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见中成长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与同行教师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如约到达了内蒙古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二小学,此行的目的是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
  初识
  迎接我们的是巴二小的林杰校长,林校长话不多,却十分热情,一直在为我们忙前忙后,看得出来,我们的到来让他特别的高兴。巴二小是一所汉授学校,全校100余名教师,1600多名学生,30多个教学班。每个班有将近50名学生,一大半的学生是来自周边乡村的住宿生,住宿生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坐大巴车差不多都要两三个小时。艰苦的条件,路途的遥远,阻挡不住孩子们求学的脚步,我希望在未来的几天,能为他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能够带给他们一段美好的时光與回忆,能建立起一份特殊的友谊。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300米的跑道,林校长骄傲地向我们介绍他们崭新的操场,“我们这几年条件越来越好了,算是旗里条件最好的了。去年李校长来的时候,操场还是一片土地,今年我们有塑胶跑道了,还有足球场,是不是挺不错的!孩子们以前都没见过,一下课就跑到操场上打滚儿。”操场右侧是粉色的住宿楼,操场的另一侧是教学楼,每个教室都不大,孩子们坐得满满当当的,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来的时候正好赶上课间,本在玩耍的他们停下来注视着我们,这一双双明亮的眸子,充满期待,直击心灵。孩子们见到我们,窃窃私语:“他们就是北京来的老师!”“听说要给我们上课呢!”我看着这纯朴的一切,感受着二小师生满满的期待,心中暗暗想道:回去要好好备课,不辜负这份热情与渴望。
  融入
  终于,等来了我讲课的这一天,我将和孩子们走进小兔子尼古拉斯的故事,通过小兔子的眼睛,领略四季更迭的美景。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做准备,随后学生也来到了教室,他们一个个坐得笔直,直勾勾地看着我,显得有些拘谨。然而这时电脑也频频出现问题,我急得满头大汗,白主任连忙跑过来帮我修电脑,“不好意思啊,这是我们学校最好的教室了,就这一台电脑好用。没关系,可以让孩子们等一等。”在等待维修电脑的时候,我和学生们进行了简单的互动。慢慢的,在我的鼓励下,他们愈发积极,一张张伴着高原红的小脸望着我,一双双黑乎乎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仿佛每个人都想站起来跟我高谈阔论一番,那一刻他们仿佛又变成了在操场上打滚的“小土豆”。课程后续进展得很顺利,孩子们对绘本课的内容十分感兴趣,他们热爱学习,那种热情,让我感到欣慰,我多想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全部教给他们。
  课后,我和二小英语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分享,我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分享给他们,眼前都是比我年长的姐姐们,原本我以为自己是班门弄斧,有点没底气。意想不到的是,分享的过程中,咔嚓咔嚓地拍照声不间断。“我们这里常年没有教研活动,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从来没有接触过绘本,大家都觉得可新鲜了!妹儿,能不能把讲座的材料给我们留下,书也给我们留几本吧!”白主任和老师们的鼓励让我顿时觉得之前的辛苦没有白费。在和二小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们以前10月底11月初就开始放寒假,我一脸羡慕,好奇地询问道:“这么早就可以放假啦!”接待我们的胡校长说:“11月就很冷了,煤烧完了,孩子们就放假了。现在慢慢的,条件好了,孩子们也可以多学点知识了。他们每天上晚课到八点,为了将来能考一个好的中学。”
  虽然条件艰苦,但二小老师们一直坚守岗位。他们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的坚守,都是在播种希望,他们的坚守是对教育初心最温情的呵护。学生们也不辜负老师的希望,全力以赴,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求知的执着是对老师们最有力的支撑。
  告别
  经过一周的相处,孩子们开始热情、主动和我们打招呼,甚至和我们聊上几句,孩子们仿佛早已把我们当成自己的老师,没有一点陌生感。我们也和二小老师拉近了距离,不再称呼xx主任、xx老师。到后来,我们管年龄稍长的叫姨,年龄相仿的叫姐。我们似乎打破了距离的限制,亲如一家人。
  我们结束了短暂的支教活动,返程当天虽然又是早早地起来赶飞机,但是在去往机场的大巴车上,一分钟都睡不着,心底五味杂陈,从黑漆漆一片,到日出,再到天亮,我用心感受着在这里的每一刻。很快,我们到达了机场,马上就要飞回北京了,我赶忙拍了最后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心里默默地想着,希望自己的到来对他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可爱淳朴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永远像阿尔山上的雪花一样纯洁,像翰嘎利湖的湖水一样清澈。
  此次手拉手帮扶活动,让两所学校增进了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这次支教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当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兴趣,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人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师的坚守与担当。这都深深激励着我们,珍惜现有条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努力耕耘,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小学)
其他文献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答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此外,还有若干回答,如:“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明”等。凡此种种,莫不首先强调“语言”。可见,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素养的综合习得与不断丰富,应该是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作为考试内容”,因为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尚美教育”的极佳载体。尚美学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美育,实现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正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获得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浸润、美的启发、美的成长。教师在解读、使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精心选取教材中的“美”的成分,对学生施加“尚美”影响,不仅要反复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准确吃透教材
【设计理念】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前提是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和体会。从生活到作文中间的心理内化与外释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环节。本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随手拍视频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积累”是多种渠道的,拓宽了素材的面。二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但我们必须是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能达成以上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明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了解作文素材的积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是有层级的,具有“上下位关系”,根据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类。为了提高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的有效性和学生把握历史知识层级结构的能力,本文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谈谈知识层级结构下的历史专题复习。  用知识层级结构对教
简约是建筑艺术的专用名词,意思是简略的设计没有多余的部分。教学中的简约绝不是纯粹的简单,而是在清简之中蕴含深层的含义,耐人寻味。组块教学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儿童言语智能具有潜在的能力。组块教学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清简而又不乏艺术之美,追求的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之风。  一、教学设计显“真”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始,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都追求精
《〈天净沙〉二首》在教材体系里不属于同一学段,更非同一组教材。但拿起六年级教材里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脑子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马致远的那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天净沙·秋思》。尽管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编在七年级,但是一样的风景,有不一样的情绪,一样的格律,有不一样的曲调,一样的境界,有不一样的境地,两首曲子就像人的左右心房,理应惺惺相惜,就像人的左右大脑,确有灵犀一点通,就像伯牙与子期,如高山流
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气节。  字如其人。写字对人格形成、生命涵养的丰富和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写一手美观、大方、漂亮的字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尽管教师很努力地教学生写字,可很多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前两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讲“我”在海边散步时看见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面临困境的小鱼,一个小男孩在认真地把小鱼送回大海;后四段通过“我”和小男孩的对话表现了小男孩感恩生命、关爱弱者的感人精神。  文中小男孩的行动令人肃然起敬。他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这么多的小鱼,他是捡不完的,
周末,先生将学生刚完成的一次测试卷带回家批改。我们俩虽然不在同一所学校,但带的是同年级同学科,好奇使然,我便顺手拿过一张试卷——李晨同学的,书写很漂亮,一面试卷看上去,没有一处出错,心里便默默地想:嗯,是个好孩子!  先生见我拿着试卷便也凑了过来。这一凑不要紧,他可生气了,向我抱怨:“气死我了,李晨,我们班里阅读能力最强的孩子,每次考试阅读基本不失分,可是这一张试卷,你看这么简单的阅读题,就这一个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每天早晨,这朗朗的诵读声都会回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扬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让古诗词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心理特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