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兴趣 爱心 转变 丰富多彩 多媒体教学 人格魅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缺少了鲜活有趣的“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会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成为教师的教学方向。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数学的学习。
一、设计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力的开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求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结既短暂又强烈,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是精心设计导入,从而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去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正如钟启泉说:“教学应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节课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形成的过程。”
二、让爱心充满课堂
数学本身很抽象,有时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不应簡单的知识传授、机械地训练,而是要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上课若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不讥讽学生,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的火焰。教师向全体学生体现的是教师的博爱。只要教师的心中充满爱,就会使自己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尽力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只要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努力贯彻到每一节教学实践中,这种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定能创造教学的奇迹。
三、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多数老师说:“现在学生难管难教.”可作为我们教师自身是比学生有一定高度的,为什么不寻找一种更能适合当代中学生口味的方法呢?有人说:“现在学生都变了,变得没理想、没抱负了。”可我们为何不反思自身呢?是否我们落后了?老的教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了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形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有的教师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思维,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成为学生创新的阻碍。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转变这种态度。要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寻求、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新课标七年级教材中在探索日历规律时,先展示给学生熟悉的日历卡,提出问题“卡中的正方形框中的9个数字之和与中间一个数字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同学们能发现方框中9个数字间的关系吗?可以用代数式表示吗?”学生可以观察——实验——探索——找规律——验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前以教为主的局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
四、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数学
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另一方式,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出示一组难度渐增的练习题,让学生作出回答,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固定出题,也可以是随机出题,根据教师所给的课目,章节,题型,难度灵活出题,增加练习的智能性,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计算机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辅导,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快形成技能技巧。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练习,不仅意味着学生要有必要的问题求解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具有相应软件操作技能,而对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数学事实、概念和原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的局面和消除了教师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增强出题的客观性,能够更加真实地检测教学的实际情况,节省大量的时间,把教师从传统教学的出题,编题,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创造。
五、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教学要有好的效果,必须还要有一套综合的、有效的评价方法。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检验和评比,评价者容易对评价结果产生对立、反感、抵触情绪。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则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评价的实效、强调促进发展。新型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六、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人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后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生活本身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巧设问题、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增强认识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总之,新课改及新教材的应用,给教师极大的创造与想象空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究,应用新理论、新教材、新教法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兴趣 爱心 转变 丰富多彩 多媒体教学 人格魅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缺少了鲜活有趣的“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会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成为教师的教学方向。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数学的学习。
一、设计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力的开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求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结既短暂又强烈,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是精心设计导入,从而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去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正如钟启泉说:“教学应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节课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形成的过程。”
二、让爱心充满课堂
数学本身很抽象,有时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不应簡单的知识传授、机械地训练,而是要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上课若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不讥讽学生,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的火焰。教师向全体学生体现的是教师的博爱。只要教师的心中充满爱,就会使自己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尽力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只要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努力贯彻到每一节教学实践中,这种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定能创造教学的奇迹。
三、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多数老师说:“现在学生难管难教.”可作为我们教师自身是比学生有一定高度的,为什么不寻找一种更能适合当代中学生口味的方法呢?有人说:“现在学生都变了,变得没理想、没抱负了。”可我们为何不反思自身呢?是否我们落后了?老的教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了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形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有的教师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思维,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成为学生创新的阻碍。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转变这种态度。要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寻求、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新课标七年级教材中在探索日历规律时,先展示给学生熟悉的日历卡,提出问题“卡中的正方形框中的9个数字之和与中间一个数字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同学们能发现方框中9个数字间的关系吗?可以用代数式表示吗?”学生可以观察——实验——探索——找规律——验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前以教为主的局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
四、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数学
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另一方式,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出示一组难度渐增的练习题,让学生作出回答,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固定出题,也可以是随机出题,根据教师所给的课目,章节,题型,难度灵活出题,增加练习的智能性,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计算机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辅导,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快形成技能技巧。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练习,不仅意味着学生要有必要的问题求解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具有相应软件操作技能,而对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数学事实、概念和原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的局面和消除了教师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增强出题的客观性,能够更加真实地检测教学的实际情况,节省大量的时间,把教师从传统教学的出题,编题,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创造。
五、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教学要有好的效果,必须还要有一套综合的、有效的评价方法。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检验和评比,评价者容易对评价结果产生对立、反感、抵触情绪。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则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评价的实效、强调促进发展。新型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六、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人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后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生活本身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巧设问题、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增强认识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总之,新课改及新教材的应用,给教师极大的创造与想象空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究,应用新理论、新教材、新教法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