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患者中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解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麻醉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反应和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6%,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8%,两者相差不大。但是通过计算发现,以下两组间数据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间在满意度方面无差异。可是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的发病率(52.0%)要明显高于实验组(22.0%)。两组间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要比对照组的概率低。结论: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大于对照组的满意度,而且实验组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客户满意度均高于预见性护理,所以循证护理这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17-02
  手术室麻醉及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均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损伤,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就会变得特别重要[1]。预见性护理,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医务人员对患者所患的疾病的了解和护理的经验,对其进行预测性的护理,提高护理的质量。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近几年来兴起了另外一种护理方法--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是依据中医循证理论而产生的,依照科学的理论,通过检查提出问题并寻找证据来运用到实践当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2]。本次探究是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研究和评估这两种方式对患者所造成的不同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的优劣,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麻醉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患者年龄为8~82岁,平均年龄44.7岁。将手术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实验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据护理人员对于该疾病的了解和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且对于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疾病进行预测,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实验组患者对每个患者进行逐一检查,并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每一名患者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寻找实证,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当中。
  等患者康复后,给每一名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让其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做出评价。
  1.3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标准[3]
  ①满意。 患者对于本次护理以及相应的服务特别满意,临床效果优秀;②比较满意。 患者对于本次护理以及相应的服务感觉一般,临床效果良好;③不满意。 患者对于本次护理以及相应的服务感觉不好,临床效果差。患者评价护理满意度的方式是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为100:其中满意为>80分;比较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对上述两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用 ±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通过调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大于对照组的满意度,所以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患者接受的比例高。但是通过计算发现,以下两组间数据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并无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通过统计结果得知,实验组患者所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所以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以下两组间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例(n)]
  组别 例数 营养不良 出血 褥疮 其他 发生率(%)
  对照组 50 12 5 6 3 52.0
  实验组 50 7 3 0 1 22.0*
  注:与对照组比较,X2=9.563 *P<0.05
  从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实行预见性护理的对照组要比实行循证护理的实验组的满意度要低,但是通过计算发现,以下两组间数据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并无差异;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方面来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2.0%,实验组为22.0%,并且两组间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3 讨论
  由于护理这个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给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所以这项工作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很高。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关系着手术的成败,并对患者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寻找一种不但可以照顾好患者的身体,也可以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的护理方式,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会对本人所做可以的研究方案进行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發展,近几年来兴起了另外一种护理方法--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是依据中医循证理论而产生的,依照科学的理论,通过检查提出问题并寻找证据来运用到实践当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这种方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情况,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服务。这种服务不但可以做到让每个患者满意,而且可以拉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系,真正的做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而预见性护理是属于前瞻性护理,是跟据护理人的过往经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从患者心理角度出发,通过和患者的沟通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4]。这种护理方法有其局限性,因为医护人员的经验是有限的,如果有些情况没有注意到,或者对有关知识缺乏了解,都会对患者的身体康复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而且预见性护理不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有些患者不适用于某些护理方法,但是护理人员强加给患者不必要的护理,不但对患者是一种浪费,而且会对医患关系造成影响。
  在手术室麻醉患者的特殊性的要求之下,如果对其进行预见性的护理,一旦出现非一般情况,医生的经验就不会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出现决策性失误,不但会对患者构成生命影响,而且还会使医院蒙受损失,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而如果采用循证护理,往往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根据以上的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笔者认为,这和循证护理的护理方法有关。因为循证护理是通过检查提出问题并寻找证据来运用到实践当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而且这种方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情况,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服务。这样就相当于患者有了属于自己的病情记录器,可以更好地找到真实可靠的护理依据,寻找到相关的护理方法,并且配合上医护人员的正确的护理模式,实现从根源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以上讨论分得知,循证护理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不可否认,两种护理方式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患者满意度均比较高。但在实验当中,循证护理对患者的学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明显的高于预见性护理。所以循证护理的方法要比预见性护理更加优秀。但笔者认为,在真正的实践当中,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具体的病例和自身的身体情况,采取合二为一的护理方法,取两种护理方式的有优点,综合运用两组模式来进行手术室麻醉护理,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灵活性和能动性,保障广大患者的健康,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蒉晓予.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46-48.
  [2] 吴小凌,刘翠月,钟晓珊等.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27):162-164.
  [3] 舒翠君.循證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41-43.
  [4] 沈颂伟.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养生B,2014,(2):192-19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哮喘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论 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及家属避免哮喘的诱因,了解病因、发病机制,正确认识哮喘的发病先兆、症状及哮喘发作时简单的紧急处理办法,并对哮喘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哮喘;呼吸;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抽取70例社区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的社区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的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要好,差异显著,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的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每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再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年4月间68例胃癌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52.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5%;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肠内营养鼻肠管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3例行胃肠术患者,在其肠内营养鼻肠管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模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3例患者有50例顺利完成6-8d营养计划,对鼻肠管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护理程序模式将护理行为贯穿于肠内营养护理的整个环节中,能够使鼻肠管护理更加科学合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1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观察、治疗与护理,认识到主动脉夹层病人做好病情观察,控制血压 ,积极止痛、镇静治疗,心理护理,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16-0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外伤性腹部内脏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外伤性腹部内脏伤且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影响组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期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有效的护理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的关键。结论:加强对人工膝关节围手期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18-02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98例住院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进行监护,观察组予以综合性动态监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跌倒、压疮、意外拔管、输液反应、并发症)、护理安全性得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得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4例),显著小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普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的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014年3月前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n = 35),2014年3月后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急性阑尾炎普外科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分析护理方法的差异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注射泵进行气道持续湿化的观察,为寻求更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 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湿化护理,实验组采用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通过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等4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