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话可说。如何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如何打造高效作文课堂?我根据自己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实际调查研究,作了下面几点反思。
  一、改变作文教学观念
  当下的作文教学课堂,大部分的现象都是老师挑出几篇“优秀范文”进行点评,大多数同学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都被打入了“冷宫”。结果是学生越写越没劲,越写越不知道怎么写,进而产生厌倦心理。
  即使是近些年的高考题,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一些让人遗憾的地方,最突出的现象便是作文与生活的脱节,使得作文出现了不应有的尴尬。因此,当下作文教学必须真正从本质上进行改革,彻底改变我们过去的一些作文教学观念。
  因为作文教学的观念不改变,所有的施教手段都有可能成为空谈。而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研究当下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特征,在平时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尽量表扬大部分的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要尽量找到闪光点,给他们制造作文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另外,引导学生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当务之急,与之并重的便是让学生的写作从他们自己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走出低谷。
  二、引导学生积极加入进来
  朱自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时曾感慨地说:“批改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当前大部分老师批改作文是带有功利性的,要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要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尽职尽责。精改也罢,粗改也罢,无论哪一种方式,必须让学生接受和欢迎,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批改得不到学生的共鸣,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冲动,“改”不如“不改”。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在当下的作文课堂教学中,不妨“邀请”学生加入进来。与其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不如来个“集体大合唱”。一般情况下,一个老师带两个班级,学生差不多,所以把两个班级的作文进行互换批改。同时,把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个每个学生,评析讲解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我发现学生们不仅认真细致地批改、点评,而且在修改别人的作文时,能够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再创作时水平相应会有所提高。
  三、以人为本,追求写作自由,张扬个性
  文章不是写作理论的创造物,文章更不是写作技巧的堆砌,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的表达,在于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思考。学生作文,首先要写其想写,说其想说。说出来了,写出来了,然后再学习怎样说得更生动,怎样写得更好。教师之于前者,是引导;于后者,是点拨。要说“教”,仅在于此。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训练时,给出题目或材料后,教师应避免过多的干扰,让学生放开手脚,自由发挥。
  高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感悟力为起点,让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以形成独特的视野,孕育鲜活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需要传授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这才是写作教学的正路。对于我们语文教学者来说,消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放手让学生写,大胆地写、自由地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重视平时素材积累和创作时的准确、灵活应用,多学多练
  罗丹说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掘出美来!”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重视学生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积累素材。可以摘录精彩的句段,可以写自己的感悟。随手写来,不拘形式,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高中生活很枯燥、繁忙,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读物。所以所有的素材必须从学校生活中来。如何积累素材,单靠学生自己根本不大可能。所以我在平时的自习早读时间,分发我总结积累的素材和优美语段,同时要求学生交流节假日积累的素材。两者结合,长期引导学生分类积累,以备不时之需。
  素材有了,可不代表学生就会写了。好的作文,需要的是创作。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发掘、组织手中的素材,指导他们灵活运用手中的素材。我的理念是:素材不在多,当你需要时,信手拈来两三段足够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课堂作文的训练,一节课一个话题,要求当堂完成。训练学生对素材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学生们潜在的作文能力的开发!一学期下来,学生作文能力明显提高许多。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广泛积累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基础上,遵守高考作文的章法,从而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
  作者单位:安徽灵璧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味,教学效果始终在低位徘徊。为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品质,教师展开多重教学设计优化活动势在必然。精心备课,体现个性创新意识,为学生创设全新学习认知环境;巧妙导入,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热情;科学引导,从教法升级开始,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合理训练,体现分层教学意识,历练学生学习认知能力。优化教法,升级学法,改变认知途径,为文言文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72例,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结果:本组62例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基本得到缓解,基本完成在医院的治疗。10例有轻度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轻微恶心、腹胀。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抗结核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关键词】 肺结核;化疗;胃肠道反
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它为现代文体(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写作)的学习提供思想资源和知识保障,又为其它文体(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学习扫清了文化和知识上的障碍,还为写作开启了新的视野和角度。鉴于此,我就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将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要注意的四个方面,概括为:激发兴趣是前提,疏通词句是基础,分层提炼是关键,科学检测是保证。下面分层予以较为详尽的表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干预对截瘫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外伤致T12-L1骨折并完全性截瘫内固定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包括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出院后不适随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诱导宣传、个别心理疏导、家庭及社会支持及一般护理干预等措施。采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对干预结果进行
【摘要】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使用地榆生白片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至今,我院收治了4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症患者,2009年前治疗的22例患者均服用利血生(对比组),之后治疗的23例患者均服用地榆生白片(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变化和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9%(20/23),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59.1%(13/22),实验组与对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课是衡量教学专业基本功是否过硬的重要标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应该能上得一堂好课。当然,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绝非一日之功。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做一个勤奋的学习者  众所周知,每一堂课都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这里先谈谈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有广义的课前准备和狭义的课前准备之分。  1.广义的课前准备  广义的课前准备包括
改革开放20年,深圳已初步建立起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较好发挥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如何加快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并为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
期刊
一、构建阅读情境,让学生爱上读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生活阅历较少,他们还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读书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没有较强目的性的情况下,能够吸引他们的只是书中所呈现的内容。为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目标。  因此,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就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对所读书籍进行介绍,让学生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阅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