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五变”“四心”,有效开展地理活动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F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是地理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部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综观湘教版的地理教材,不难发现与以往教材相比,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许多“活动”,它更多地要求学生自主去进行探索、求证、总结和运用。为此,新课程的地理活动教学要紧扣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正视“五变”,把握新课程地理活动教学的变化
  
  1.活动的提出。由系统知识变为问题导向。湘教版《地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活动的提出上,不再是囿于传统的系统知识结构之内的一个辅助性验证活动,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一些具有导向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去自我实践或自我尝试,进而提出一些结论,直到最后再归结到教材中去。这种活动提出的方向不同,促使了整个活动教学出发点的转轨。
  2.活动的主体。由课外小组变为全体学生。传统的学生活动,更多的情况下由地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去完成。而为了切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此次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开展的主体体现出了一个由“课外小组”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关注更多的学生,注重了全体的发展。如“调查自己家乡的水污染情况”,就是指向于全体的学生,不再设置条件的限制。
  3.活动的场所。由限制课外变为转移课内。湘教版《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课外的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到了一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还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如“北京的四合院是拆掉还是保留的问题”, 让学生在事先收集好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相关问题的辩论,既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4.活动的目标。由知识掌握变为能力提升。过分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地理知识,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版教材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观。现在的地理实践活动更多地强调“直观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的出现,让学生去自主分析,这些都是对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考查。
  5.活动的范围。由狭义地理变为广义地理。从一个方面讲地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重视实践活动的学科,从另一个方面说,地理课程也应该更多地关注除自然地理外的内容,如人文地理、环境教育等。此次的活动设置上体现了这两点的整合,安排了如用网页制作春游的去处,撰写公园规划来设计公园整治规则等等。这些活动范围的拓展,使此次地理活动更加异彩纷呈。
  
  二、巧用“四心”,把握新课程地理活动教学的策略
  
  1.精心准备,做好组织工作。活动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不同,它更需要师生双方按照精心设计的流程,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对教师而言,在活动之前不仅要确定好适宜的活动项目、活动内容和活动地点,制定好活动的线路,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适当的思想引导;对学生而言,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活动的目的,分析教师制定的方向和路线,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教师相互沟通,还需要做好开展活动的必要准备,如户外活动着装及工具等。比如“测定气温”这项活动,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制定好测定气温的时间,还需要讲解在室外测量气温时的一些注意点,以便让学生能够测量到比较准确的气温,进而进行有效分析。
  2.悉心引导,突出综合特征。活动教学是一个知识和能力并举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运用到地理学科的教学之中,更是要把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地理要素综合运用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以综合性为最高追求,在活动的设计上一是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二是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需要学的和所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全面的思考。如“调查访问或从报纸上收集资料、介绍地震时出现了哪些异常现象”这一活动,教师既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分成网络收集、生活走访、报刊查询三个小组,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资料收集和整理,进而梳理出各自的小短文或者资料短片,同时还需要学会选择小组间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调研成果。综合化、全面性应该成为新时期地理活动教学的第一要素。
  3.放心活动,强化个体发展。与其他教学方式不同,活动教学的最独特的地方正是在于活动更多的时间是由学生来自主支配。虽然教师在地理活动中仍然有一定的指导的作用,但开放性的活动要求了教师必须要放心地把活动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活动路线的安排和活动地点的选择,在确定好之后,教师应该以一种建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比如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相互的关系自主搭配;比如在观测成果的时限上,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出一个弹性的要求,以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获得真正的自我发展。
  4.用心设计,变化活动形式。为了增加活动的有效性,对教师而言,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心设计活动的形式上。通过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提升活动的效果。比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出示后,教师可以组织很多的活动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讲述公转的方向及注意点;可以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进行知识拓展;可以让学生扮演地球、太阳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公转的方向等等。形式的变换,必然会带来学生的兴趣。
  活动教学是地理教学尤其是新课标要求下的重要一环,只有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的地理教学才能真正回归到应有的道路上。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选材是学生写作的重点环节,而语言正是作文材料的表达方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在语言思维的引导、语言符号的转化和语言情感的形成三个方面构建一个程序明显、目的明确、梯度合理的写作训练体系。  [关键词]作文选材语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  作文选材一直是学生写作的重点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中发现更多的语文知识奥妙,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还能够使他们在新鲜好奇中不断活化思维,逐步深入学习境地。尝试运用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开启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能丰富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便于学习探究;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方向,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多元化引导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深思
今天,大多数英国人对自己国家过去的殖民行径感到非常尴尬,有太多令人震惊的帝国扩张活动令我们感到羞耻,但是,与其他那些殖民罪行相比,英国帝国主义有一件不可告人的丑事易于被视而不见,这就是鸦片。  在我看来,英国一直竭尽全力忘记它与中国打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事实,在英国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上碰不到鸦片战争的内容是十分可能的。英国对于这两次战争的健忘症早就开始了,英国从事毒品贸易的那些历史痕迹在伦敦也被有意忽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光荣并热爱自己这一神圣的事业,坚信“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我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对工作勤勤恳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特别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期间,我所带班级班风、学风良好,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成绩显著,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彰。下面,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在学校里,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科教师都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课改理念,以响应素质教育时代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低效”“无效”课堂随处可见,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以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所谓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师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就是追求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过程。在本论文中,笔者将结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地理教育》创刊于1980年,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以最好地为中学地理教学与教研服务为办刊宗旨。为教师们在地理科学知识传播、地理改革信息传递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教师们在交流教研成果、拓展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铺路搭桥、穿针引线。在教师的教育人生旅程中,有《地理教育》相伴,原本寂寞的路就有了生气。边走边看,边看边悟,边悟边交流彼此行路的心得体验,一路相携,享受着这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地理空间
2011年的政治高考试题总体偏难,学生得分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中学教师和学生该如何应对呢?笔者从以下五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来带动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政治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本学科边缘知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政治教师应当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知识杂家,要多阅读报刊,多收看新闻,关心国内
八旗兵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产生了八旗兵,最初是狩猎组织,后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1601年初创时只有四部,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后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每旗7500人,八旗共6万人。八旗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为世袭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选。八旗制度的实行,不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还满足了女真生产的发展。  清军入关后,
“设疑、对话、延伸”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包含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设疑。设疑就是设置问题,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精妙设疑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不断解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二是对话。对话就是师生、生生借助历史语言的形式进行平等的有意义的交流,它是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是学生能否提升解疑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三是
一、导入  读完本文有什么感觉?  证据,是用来证明什么的?(证明、说明有些不知道的东西)文章有个动词贯穿全文你能注意到吗?(“知道”这个词贯穿全文)那么你能发现作者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吗?关于知道和不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请看幻灯片(哪个动词频率最高)。  问过同学初读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感受,有同学说是作者的故乡消失了,他回想起他的故乡。也有同学说读不大懂。我想除了对消失的故乡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