朋友……
孩子们:就在这里。
师:朋友是需要去……
孩子们:找寻的。
我:而且,他们就在附近。
孩子:就等你去发现。
我:你们知道“附近”指的是哪里吗?
生:老师,是不是指我身边的地方呢?
师:能用“附近”说个句子吗?
生:我家就在学校附近。
生:我家小区附近有公园。
生:学校在我家附近。
我:同学们真棒!那你在和老师的接读中明白什么了吗?
生:想交朋友要自己跟人打招呼。
生:想交好朋友要主动过去跟他玩。
生:想交好朋友要问问他愿意不愿意。
我:那你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
生:我的好朋友是家家和薇薇,我们一起在一幼读书,现在一起住在雅居乐小区,放学后还一起玩呢!
师:原来朋友有着一起游戏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吗?
生:我的好朋友是芷涵。我们刚搬到贝月湾的时候她先跟我打的招呼,妈妈说她有礼貌,可以交朋友。
师:是啊!主动与人交流就能获得好朋友了。现在,你知道怎样找到好朋友了吗?
【片段三】演读情节,共品快乐
为让故事主题深化指导孩子的实际生活,我设计尝试主动交朋友的情景表演活动,要求孩子与自己的好朋友选两种小动物,帮助他们成为朋友,可以一人饰演大猩猩,一人饰演小兔子香葱或者是长颈鹿等,一起表演这个过程。紧接着,孩子们自由选择表演。在汇报展示中,有的组合是大猩猩和长颈鹿相约去森林摘果子,有的组合是大猩猩和兔子一起去游戏……这时的课堂可以说是热闹非凡,笑声一片。
三、反思与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2如何落实目标,提高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有效性呢?我所选取的这三个情景,除了觉得有童趣之外呢,还希望孩子们学会以趣读、赏读和演读的策略走进绘本世界,感受无限精彩,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趣读封面,诱生期待,走进绘本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在一年级课外阅读中明确讲到:培养爱读书的意识,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喜欢图书,爱护图书。在情景一中,孩子明显的因为对封面的图画中“三个穿着一样衣服的小女孩是不是同一人”而激发要阅读故事的欲望,另一个孩子因为作者被称作“花婆婆”而对她的其他作品产生阅读欲望。其实,绘本很早就被大众所接受,并备受热宠。而它又被人们称为图画书,是最早的看图说话,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一种图书形式,甚至有很多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特别适合一年级小朋友阅读,更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阅读的强烈意愿,主动走进阅读乐园,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阅读中把“想我读”“要我读”的思想意识变成“我想读”“我要读”。至此,孩子们已经达成了老师预设的“我想读”目标了。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慢慢地,阅读目标也能顺利达成,为孩子终身学习的发展奠下坚实的习惯基础。
(二)賞读封底,感悟道理,习得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一年级课外阅读中也明确讲到: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乐于与人分享阅读的快乐。而情景二就是我在引导孩子在阅读绘本时了解其构成和怎么知道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样一来,孩子们除了以后在阅读绘本时懂得从封面了解基本信息,从扉页、蝴蝶页初步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形象,从正文了解故事的经过,从封底领悟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还知道在阅读中如何与大家分享自己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快乐和明白的道理。在阅读交流中,孩子们从封底的文字中知道想交朋友一定要勇敢地走出去,主动与人交流,通过在游戏中感受友情的真挚与重要,并获得一份珍贵的友谊。这样的交流,除了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获得知识与快乐,还直观形象地引导孩子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友谊,让自己不寂寞,永远有欢乐的笑声。这于低年段的孩子而言,是一种深度的阅读;对于老师而言,“我会读”的目标也水到渠成了。
(三)演读情节,共品快乐,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学生表演的欲望特别强烈,尤其是对小动物的模仿,所以我们经常让学生们进行情景朗读、情景表演等活动。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借助情景表演让孩子走进文本想开去获得生活经验的活动,让大家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领略情景表演所带来的欢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读物中的拼音、图画进行阅读”的目标不谋而合。学生们借助绘本走进文本故事,感受它的魅力,继而为情景表演发挥想象能力,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把所获得的感受表现出来,还能让孩子在表演中培养自信力。这是一种走进文本,跳出文本的思维,如:在汇报展示中,有的组合是大猩猩和长颈鹿相约去森林摘果子,有的组合是大猩猩和兔子一起去游戏……这些,是学生们把自己从阅读中所获知的直接表现出来的创造作品。我想,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能找到许多好朋友,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主动沟通,大胆与人交往,“我能用”的意识渐渐萌芽,并附之以小起步的行动。这不仅展示了阅读的有效,更表现了阅读的魅力。
