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孩子写话能力的几点看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反映,农村生活面窄,从家门到校门,从小院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现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滥于模仿而少创造,情感虚假苍白而少真情的通病。为此,《小学汉语新课标》提出要求学生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听到的事,不拘形式的写出来,并且要求内容有序、形式灵活、操作方便,培养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的写话能力。那么怎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学生作文教学呢?笔者就此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造素材——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
  农村小学生生活确实比较单调枯燥,不像城市那样丰富多彩。然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关键是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
  (1)多接触一些人
  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父母、亲友、同学、邻居,还可以让学生尽量和农民、工人等社会各层次的人接触、聊天,从中发掘他们心灵深处蕴藏的美,为日后的作文创造素材。
  (2)多观察身边的景色
  学生每天上学都会看到家乡广阔的田野、美丽的山川、潺潺的河流、小溪。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向前推进,这些景色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发现改革开放的新变化,指导学生观察、写作,从而提高作文质量。
  (3)多组织一些活动
  要尽量利用节假日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旅游、进城或进行社会调查,以扩大写作的来源。现行汉语教材每一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就是为学生写作安排的一个很不错的前奏曲。而且每一次《口语交际》的内容都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使学生学会用汉语说话,从而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氛围——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前儿童普遍怕作文,一提到作文,脑子里立刻蹦出这样一类词语:难、苦
  恼、害怕等等。究其原因,使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规矩多多、要求多多、条条框框多多造成的。在新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知识和能力的达成,更要关注写作过程、情感态度,鉴于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写作课堂氛围,便显得尤为重要。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扩散
  《汉语新课标》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所以我们要更少的限制,让学生的心灵松绑,让学生在宽松的状态下无拘无束的驰骋思维。例如我在教五年级上册《我爱家乡的——》时,就要求学生事先观察,可以写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形式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写书信,把自己对家乡的爱传递给远方的亲戚、朋友。结果表明,挣脱束缚的学生兴趣盎然,角度众多,形式丰富,写出了许多极富创意的课堂习作。
  (2)少一些写实,多一些想象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世界,他们的思维常有很强的想象性和幻想性,对所见的事物都带上主观色彩。他们喜欢动画片,喜欢听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那些极度灿烂的夸张的形象,那些充满奇幻意味的瑰丽的色彩,那些随意穿越时空,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游侠和斗士,都是他们心中的偶像。而现行汉语教材恰好贴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安排了很多趣味性较浓、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一些课文适当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写读后感,也可以续写某一段,改编课本剧等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3)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童真
  为什么我们学生的作文会出现大量的“捡钱包”“扶盲人过马路”等事件?难道是所有人都把钱包扔在大街上,所有的人都把眼睛弄瞎再跑到大街上来吗?那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过于追求思想教育!过多的说教,一味的强调要有正确积极的思想观点。而学生在作文之前,就要对脑子里的素材一一对应这些思想要求进行过滤、审查,到最后才发现,心里根本找不到这么高尚的事件,于是只好找这些“高尚”的案例来凑数。而这些事恰恰是学生最不感兴趣,最不想说的话,一无好处!
  三、 创造话题,激发表达的欲望
  不想写,没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写作,对写作毫无兴趣,认为这是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尽管唾沫横飞,学生都是唉声叹气!怎么办,那便是创造一个合适的话题,打开孩子们的话匣,让他们滔滔不绝,有无限表达的冲动,以致迫不及待的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 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钥匙。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孩子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兴趣越浓,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如同样是写一件事,教师如果把话题限定在“洗衣服”“洗碗”之类的老套话题,学生肯定不会有太多兴趣;但反过来,如果教师创造的话题是“学游泳”“学滑冰”的话,学生兴趣就会提高一些了;但若话题是看动画片的话,那一定是人人都想发言了。又比如,想象作文学生特别喜欢,八戒的形象也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话题“九戒”的故事。这些教例无不是紧紧抓住孩子兴趣的焦点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 抚摸孩子情感的软肋,强化表达的冲动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怎样让学生真情的表达?那便是轻轻抚摸孩子的心灵,激起他们心中的温情,触发孩子富于情感特色的回忆,从而强化孩子表达的冲动。我在教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趁着孩子们还处于父子情义的深深感动之中时,提出如此话题:“同学们,孩子对父亲爱的坚定信念,使孩子战胜了死亡的恐惧,让他得到了超常的力量。是的,父母的爱就在孩子的等待之中,就在孩子见到父亲时的那一句话里!我们也能时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于是我让学生谈谈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小事,也可以写写四川地震的所感所想。由于先前有了情感的酝酿,学生对父母的爱也同样被激活,并对四川大地震中的许多感人事件纷纷涌上脑海之中,写起作文来便得心应手。
其他文献
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不仅应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素养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本文从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加强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解决女生就业难题。  关键词:分析缓解女大学生就业 就业难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在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转变的情况下,挖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进一步深入探
期刊
2006年8月8日,在距离奥运会正式开幕两周年的日子里,联想集团在北京隆重发布其商用台式新品——新开天、新启天。其中,新开天还顺利通过奥组委的测试,成为继成功服务2006都灵
国内1直航开启两岸经济合作新局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海上直航实施事项的公告》和《台湾海峡两岸直接通航船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于12月15日实施。当日,随
期刊
当2007 年末《管道工程师与梦想家:证券结算和欧洲金融市场》出版时,我在末尾写道,本书的完结并不代表欧洲结算行业故事的终结。但是没有人(包括我本人)能预测到2008 年到2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学校的社会环境、文化观念、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学生状况等有许多新的变化,要保证职校学生培养的质量,班主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重点探讨了目前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 职业教育 班主任工作 对策  1班主任概念的界定  1
有人说:“写作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我赞成这种说法。古往今来,凡是脍炙人口、能够感动人的作品,大多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应酬之作、应试之作大抵平庸的居多,写得好的极少。在写作教学中,尽管我们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教写作方法,但学生的习作总是不能如愿,诸如“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文章比比皆是。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要实现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