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的最好体现。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的阶段,也是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成了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要抓住时机,从个性化思维、个性化情感以及个性化语言等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作文是作者的思维跳跃、心理发展以及观点描述的文字表达,一篇亮点突出的文章首先要体现出个性化的思维。而个性化的思维的形成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训练是核心。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个性、思维方式都未定型。加强对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而个性化思维的培养要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只有思想有高度,文章才会有质量,文章的内容才能够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要求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创意表达,引导学生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社会关系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独特感知力。新课标的重要目标是要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能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标新立异的思想,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和鼓励,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避免写作思维落入俗套。
二、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
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述,是真实情感的对外表露。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作者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社会关系、人生的领悟。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关系、制度文化的差异,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不一样,加上家庭因素的影响和个人性格的差异,造成个人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的非雷同性。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思维。例如,对“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对“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颂扬,也可以鼓励学生从“创新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的角度进行探讨。如对飞蛾扑火的行为,不一定就只能得出“自取灭亡、自取其辱”的讽刺性结论,还可以对飞蛾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进行褒扬。
初中生的心理和情感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但还不成熟和稳定。在这个阶段,学生个人的情感非常丰富,心理波动较大,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求非常大,一旦遭到否定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走向极端,对社会、对他人充满愤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他们的心理,掌握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只有得到教师的理解,学生才能够表达自我,抒发情感,写出的文章才能够活灵活现,而不是人云亦云。
三、强化对学生语言个性化的培养
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需要通过富有个性的文字来表达。一篇文章要有血有肉、有灵感才能算作一篇好文章。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依附的材料再丰富,内容再详实,结构再清晰明了,观点再正确,想要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要有好的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只有好的文字表达才能够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例如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但观点独特、内容新颖、情感鲜明,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章语言极具个性化,从文章中就能感受到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个性特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父亲平凡的言行中所体现出的伟大的父爱,读了《背影》之后,读者会从朴实的语言中看到平凡和朴实的父亲形象,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那种无微不至、默默付出的伟大的爱。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时期。在初中作文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写个性化作文,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力,提升他们写作个性化作文的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作文是作者的思维跳跃、心理发展以及观点描述的文字表达,一篇亮点突出的文章首先要体现出个性化的思维。而个性化的思维的形成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训练是核心。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个性、思维方式都未定型。加强对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而个性化思维的培养要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只有思想有高度,文章才会有质量,文章的内容才能够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要求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创意表达,引导学生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社会关系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独特感知力。新课标的重要目标是要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能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标新立异的思想,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和鼓励,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避免写作思维落入俗套。
二、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
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述,是真实情感的对外表露。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作者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社会关系、人生的领悟。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关系、制度文化的差异,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不一样,加上家庭因素的影响和个人性格的差异,造成个人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的非雷同性。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思维。例如,对“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对“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颂扬,也可以鼓励学生从“创新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的角度进行探讨。如对飞蛾扑火的行为,不一定就只能得出“自取灭亡、自取其辱”的讽刺性结论,还可以对飞蛾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进行褒扬。
初中生的心理和情感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但还不成熟和稳定。在这个阶段,学生个人的情感非常丰富,心理波动较大,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求非常大,一旦遭到否定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走向极端,对社会、对他人充满愤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他们的心理,掌握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只有得到教师的理解,学生才能够表达自我,抒发情感,写出的文章才能够活灵活现,而不是人云亦云。
三、强化对学生语言个性化的培养
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需要通过富有个性的文字来表达。一篇文章要有血有肉、有灵感才能算作一篇好文章。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依附的材料再丰富,内容再详实,结构再清晰明了,观点再正确,想要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要有好的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只有好的文字表达才能够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例如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但观点独特、内容新颖、情感鲜明,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章语言极具个性化,从文章中就能感受到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个性特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父亲平凡的言行中所体现出的伟大的父爱,读了《背影》之后,读者会从朴实的语言中看到平凡和朴实的父亲形象,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那种无微不至、默默付出的伟大的爱。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时期。在初中作文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写个性化作文,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力,提升他们写作个性化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