综上所述,以绘本作为切入口,既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孩子在简单的故事中感知人生的道理,更能让孩子锻炼想象力,勇敢展现自我、战胜自我。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来看,这更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7 2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孩子“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这对于识字量有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长期在乡镇生活的一年级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一是因为他们识字量有限、但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其二是如何寻找自己的朋友是他们的生活实际问题,因此,笔者尝试以具有丰富鲜亮色彩、简洁干净图画和简单易懂语言的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作为指导阅读的切入口,带领孩子们走进美妙的绘本世界,展开阅读之旅。
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主要讲述讲森林中一只大猩猩因没有朋友而发出出租友情的告示,随家人到森林勘察的咪咪应征了。当咪咪离开后,大猩猩发现了友情比金钱更重要的故事。故事要告诉孩子们友情使人快乐,友情需要自己主动寻找而来的道理,非常贴合一年级孩子的实际需要。因此,我教学时主要采用了趣读封面,诱生期待;赏读封底,感悟道理;演读情节,共品快乐的策略,让孩子们感受到绘本的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在趣读、赏读和演读中展开丰富的画面想象,通过课堂阅读互动进行充分交流,智慧之花有了激烈的碰撞,阅读品质和智慧不断提升。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情景一:趣读封面,诱生期待
开课伊始,为了让孩子知道如何读懂封面信息来激发阅读兴趣和欲望。我采用看图、猜想故事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想象与表达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我先出示了封面让孩子们自由观察,以主问题“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展开观察和交流活动,明确封面以文字和插图告诉我们不同的信息源;再抓住文字信息感知作者、绘者等信息,观察插图信息猜想故事内容,再调动想象,以达成初步感知故事内容等的浅层次閱读目标。
师:请你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老师,很奇怪哦!左边有三个穿着一样衣服的小女孩呢?他们是同一个人吗?
师:答案在哪里呢?
生:肯定在故事里啦!(马上翻绘本)有了,她的名字叫咪咪。
(我点头微笑了)
师:插图是封面的一部分,告诉我们故事的人物等基本信息。封面除了插图还有什么?
生:老师,我看到题目《我有友情要出租》,下面有一行小字,写着作者方素珍。右边是绘者,可是,我不认识那三个字。
(大家“哄”的一声笑了,我也笑了)
师:你能认识方素珍阿姨已经很了不起了,绘者就是画图的人,他的名字是郝洛玟。在这里,老师要特别介绍一下方素珍阿姨,因为她被称为花婆婆。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问):啊?为什么?
师:因为她翻译过一本非常有名的绘本故事《花婆婆》,受到大家的喜欢,被称为花婆婆。
生:老师,那《花婆婆》这本书肯定也很好看罗。(我点点头)
生:我要叫妈妈给我买。
生:这本书也很有意思,我先读完再买。
师:绘本故事书非常有意思。文字告诉我们书本的作者、绘者、出版社等信息,图画就告诉我们故事的人物等信息。读懂封面很有用哦。
【片段二】赏读封底,感悟道理
指导孩子了解完封面、书脊、扉页、正文后就是绘本的封底,我主要抓住文字信息明确故事向我们揭示的深刻道理。我先是利用扉页的图画让孩子们进行猜想这个情节并从书中找到相关文段进行赏读,再让孩子们想自己的好朋友是谁?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最后与孩子们进行接读游戏完成封底的文字朗读,并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这种互动中,既图文结合进行重要故事情节的赏读,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主题,更是提高了阅读综合素养。
师:所以,封底是这样写的,来,嘿,看过来,朋友……
孩子们:就在这里。
师:朋友是需要去……
孩子们:找寻的。
我:而且,他们就在附近。
孩子:就等你去发现。
我:你们知道“附近”指的是哪里吗?
生:老师,是不是指我身边的地方呢?
师:能用“附近”说个句子吗?
生:我家就在学校附近。
生:我家小区附近有公园。
生:学校在我家附近。
我:同学们真棒!那你在和老师的接读中明白什么了吗?
