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一本书引出一个人
  师:知道同学们喜欢读书,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课件出示)这本书的名字叫——
  生:《儒林外史》。
  师:读得很正确。这个书名在我们语文课本上出现过吗?
  生:出现过,在《少年王冕》一课的下面。
  师:这本书就诞生在我们南京。作者是——
  生:吴敬梓。
  师:这个名字也出现在了语文课本上。读得很准确,看来你们预习时很用心。这本书被称为“儒林百丑图”,是吴敬梓先生花了20年的时间写成的。它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第一回叫——(课件出示: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生自由读)
  师:猜一猜,“名流”是什么意思?
  生:很有名的人。
  师:这里的“名流”指的是
  谁呢?
  生:王冕。
  师:猜对了。我来写“冕”,请你们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个字写正确。发现了吗?
  生:上面的“日”写大一点,扁一点,“日”下面的横不要连
  起来。
  师:那上面的部分叫什么呢?(课件出示甲骨文: )猜猜看,它像什么?
  生:像月亮的月。
  师:继续猜,像什么?
  生:像一顶帽子。
  师:像戴在头上的帽子。这其实是一个字,它不念“日”,而念“mào”。下面的部分是“免”,(课件出示:)这就是王冕的“冕”,是个形声字,从冃,免声。拿出笔来,把这个字认真地写一写,仔细体会它的写法。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冕》就是根据《儒林外史》第一回改写而成的。这本书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王冕是书中的一位正面人物,备受吴敬梓先生推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吴敬梓先生要描写王冕这个正面形象呢?
  生:文中写了王冕的什么
  事情?
  生:吴敬梓先生一定要表现王冕的精神,那么,王冕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推崇呢?
  【点评:这是原生态的课堂,学生提出了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思索和研究,尤其是第三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指本文中心。如此富有含金量的问,源自学生,真的让听者拍案叫绝。豁然明白,潘文彬老师为什么提出“问学课堂”的实践主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更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
  二、识写:做学习的主人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少年王冕》。课文预习了吧?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关注到这些词语了吗?(课件出示:耽误
  秦家 晶莹 春光 明媚 载着母亲)
  师:如果请你从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让同学听写,你会选择哪一个?在心里记住,等一会儿报给同学听写。只许报一遍,可要仔细听哟。
  生:我要报“秦家”。
  师:听清楚了吗?开始写。
  生:(分别报)耽误,晶莹。
  师:最后一个机会给谁?
  生:我要报“载着母亲”。
  师: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词语来报。
  生:“莹”最后一点容易丢;“秦”最后一笔是点;“载”的左下角是“车”。
  师:请把课本打开,将自己写的字和钢笔描红的字帖对照,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就画上圈。写得不满意的怎么办?
  生:可以再多练一练。
  师:听写的这四个词语中,有一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生:“载着母亲”的“载”。
  师:(课件出示:zài装,用交通工具装;且,又。zǎi 年;记载,刊载。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载入史册 满载而归)
  生:千载(zài)难逢。
  师:“千载”就是——
  生:千年。
  师:“千载难逢”就是——
  生:一千年难以遇到。
  师:所以,这个成语中的“载”该怎么读?
  生:千载(zǎi)难逢。
  生:“载歌载舞”的“载”是“又”的意思,读zài。
  生:“满载而归”的“载”是“用交通工具装”的意思,读zài。
  生:“载入史册”的“载”是“记载”的意思,读zǎi。
  (生齐读四个成语)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多音字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你们发现了吗?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
  “供你读书”的“供”读第一声。
  师:非常好,跟我想的一样。(课件出示:ɡōnɡ提供某种东西给对方;ɡònɡ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者先辈的牌位前表示敬奉。)
  (师课件出示课文中三处带“供”的句子)
  生:(读并说意思)“供他读书”“供不起你读书”“供你两顿饭”。
  师:还有一个多音字“闷”。(课件出示:mèn心情不舒畅;心烦。mēn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
  (师课件出示:“闷得慌”“天气闷热”)
  (生读后说理解)
  【点评:潘老师上得很优雅、大气,听者内心很是激动。这个“报词语”的环节可谓是潘老师的独创。如此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一方面体现了“生本”的理念,另一方面
  也给了学生一种相互“教学”的
  机会。】
  三、朗读:选择的自由场
  师:这篇课文有七个自然段,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你愿意选哪一个自然段?
