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围手术期的护理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加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期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有效的护理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的关键。结论:加强对人工膝关节围手期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18-02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其显著的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发生与年龄、肥胖、关节损伤、遗传史等有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术后优良率大于90%,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及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经过加强围手术期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48例子患者作为护理对象。性别:男性25例;女性23;平将年龄56-74岁。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我们针对病人不同心理状态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1.2 预防肺部及泌系感染 教会病人做深呼吸、咳嗽及扩胸运动,以锻炼肺功能。鼓励督促病人每天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以防泌尿系感染。
  2.1.3 身体状况的准备 术前协同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如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或有发热症状进应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再手术,指导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戒烟、戒酒。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生命体征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应用心电监护仪观察血压至平稳,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中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退化,容易出现脑出血、脂肪栓塞等并发症[1],应加强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2.2.2 体位护理抬高患肢,为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痛,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状况。
  2.3.3 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在更换引流器需严格无菌操作并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切口渗血较多时应及时理换敷料,并加压包扎。24小时小于30ml/d,术后48-72小時拔除引流管。
  2.3.4 切口疼痛护理术后48小时内切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据情况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如术后5-7天疼痛加剧,伴体温升高则可能感染,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2.3.5发热患者术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7.5-38.5℃,3-5天可恢复正常。如体温持续39℃以上,应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3 术后康复训练
  2.3.1增强肌力训练:多数病人由于关节疼痛使肌力减弱。当疼痛减轻时,肌力会因肌肉不断收缩而改善。手术后1-2天,进行患肢及健肢关节周围的肌肉等长收缩。术后1周可从屈髋,伸膝开始训练,直到关节无痛时,做抗阻力训练。最后达到耐受程度。
  2.3.2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根据术后不同阶段,分别采用被动活动、主动助力、主动活动练习的方法增加关节活动度。当疼痛减轻时,术后当天即可使用CPM机进行被动屈膝训练。开始时定于30-40°、30分/次、2次/日。第2天、第3天可定位于屈膝50°或60°。每次锻炼可根据情况不断增加屈膝度数。正常情况下,膝屈曲大于90°,可以上下楼,膝屈70°,可正常行走;105°左右可在无助下完成蹲向站立的转移。
  2.3.3负重练习:当病人具有一定的肌力和平衡能力时,要进行负重练习。负重练习可借助平衡杠、助行器,从部分负重逐步过渡到术后6周完负重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病人安全,在病肢一侧进行保护,以防摔倒。开始要量力而行,同时行健肢各上肢练习,以增加运动协调性。
  2.3.4独立能力的训练:术后6小时即可鼓励病人从卧位转向坐位。术后二周,鼓励病人自行穿衣、如厕,教会病人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性活动。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2.4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详细说明继续加强各项功能练习的重要性,强调患肢负重的时间及注意事项,避免跑步等剧烈运动。定期来院复查,出院后来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全[J].中国中医药咨询讯,2011,3(6):2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全面的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2%,并发症发生率4.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6.2%,并发症发生率19.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
期刊
摘要:目的:安全输入药物、提高疗效,患儿早日出院康复、减轻家长的思想和经济负担。方法:将少量液体将微量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注射泵仪器,微量注射泵广泛应用于临床。结果:用药最多的是多巴胺+酚拉明20例,其次是米力农17例,多巴胺+酚拉明+米力农6例,多巴胺1例、多巴胺+米力农1例;患者平均年龄12.1个月,平均用药8.4天,平均住院15.3天。男女分别为,平均用药3.64、6.63天,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胆管炎急诊手术后护理。方法: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相关护理问题。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积极抗感染治疗,防治并发症,可以使其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关键词:重症胆管炎;急诊手术;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vere cholangitis emergency nursing after the op
期刊
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急救措施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后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护理总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76.7%;两组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哮喘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论 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及家属避免哮喘的诱因,了解病因、发病机制,正确认识哮喘的发病先兆、症状及哮喘发作时简单的紧急处理办法,并对哮喘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哮喘;呼吸;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抽取70例社区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的社区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的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要好,差异显著,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的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每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再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年4月间68例胃癌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52.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5%;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肠内营养鼻肠管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3例行胃肠术患者,在其肠内营养鼻肠管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模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3例患者有50例顺利完成6-8d营养计划,对鼻肠管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护理程序模式将护理行为贯穿于肠内营养护理的整个环节中,能够使鼻肠管护理更加科学合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1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观察、治疗与护理,认识到主动脉夹层病人做好病情观察,控制血压 ,积极止痛、镇静治疗,心理护理,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16-0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外伤性腹部内脏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外伤性腹部内脏伤且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影响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