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创新意识内涵的描述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验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创新意识;观念;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11-01
  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就很难对一些数学知识有自己清楚的认识。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教师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浅议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形成的。学生后天形成途径主要是在学校课堂上,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限于传授知识,而有责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要想做到这一点,笔者觉得教师的观念非常重要。以前在笔者的课堂上,总觉得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学不会,还谈什么能力。因此课上一个劲的向学生讲解知识,往往你讲的越多,学生听的越糊涂,有时这节课会了,下节课却又忘了,主要是学生不理解。如果教师转变一下观念,在学习新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对学生来说有益于思维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在数学课堂上,笔者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时课前给孩子讲个小笑话,有时在讲课时为了便于孩子对知识的学习,引入生活中的事例等。本学期,为了进一步的发展、锻炼孩子,课上笔者采用了学生当小老师讲课的形式。刚开始时,能上台讲课的学生扭扭捏捏,台下听课的也不是很认真,几节课下来,笔者适时地对讲课的学生及听课的学生进行了指导。现在,在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讲解自己的困惑,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有帮助的。
  三、联系生活,用所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密切相联系,在教学百分数这一单元时,由于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学习之前,笔者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由于有了充分的调查,因此课上学生汇报时滔滔不绝。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汇报了收集到的百分数后,主要是学习他们的意义,在学习意义时,出示了一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三个学校的近视情况哪个学校好些,学生有的化成分数、有的化成小数进行比较,再化成分数时都化成了分母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从而引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搜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使本节课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在“做”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有些事情是可以教的,但创新意识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亲身经历、不断锻炼,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坚持在“做”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人人参与,个个动手。
  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演示。通过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人人参与,个个动手。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时,对于计算公式,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从而得出计算公式。在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时,笔者让学生先猜测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通过画3个直径不同的圆,通过用线围着转一圈,量出线的长度即周长,再通过计算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左右。
  在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时,笔者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学生利用学具分出16等份时,学生发现此时拼成的图形接近长方形,继而通过课件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等,让学生发现分成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這里还向学生渗透了极限思想。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教师不能凭一时激情,而要制定具体的计划,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始终不渝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玉晶.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9):120.
  [2]赵立红.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成才之路,2009(34):58.
  [3]高强.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装备制造与教育,2004(3):6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分别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延伸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究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希望能够为其相关教育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10-01  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科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最新要求,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
摘 要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本文从一个班主任的角度浅谈如何做好教育工作。  关键词爱心;习惯;责任心;个性特长;集体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56-01  时光荏苒,在不知不觉中,我已从教30年了,而且在这30年中我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感受也颇多,有艰辛,有付出
摘 要 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文章依据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特征,探讨了小学英语语法微课教学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感知语法;观察梳理,呈现语法;玩中操练,运用语法;拓展深化,实践语法。  關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微
摘 要 现如今幼儿园的自然角更多的还只是起到美化和摆设的作用,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并没有被真正的挖掘和利用。本文将以引导幼儿探索通过多维的交互策略来优化自然角活动,激发探究欲望,提升探究能力。同时教师提供支持,关注幼儿与自然角的交流、互动情况,设计、生成与其相符合的交互活动中来帮助幼儿真正的在自然角的探究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 多维交互;自然角活动;优化  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挫折教育的实施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联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师德修养,以学业挫折事件教育为主,全面提升小学生挫折教育实效。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挫折教育;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46-01  小学生挫折教育指把小学生作为挫折教育的主体,以正确的挫折
摘 要 儿童绘画是人类在儿童阶段不可忽视的行为,具有独立性和审美价值,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美术应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及用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地情感。  关键词 儿童;绘画;兴趣;想象;评价  中图分类号:D431.4,4,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34-01  美术是幼儿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
摘 要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较弱,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导向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探讨了怎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希望能够辅助该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思辨情境;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其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策略,从传统的注重知识灌输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究。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下实施实验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教学对策  
摘 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新时代教师不仅仅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更要做好德育工作,要将德育渗透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将德育思想渗透至管理的每一个进程中,从而既保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那么,如何落实这一教学要求呢?笔者认为班级是教学管理的最小单位,我们应该以班级为突破口,在班级管理中主导德育教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将新课改视为教育改革方针的重点,其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符合我国新型教育模式需求,教师需联合新型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增加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渗入新的教学理念,全面落实新课改需求。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