生:想交朋友要自己跟人打招呼。
生:想交好朋友要主动过去跟他玩。
生:想交好朋友要问问他愿意不愿意。
我:那你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
生:我的好朋友是家家和薇薇,我们一起在一幼读书,现在一起住在雅居乐小区,放学后还一起玩呢!
师:原来朋友有着一起游戏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吗?
生:我的好朋友是芷涵。我们刚搬到贝月湾的时候她先跟我打的招呼,妈妈说她有礼貌,可以交朋友。
师:是啊!主动与人交流就能获得好朋友了。现在,你知道怎样找到好朋友了吗?
【片段三】演读情节,共品快乐
为让故事主题深化指导孩子的实际生活,我设计尝试主动交朋友的情景表演活动,要求孩子与自己的好朋友选两种小动物,帮助他们成为朋友,可以一人饰演大猩猩,一人饰演小兔子香葱或者是长颈鹿等,一起表演这个过程。紧接着,孩子们自由选择表演。在汇报展示中,有的组合是大猩猩和长颈鹿相约去森林摘果子,有的组合是大猩猩和兔子一起去游戏……这时的课堂可以说是热闹非凡,笑声一片。
三、反思与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2如何落实目标,提高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有效性呢?我所选取的这三个情景,除了觉得有童趣之外呢,还希望孩子们学会以趣读、赏读和演读的策略走进绘本世界,感受无限精彩,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趣读封面,诱生期待,走进绘本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在一年级课外阅读中明确讲到:培养爱读书的意识,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喜欢图书,爱护图书。在情景一中,孩子明显的因为对封面的图画中“三个穿着一样衣服的小女孩是不是同一人”而激发要阅读故事的欲望,另一个孩子因为作者被称作“花婆婆”而对她的其他作品产生阅读欲望。其实,绘本很早就被大众所接受,并备受热宠。而它又被人们称为图画书,是最早的看图说话,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一种图书形式,甚至有很多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特别适合一年级小朋友阅读,更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阅读的强烈意愿,主动走进阅读乐园,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阅读中把“想我读”“要我读”的思想意识变成“我想读”“我要读”。至此,孩子们已经达成了老师预设的“我想读”目标了。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慢慢地,阅读目标也能顺利达成,为孩子终身学习的发展奠下坚实的习惯基础。
(二)賞读封底,感悟道理,习得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一年级课外阅读中也明确讲到: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乐于与人分享阅读的快乐。而情景二就是我在引导孩子在阅读绘本时了解其构成和怎么知道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样一来,孩子们除了以后在阅读绘本时懂得从封面了解基本信息,从扉页、蝴蝶页初步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形象,从正文了解故事的经过,从封底领悟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还知道在阅读中如何与大家分享自己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快乐和明白的道理。在阅读交流中,孩子们从封底的文字中知道想交朋友一定要勇敢地走出去,主动与人交流,通过在游戏中感受友情的真挚与重要,并获得一份珍贵的友谊。这样的交流,除了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获得知识与快乐,还直观形象地引导孩子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友谊,让自己不寂寞,永远有欢乐的笑声。这于低年段的孩子而言,是一种深度的阅读;对于老师而言,“我会读”的目标也水到渠成了。
(三)演读情节,共品快乐,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学生表演的欲望特别强烈,尤其是对小动物的模仿,所以我们经常让学生们进行情景朗读、情景表演等活动。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借助情景表演让孩子走进文本想开去获得生活经验的活动,让大家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领略情景表演所带来的欢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读物中的拼音、图画进行阅读”的目标不谋而合。学生们借助绘本走进文本故事,感受它的魅力,继而为情景表演发挥想象能力,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把所获得的感受表现出来,还能让孩子在表演中培养自信力。这是一种走进文本,跳出文本的思维,如:在汇报展示中,有的组合是大猩猩和长颈鹿相约去森林摘果子,有的组合是大猩猩和兔子一起去游戏……这些,是学生们把自己从阅读中所获知的直接表现出来的创造作品。我想,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能找到许多好朋友,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主动沟通,大胆与人交往,“我能用”的意识渐渐萌芽,并附之以小起步的行动。这不仅展示了阅读的有效,更表现了阅读的魅力。
综上所述,以绘本作为切入口,既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孩子在简单的故事中感知人生的道理,更能让孩子锻炼想象力,勇敢展现自我、战胜自我。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来看,这更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