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中的『颜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u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是一个才女,其作品中颜色的运用正如她的形象,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像一抹如血的残阳,冷寂而又绚烂,凄幽而又张扬。
  “靡丽笙大约是不知道客厅里有人,脸上湿漉漉地还挂着泪珠儿,赤褐色的头发乱蓬蓬地披在腮颊上。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雪青绉纱挖领短衫,象牙白山东绸裙。”(《沉香屑第二炉香》)
  “阳台上有两个人站着说话,只见一个女的背向着他们,披着一头漆黑的长发,直垂到脚跟上,脚踝上套着赤金扭麻花镯子,光着脚,底下看不仔细是否汲着拖鞋,上面微微露出一截印度式桃红皱搁窄脚裤。”(《倾城之恋》)
  “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桔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倾城之恋》)
  充溢着张爱玲作品的这些亮丽色彩让许多读者着迷。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这样赞颂过她:“我读张爱玲的作品,觉得自有一种魅力,非急切地想吞读下去不可。读下去就像听凄幽的音乐……她的比喻是聪明巧妙的……她的鲜明色彩,又如一幅图画,对于颜色的渲染,就连最好的图画也赶不上……而张女士真可以说是一个仙才了。”张爱玲作品中颜色的运用的确是别具一格,她与其他作家运用颜色的风格截然不同,琼瑶也善用色彩,但她常用的色彩是淡紫、淡蓝、粉红,白色也是纱白,总给人一种轻盈、飘逸、朦胧、诗意的感觉。而张爱玲常用“赤褐色”“雪青”“绿油油”“漆黑”等颜色,这些颜色绝对没有一丝艨胧和飘逸,纯纯的色调,毫不含糊,而且这些颜色深沉而酽实,仿佛是张爱玲蘸着接近饱和的画笔一次又一次涂抹她的作品,涂了待干,干了再涂,一遍又一遍,直到那些颜色发亮发冷为止,红必是如血的残阳,绿必是如幽冷的深潭,而金一定是在黑乎乎的角落里散发出的沉重光芒。
  张爱玲为何偏爱这些别人不敢用的色调呢?这与她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张爱玲是贵族的后裔,她的祖父张佩伦是李鸿章的女婿,张爱玲父亲身上有着典型的遗少作风,染有弄花捧月的旧习气,性情暴戾乖张。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足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她深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清丽而又孤傲。这样两个性格矛盾人物的结合给了张爱玲与众不同的基因,赋予了张爱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封建官僚家庭充满陈腐之气,阴暗潮湿,而权贵和金钱又簇拥出凝重的亮丽来。现代西方生活颓废糜烂、玩世不恭,同时又浪漫诗意、新颖大胆,这又成就了张爱玲精细考究的审美格调。张爱玲用色之纯是贵族血统酽实的纯,她用色之亮是中西合璧闪耀出的光泽,这种纯实的亮色在陈腐的环境中散发出阴湿的冷意,给人一种逼仄压抑之感。
  张爱玲用色华美、醇厚、凝重,这与张爱玲自小接受古典文学熏陶分不开。张爱玲在一种书香与旧僚气并融的环境中成长,如鱼得水般发挥了她善悟的特性,汲取了她成就自己的富足养分。她三岁便会背唐诗,步履尚在蹒跚中使站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吟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七岁便会写小说,十几岁看《红楼梦》《西游记》。古典文化的渊博、深沉、浩瀚给了张爱玲厚实的底蕴。如果说权利和金钱簇拥出来的亮丽是凝重的亮丽,那这种凝重也只是地位、威严、身价的凝重,而张爱玲从古典文化长河中汲股的却是底蕴的凝重,人格的凝重,
  张爱玲用的颜色五彩缤纷,华丽深邃,还时时透出一股寒意甚浓的冷气,它不同于初秋落叶轻舞的微凉,而是隆冬腊月孤风横扫过枯枝的生冷。这与张爱玲对待她作晶中人物的态度有着极大的关系。作为作家,张爱玲一直用深邃的冷跟旁观世事,不投入任何的情感。这种冷静客观近似乎冷漠的态度,给她的作品蒙上了深沉的孤独、清醒的失落和无奈的没落。因此,再亮丽的色彩也必然散发出沉重的叹息,让读者爱惧交加。
  张爱玲娴熟地运用着美术领域难以调和的色调,如一抹如血残阳,折射着她与众不同的才女神韵,更折射出她光彩夺日的艺术人生。
其他文献
那场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让我们刻骨铭心:覆盖地区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灾害之重实属罕见。学生们都直接或间接经历了这场灾害,应该有自己的体验,我们布置了以“雪”为话题的作文,但结果并不理想:选材狭窄,主题俗套,缺乏个性。这让我想到,作文最忌人云亦云,要显示自己的个性,做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亮出你自己。    一.选材要三思    这场暴风雪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应该有自己的切身体验,或目睹或
