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语法微课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f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文章依据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特征,探讨了小学英语语法微课教学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感知语法;观察梳理,呈现语法;玩中操练,运用语法;拓展深化,实践语法。
  關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13-01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能够在5-8分钟向学生讲清一个知识点,并且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其优良的制作,清晰的讲解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声音、图画、动画等资源组成的微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材料,使得学生能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自主、反复观看微课,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法知识,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和按需选择学习内容的需求。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语法微课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感知语法
  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2000)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形式或语言规则。并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运用语法教学的微课,可以利用文字、音乐、动画、影像等形式灵活的创设各种语言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枯燥的语法规则融入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法现象产生感性的认知,降低复杂、抽象的语法知识的难度,以此大大激发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
  (二)观察梳理,呈现语法
  二语习得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必须顺应语言的自然习得规律。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呈现顺序一般为:观察与体验—操作与运用—感悟与归纳—巩固与提高,学生通过包含语法规则的真实情境体验语言,并在反复接触语言材料的过程中,理解语法规则的意义。学生通过反复接触语法规则的形式,自主探究归纳出语法规则。
  和以往语法课枯燥、抽象直接讲解语法规则的方式不同,笔者让学生在图片情境中感知语法,在句型对比中建立语法概念,在直观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来归纳出动词变化的三种规则,习得语言。学生的被动思考转换为主动思考,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更好。
  (三)玩中操练,运用语法
  语言有法,贵在用法。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创造学生积极运用语言的机会。学习语法贵在实践、操练、运用,并不是对语法规则进行记忆。小学生酷爱游戏,利用微课创设和所学语法规则相关的游戏,使得学习的过程更加灵活、生动、有趣。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操练语法知识,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运用语言。
  (四)拓展深化,实践语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操练活动中形成的初步语言技能才有可能逐步内化,从而上升为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吉桂凤,2012)。教师通过微课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将语法知识的运用渗透到学生的语言实践中,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使用语言解决问题的频率,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具体化、生活化、常态化,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语法规则。
  二、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形成扎实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素养,并建立积极向上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小学英语语法微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过去枯燥乏味地讲解和效率低下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自主学习语法知识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愿意学习语法、喜爱学习语法、用更具科学的方式高效率的学习语法。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感知,在观察梳理中体验,在趣味练习中掌握,在拓展运用中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语法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广钧.微课教学设计发展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2):28-32.
  [3]陈亚飞.基于微课视野下的人教版《英语》教材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6(1):01-05.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估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除了能够完成数学课堂的要求,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运算能力。本文通过介绍人教版小学教材部分内容,从估算入手,深入探讨估算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小学生估算能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教材;估算能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
摘 要 在开展高中学段的小说整本书阅读活动时,笔者认为,我们要注意改变传统的认知,给“高考”进行新的定位。让学生明了小说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目标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有新的认知,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感受到语言的价值。在此期间,丰富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见识。笔者认为,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实施课程改革,进而不断地实现创新。不过,创新不能是没有头绪的乱碰乱撞。我们需要查找问题
摘 要 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地反应。小学三年级是数学素养大幅度提升的时期,因为8~9岁的学生在认知水平上,会有大跨度的进步,在这一时期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最合适的。  关键词 三年级学生;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A,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
摘 要 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培养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同时,推理能力是学生面对生活、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所以应该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引导猜想、设置合理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总结表达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  关键词 大胆猜想;合理情境;生活实际;总结表达;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摘 要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推进,社会对初中美术教学也有了新的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实施多元评价机制、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做到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的美术素质都得到发展和提升。本文就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美术;全体学生;多元化评价;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摘 要 情景式教学法是通过造设情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本文就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论述情景模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为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入开展探索出新的道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C931.1 文献
摘 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发展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与计算思维的关键途径和有效方式。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忽略了对学生算理和算法的指导,只是盲目地让学生进行机械计算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并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创设生活化课堂与加强数学计算练习三方面出发,分
摘 要 审视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不难发现,“单篇精读教学”这种课型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教师以发展学生的记忆为主,片面注重知识的线性积累和死记硬背,追求的只是“花架子”式课堂教学,而不是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在阅读中失去了理解、质疑和发现的过程,阅读兴趣和能力就随之下降。  关键词 语文;多元解读;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本文分别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延伸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究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希望能够为其相关教育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10-01  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科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最新要求,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
摘 要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本文从一个班主任的角度浅谈如何做好教育工作。  关键词爱心;习惯;责任心;个性特长;集体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56-01  时光荏苒,在不知不觉中,我已从教30年了,而且在这30年中我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感受也颇多,有艰辛,有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