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及其转换之我见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应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转变;由教师权威意识向教学平等参与者意识转变;由学科的个体化向学科的合作化转变;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转变。
  【关键词】 课程 教师 角色 环境 转换
  
  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深化,传统的课程环境与新的课程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冲撞、磨合与转化,传统的课程环境日益失去了它在教育舞台中的主导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令人耳目一新而又行之有效的新课程环境。下面本人从传统的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比较出发谈谈教师角色及其转换的意义。
  
  一、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转变
  
  多少年来,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和教参、统一教学标准捆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导向,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也违反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施教原则,使不少教师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一次备课,年年通用,一本教参,样样照搬,根本就不考虑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一本发黄的教案,教了父亲教儿子,根本就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教学的价值取向也没适应不同的课程理念,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实行新课改后,教师们经过培训,在不断的实践中弃旧纳新,一步一步地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转变,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应有的展示。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这一课时,本人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适当地加进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探究内容,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分别充当实验时应该出现的各种群体——围观者、同事等等,最后又让学生们充当评委予以评判,整个场面既热烈又实在,起到了照本宣科根本无法达到的效果,较好地体现了课改所强调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如此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正是课改所提倡的教师应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转变的具体举措。
  
  二、由教师的权威意识向教学平等参与者意识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教师喻作“园丁”,殊不知,这一美称对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教师是合适的,而对于新的课程环境理念来说就有不妥帖之处,因为它虽然肯定了教师的作用,但也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幼苗进行任意的人为修剪,甚至淘汰。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的随意,极易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无法构成平等的、和谐的课程环境,“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理念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事实上,教育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只能是辅助其成长,并不能强制性地修剪和淘汰。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时与教师的唤醒、指导、帮助分不开。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作为教师,要实现由教师权威意识向教学平等参与者意识转变,必须强化两种意识:首先是人本意识,因为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必须努力做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其次是民主意识,即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意识。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某教师上《最后一课》时,能抓住小说这一体裁的教学要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是一个怎样的人”去品读课文,各抒己见。学生积极发言,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而和谐,而教者再深入学生之中,进行点拨式引导,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强调的教与学的互动,合作探究效果很好。现在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了权威意识,积极地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过渡。
  
  三、由学科的个体化向学科的合作化转变
  
  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个体劳动,认为教师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学科素质与教育技能水平的高低,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责任感发挥的程度,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工作。这种理念导致了教师间互不合作,每个教师都在自己的“单行道”上行驶,把很多可以互相利用、取长补短的资源白白浪费,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句话,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和综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改变单兵作战、独往独来的个性化行为的工作方式。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当然,要求各位教师科科精通,目前还达不到,以后也很难达到,但尽最大可能进行互通还是做得到的,这就要求每位科任教师由学科的个体化向学科的合作化转变。最近,我们学校在实施“校本研究”的过程中,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的个体化向学科的合作化转变这一课程理念。具体的做法是,由某一科的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其他科的教师均到场参与探究,再由有经验的教师负责点评,揭开了学科的个体化向学科的合作化转变的序幕。
  
  四、由教师和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转变
  
  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还是以主动性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多少年来,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一丝不苟地记。即使是实行课改,还是有不少的教师课堂上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把这当成就是课改。殊不知,其所教之学生成了“呆鸟”,不喂不吃,一个个都失去了灵性。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大多数男女学生都是容易做到的,因为这样无需他们去努力独立思考……然而被动接受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却是灾难性的。《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的过程,是唤醒师生生命激情、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过程。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保姆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习惯于当“配角”。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引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激发,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
  这些改革,不仅要我们理解、认同、接受,更主要的是付诸实践。“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课标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近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开始重视这一方面,有的已初见成效。
  从以上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教师角色的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势在必行的。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必须扎扎实实地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课程决策者、平等参与者、学科合作者,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传递,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系统知识。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笔者认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不可忽视导入、过渡和总结三个重要环节。本文仅就历史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三个环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得之见。    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发展,各地在考试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连云港市从2003年起,中考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至今已有五年,其中有成功的欣慰,也有实践的困惑。作为积极投身新课改的毕业班一线教师,通过反思五年来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得与失,笔者深刻认识到:新课改下的考试改革需要我们在反思中创新,而不是在困境中放弃。      反思之一:实行开卷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迎接新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基本上已经普及。课改后对教师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以前那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课堂设计是否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是新课改的主要体现,也是教师适应新课改的关键所在。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在课堂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为教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宝贵经验。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来谈谈高中政治课的课堂设计 。我认为政治课课堂设计应该突出“新颖、合
2013年1月1日起,新交規“闯黄灯罚6分”正式实施。新交规正式实施也再次引发民众对“闯黄灯也会被罚”的争议,有网友表示,黄灯失去意义,干脆取消;“违背牛顿第一定律”,随时准备灯前急刹,会造成更多追尾事故。  “黄灯规则”遭到争议,一方面说明驾驶者注意到了新交规,对新交规产生了敬畏,呵护生命与建构文明交通的初衷已经泛起了涟漪;另一方面,也说明驾驶者还有太多不习惯,需要黄灯与驾驶者的磨合。同时,争议
作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关注学习与生活,指导学生扩大阅读,强化写作内容与形式的指导,丰富作文内涵,提炼文章主旨,提升文章技巧,使学生快速有效地写好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一、指导学生热爱阅读    1.把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就要了解阅读方法,把握阅读规律,掌握精读、泛读、速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把握重点语段、语句出现的位置与规律。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抓住关
在最新出炉的“2020深圳创富百人榜”上,有一个年轻的身影在资本的巨浪下野蛮生长,凭借着40.92亿身家,成为目前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  这个人就是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年仅29岁。  从2012年,到如今,喜茶已在全球49个城市拥有超过500家门店。  在最近一笔战略投资中,喜茶估值超过160亿,短短1年内,身价暴涨八成。  此时,大家突然惊觉,一个看似普通不起眼的行业里,一位出身普通的90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高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不局限于事物的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敢于幻想,敢于疑问,敢于创新,从而具备一双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以其各自充满个性的活动,从不同方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修养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存在着这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但在讨论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时,一般近似地认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即在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或航线)应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但这个圆的圆心必须经过球心(即地心)。  在中学地理应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如图1右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GH之间的最短航线是沿着晨昏线的劣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狠抓德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