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长方体盒子表面积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an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的】变式探究无盖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训练数式变形能力.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入手,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为例,进一步阐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学结合;两堂交替;层次递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85-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从教多年,我深深地感到:数学教学太强调课本知识的学习。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对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的关系并未做过很好的梳理,这也是导致这一教学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最近,我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做了一些尝试,课后又做了调查,没想到学生对“黄金数0.168”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教学片断:  师:在100多年前,一位德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我们常常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知识也是研究函数图像的基础,因此我们掌握好“点”是根本.  一、 点的位置  【点评】图形的旋转变换引起点的变换一类是网格中的问题,主要是抓住格点中全等的矩形对角线的特点找变换后点的位置,然后确定点的坐标;另一类就是非网格问题,可以通过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来确定点的坐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有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有曲调先有情”,把琵琶女的凄凉身世与作者的抑郁悲凄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艺术感染力。其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实践呢。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而数学知识本身却枯燥乏味。如何在导课环节融入感情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感情认知  情境是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是认知活动的学习来源
非洲有种树,它没有花叶,也没有果实,生得光光溜溜,像是对接起来的绿色棍棒,所以被称为“光棍树”。  光棍树也是一种拟态植物。因为它把自己伪装得像棍棒一样,这就给它的生存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这位植物的“魔术师”因为家在非洲,那里有很多沙漠和荒漠,气候炎热干燥,长期无雨,只好退化了叶子留下了棍棒一样的枝条,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节约水分,以顽强的生命力适应严酷的干旱环境。  光棍树的伪装也骗过了食草动物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那么,在课程标准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指导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呢?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
一、仔细读题,再填一填(20分)  二、小法官判对错(8分)  三、认真分析,选择正确答案(6分)  四、细心了才会有好的收获(22分)  五、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
摘要:逻辑数理智能所涉及到的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归纳和演绎推理、对模型和关系的辨别、问题解决等,都是学生成功完成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学习任务的必备的能力基础。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逻辑数理智能的教学策略——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系统关联并用、提供逻辑思维图式、挖掘典型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巩固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化学推理;逻辑数理智能;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前,国内在对待20世纪音乐的问题上,很多人依然是以“不能接受”、“不可理解”和“不去主动感知”的观念或态度去对待。这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它的反传统性、不协合性或极端复杂化与个性化等因素使然;另一方面,我们缺乏浓郁的氛围、广泛的途径、以及有效的引导或传统方式来进行20世纪音乐进行教育。其实,20世纪音乐并非那么荒诞、不可理喻或遥不可及,了解它的途径、角度或者方式很多。我们既可以从整体风格、时间或区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