  生:我要读的是第五自然段。
  师:大家看,第五自然段是这篇文章中最长的一段,让我们洗耳恭听。(生读后)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进步?
  生:跟他以前的读相比,进步很大。   师:为他点赞。你知道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吗?
  生:王冕看到荷花,想把它画下来。
  师:大家有没有其他想说的?
  (生先沉默,慢慢地开始举手。)
  师:同学们经过思考纷纷地举起了手,这就是课堂的学习状态。
  生:这里是环境描写,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
  生:我想说的是,这一段不仅是在写环境,还为后文王冕励志学画做了铺垫。
  师:说得好!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哪位同学接着来读?
  生:我想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
  师:读得非常流畅,不过,读书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一些。有没有特别的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
  生:腌鱼腊肉。秦家给的腌鱼腊肉,王冕自己舍不得吃,拿回家给母亲吃,很有孝心。
  师: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这是好东西。书上有一个词,读书时,我们要关注到那些特别的词语。
  生:舍不得。
  师:一个是舍不得——(生:吃。)一个是舍不得——(生:花。)读书就要这样,能够善于捕捉一些特别的词语。请在这两个“舍不得”下面画上着重号。
  生:我想读第二自然段。
  师:大家猜猜看,他为什么要把这一自然段念给我们听?
  生:他可能觉得王冕才十岁就很懂事,知道母亲没有钱给他读书,就说自己不愿意在学堂读书,他很孝顺。
  师: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最能拨动你的心弦?
  生:最能拨动我心弦的是王冕的那番话,如“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生点头表示认同)
  师:请大家把王冕的这番话用横线画下来。这是写王冕说的话,也就是人物的语言。你们发现这篇文章中,描写王冕的语言有几处?
  生:一处。我有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只写了王冕的这一处语言呢?
  师:是啊,只有一处。言为心声,看来这番话一定意味深长,值得我们玩味。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现在再来读读题目。
  【点评:不难看出,在这“自由场”中,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读哪一段,也可以关注词语,猜测原因,还可以及时发问。问,是自主阅读的前提,是潜心研读的动力,是洞开儿童思维之门的钥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营造选择的空间,激活多元的思维,诱发阅读的欲望。】
  四、识人:多元而立体地提炼
  师:正如开始时一位同学提到的,王冕身上究竟有哪些精神值得吴敬梓先生推崇,此时此刻,你脑海中闪现出哪些词语?请你把它写在课文相关段落的旁边。
  (生默读标注,师巡视。)
  生:善于发现。请大家看第五自然段,大雨过后,王冕看到湖里的荷花,入了迷,就立志要学画荷花。(生到黑板上写)
  生: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娘,我在学堂里……”其实,他知道母亲的难处,做针线活不够供他读书,就主动提出去放牛。
  生:王冕是个节俭的人。第五自然段中“每天给的零花钱,舍不得花。”旧书便宜,能学到知识,就用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去买。
  师:其实,从这里可以感受到王冕不仅节俭,还很——
  生:还很爱读书。
  师:想写哪一个?自己决定,上去写吧。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了王冕具有勤奋好学的精神,他家里那么穷,还攒零花钱买书
  来读。
  生:我从第六自然段的“起初……后来……”读出了王冕的专心致志。
  生:他能够坚持不懈地读书、学画。他用自己挣的钱来孝敬母亲。
  (黑板上学生写的是:善于发现、懂事、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孝敬长辈、奋发图强、爱读书、坚持不懈……)
  师:我们来看黑板,假如给这些词语分类,可以分几类?
  生:两类,一类是孝顺长辈,一类是勤奋学习。
  师:一类是对待长辈所表现出来的品行,一类是对待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王冕身上有这么多可贵的品质,吴敬梓先生只用了七个自然段800多字就表现出来了,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与大家探讨的?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吴敬梓先生写了这么多闪光点,却只用了七个自然段,要是我会写很多字的?
  生:重点是哪一个精神?
  生: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关于母亲的文字?
  师:有一位同学跟我想的一样,全文七个自然段,800多字,就把王冕身上这么多优秀的品质表现了出来,那么,吴敬梓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呢?浏览全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个年龄段,都有事情发生。
  师:(出示课文中带有年龄的语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噢,这是年龄的变化,是课文的一条线索。
  师:这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每个年龄段都有事情发生,那都有哪些事发生了呢?
  生:第一个年龄段,王冕七岁,父亲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生:十岁帮秦家放牛。
  师:是“辍学放牛”这件事。十三四岁呢?