琵琶女一曲弹罢,江州司马青衫湿,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原因让香山居士潸然泪下,唏嘘不已,以致青衫湿透?这固然与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自身的贬谪之境有莫大关系,但其精湛的技艺演绎所散发的音乐魅力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受外界环境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追求享受,沉迷网络。作为个体教师在短时期内无力改变社会不良现状,只有像琵琶女影响白居易先生那样依靠自身,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厚的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登山的文章。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谁登山?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为什么登山?  3、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自己能解决多少。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简介列宁和时代背景    1、学生读完后,解决第一个问题:谁
新课程实施了以后,我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比起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比如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很不错,乐于表述自己的个人见解。但我同时又发现,他们的这种表达往往是脱离了文本的一种个人发挥,过于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将作者和文本自身的观点抛之脑后,另外他们身上存在更多的问题,比如基础知识积累不扎实,学习态度浮躁,书面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差等等。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在学习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来指导学生学习选
细读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笔者认为该文最大的特色是文辞简约,意蕴深远。  语言文字简约。全文短小,仅仅84字,起笔“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就扣住了“夜游”,紧承题旨,且交代了时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则把前面的“夜”具体化,点出“夜”的特点是月色融融。也因如此,才激活作者的情思,于是“欣然起行”。可见,“欣然起行”的发因是“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我常常独立于教学楼顶楼的观景台。  从观景台上向左眺望,鳞次栉比的是小镇上居民高矮不等参差不齐的房屋,几个终日吐着浓烟直冲云霄的烟囱夹杂其间。从观景台上向右眺望,无际的田野下是粉墙红瓦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的两层民居住宅。  现在是农历十月初。阳光灿烂的正午,独立于观景台,天空澄澈清明,阳光直直地投影下来,头发暖暖的,脸颊暖暖的,衣服暖暖的,一颗心开始暖融融的,如啄新泥的春燕。低头俯瞰,金灿灿的是盛装的
瓦伦达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后来说,以往瓦伦达表演只顾走钢索,不想其他,而在这次表演前他总是不断地念叨:“这回演出太重要了,我可千万别失手。”结果偏偏是这次失事了!  如果一个人做事过于患得患失,就会影响到做事过程,结果反而会把事情做坏,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瓦伦达效应”。  新课改强调课堂互动,因此,老师们现在是越来越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课堂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断描写之一,这个故事人物众多,矛盾复杂。但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独具匠心地安置了六个“三”,或言语,或表情,或行为,或波折。教学时如果敏锐地抓住这六个“三”,就可以高屋建瓴,纲举目张,让学生迅速全面地把握主旨,了解人物,加深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一.诸葛亮“三嘱”  小说一开始,就写出了极其严峻的战略形势:孟达被杀,司马懿率兵出关。诸葛亮马
我们常说的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自我约束能力差,与教师家长交流能力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却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和谐的重要因素,在与后进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获得的教学反馈,不但能促进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而且是构建和谐课堂,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在此,本文就语文教师如何借助作文平台,走近后进生,促进教学相长方面谈一谈体会。  一.借助作文沟通功能,了
眼下的中国已经进入“全民娱乐”的时代,大约不是夸张的说法。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作为“纯文学”的小说却很少涉足这一“生产快乐”的宏大工程。所以当我读到晓苏的短篇小说《村口商店》(《长江文艺》2010年第1期)而忍俊不住时,首先引起兴趣的便是这篇小说喜剧性的生成机制,接着生发开的联想则是:在喜剧世界的营造中,当代小说会有多少作为。  一爿村口的小店(曾一度衍生为二,又最终合二为一),三个乡村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