  生:学画荷花。
  师:最后,十七八岁呢?
  生:离开秦家。
  师:请大家把这几件事用小标题在文章相应的地方记录下来。
  师:其实,这样的写法就叫作红线串珠。(板书:红线串珠)这些事情是用一样的笔墨来写的吗?
  生:吴敬梓先生重点描写“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这两件事,其他两件事略写了。
  师:选取典型的事例,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吴敬梓先生的表达智慧。
  【点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由初读前一名学生提出的“王冕有什么精神”这一问题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读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写作的秘密。这样的课堂,学生是累的,因为他们始终处于精神体操状态;他们又是乐的,因为他们识破了写作的密码,发现了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构。】   五、批注:模仿迁移,古为今用
  师:课文中哪些描写对于塑造王冕的形象最为重要呢?刚才说了,这篇课文只有一处王冕的语言描写。请这位没有发过言的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王冕的话)
  师:《儒林外史》是很有影响力的小说,问世之后有许多人读它,也都写下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在清代就出现了许多评本。(课件出示“齐评”:出语便是不凡。)出语便是不凡,不凡在哪里呢?
  生: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不想让母亲伤心,所以出语不凡。
  生:王冕把自己想读书的心愿表达了出来,但为了不让母亲伤心,说了这些善意的谎话。
  师:这是一种善意的孝心,还有读书的决心。
  生:不凡的家庭,穷的是家境,但富的是孝心。
  师:王冕,不凡的家庭,说出了不凡的话语。你,不凡的理解,说出了不凡的感悟,都值得点赞。(课件出示“天二评”:善体亲心,是谓孝子。情愿放牛的也多,只无底下句子。)情愿放牛的多,只无哪些句子?
  (生读)
  师:这句话有什么意味?
  生:这样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放牛,不耽误读书。
  生:这样可以帮母亲减轻学费负担,还能贴补些家用。
  师:作为母亲,听到这些话会怎样?
  生:心里很舒服、很幸福。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啊!
  师:王冕就是这么懂事,就是与一般的放牛孩子不一样。他这样说把自己的心愿表达了出来,出语真是不凡呀!(课件出示“黄评”:此句必不可少。)
  师:哪一句必不可少?
  生: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回去读呢。
  生:少了就感觉王冕闷得慌,不想学了。有这句话,说明他还是爱学习的,只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才故意这样说的。
  生:如果王冕不这样讲,母亲就会觉得是自己耽误了王冕学习,所以,他要这样来安慰母亲。
  师:写人物语言不在于多,这一处恰到好处,以一当十。所以,此句必不可少。这是清朝三位评论家读到王冕的语言之后产生的一些感受。由此可见,“言为心声”,王冕说的这番话对于表达王冕的特点非常重要。一起读读王冕的话,细细地品味
  品味。
  (生齐读)
  师:简简单单的话语,当我们静下心来品读的时候,就能读出其中的滋味。名著就是名著,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玩味。现在,我们就学着“齐评”“天二评”“黄评”的样子评一评第四自然段,先在旁边写一写。
  (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批注学习。)
  师:先请一位同学念一念第四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评注?
  生:“从此,王冕白天……遇到秦家煮些腌鱼腊肉……”,我觉得这段话的第二、三句写出了王冕的孝心,不能少。
  师:他今天的发言值不值得点赞?
  生:值得点赞,因为他今天大胆发言了,而且说得也比较完整。
  师:还有谁没有发过言?
  生:从两个“舍不得”,我感受到王冕非常孝敬母亲,热爱
  读书。
  师:这两个“舍不得”虽然重复,但表达的意义不同,值得我们关注。
  生:第四自然段正面描写了王冕的孝敬和喜爱读书。
  师:是的,这样的描写非常重要。还有关注点不一样的吗?
  生:此段可见王冕是个孝顺之子,同时又是个好学之人。
  师:在这一段,我写了这样的评注:“总”“也”必不可少。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总”“也”,表明王冕不止一次这样做。
  师: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是的,这些已经成为王冕的习惯了,这就是“总”“也” 的妙用。所以,阅读要“一字未宜忽”,方能“语语悟其神”。请把“总”“也”打上着重号。
  师:其实,这篇课文值得品读的地方还有很多。可是时间有限,今天就交流到这里。以后有机会,潘老师再到你们班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点评:滋养言语智慧,促进素养形成,离不开学生亲自实践。潘老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让学生在潜心会文、静思默想的过程中,模仿古人评点的方式,关注课文中颇具意味的独特语言现象,揣摩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总评】
  潘老师的这节阅读课,给了我三点启示:一是实——扎实的言语实践,实在的能力培养,真实的学习过程,平实的互动交流,是一节实实在在的小学语文课;二是巧——由书引出人,由问带动学,由识走向写,是一节精心打磨的言语实践课;三是简——走出“教课文”的泥潭,迈出“教语文”的步子,践行“学语文”的方式,是一节简约大气的思想智慧课。
  在这节课上,学生自然生长出来的“问”使得课堂焕发活力:问在初读前——句句带思考,字字扣主题;问在朗读中——且行且思,读悟结合;问在结构处——问题驱动探究,探究促进解惑,解惑触发智慧。
  语文课堂,学生在“问”“思”“读”“悟”之间漫步,一路走来,我看到他们潜心的沉思,听到他们成长拔节的妙音,感受到他们学有所得的情趣。语文课堂应怎样返璞归真?如何才能让儿童天性中最美丽的花儿在课堂自由绽放?潘老师的“问学”课堂,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琢磨。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江苏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前提是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和体会。从生活到作文中间的心理内化与外释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环节。本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随手拍视频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积累”是多种渠道的,拓宽了素材的面。二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但我们必须是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能达成以上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明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了解作文素材的积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是有层级的,具有“上下位关系”,根据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类。为了提高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的有效性和学生把握历史知识层级结构的能力,本文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谈谈知识层级结构下的历史专题复习。  用知识层级结构对教
简约是建筑艺术的专用名词,意思是简略的设计没有多余的部分。教学中的简约绝不是纯粹的简单,而是在清简之中蕴含深层的含义,耐人寻味。组块教学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儿童言语智能具有潜在的能力。组块教学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清简而又不乏艺术之美,追求的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之风。  一、教学设计显“真”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始,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都追求精
《〈天净沙〉二首》在教材体系里不属于同一学段,更非同一组教材。但拿起六年级教材里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脑子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马致远的那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天净沙·秋思》。尽管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编在七年级,但是一样的风景,有不一样的情绪,一样的格律,有不一样的曲调,一样的境界,有不一样的境地,两首曲子就像人的左右心房,理应惺惺相惜,就像人的左右大脑,确有灵犀一点通,就像伯牙与子期,如高山流
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气节。  字如其人。写字对人格形成、生命涵养的丰富和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写一手美观、大方、漂亮的字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尽管教师很努力地教学生写字,可很多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前两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讲“我”在海边散步时看见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面临困境的小鱼,一个小男孩在认真地把小鱼送回大海;后四段通过“我”和小男孩的对话表现了小男孩感恩生命、关爱弱者的感人精神。  文中小男孩的行动令人肃然起敬。他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这么多的小鱼,他是捡不完的,
周末,先生将学生刚完成的一次测试卷带回家批改。我们俩虽然不在同一所学校,但带的是同年级同学科,好奇使然,我便顺手拿过一张试卷——李晨同学的,书写很漂亮,一面试卷看上去,没有一处出错,心里便默默地想:嗯,是个好孩子!  先生见我拿着试卷便也凑了过来。这一凑不要紧,他可生气了,向我抱怨:“气死我了,李晨,我们班里阅读能力最强的孩子,每次考试阅读基本不失分,可是这一张试卷,你看这么简单的阅读题,就这一个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每天早晨,这朗朗的诵读声都会回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扬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让古诗词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心理特点,更
那是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与同行教师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如约到达了内蒙古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二小学,此行的目的是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  初识  迎接我们的是巴二小的林杰校长,林校长话不多,却十分热情,一直在为我们忙前忙后,看得出来,我们的到来让他特别的高兴。巴二小是一所汉授学校,全校100余名教师,1600多名学生,30多个教学班。每个班有将近50名学生,一大半的学生是来自周边乡村的住宿生,住宿
一、课前谈话,聊“神”  (师板书“神”)  师:现代社会通常用来形容某些本领异常高超的人为“神”,如电影里常看到赌术高超的人被称为——“赌神”。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神?  生:比如说军神。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课文的题目,你挺会偷懒的。  (哄堂大笑)  师:谁再说一个?  生:神医。  师:神医,或者我们把这个医放到前面来,有医神,也有医圣,对吧?  生:武神。  师:好像有一部电影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