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实践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实际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数乘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75-0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就已经学过。在三年级学习时,学生采用“归一”的思考方法进行解答,如求12千米的是多少千米,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先把12千米平均分成3份,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2份是多少。六年级再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让学生学会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即单位“1”的量×所对应的量,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在平时的作业反馈中,笔者发现,学生在遇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往往采用“归一”的方法解决,不愿直接用乘法进行计算,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校的研讨课上,有位老师上了这一课,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教师依次出示例题。在求10朵红花的是多少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的意思,然后涂色表示10朵的,学生画图如下。看到这样的图,我想任何学生都会列成算式10÷2=5(朵)。然后教师讲授,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10朵的是多少朵,我们还可以这样列式,教师板书:10×=5(朵)。
  从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求10朵的可以列式为10×,教师通过直接告诉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较生硬,学生在“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的“理”上打了一个问号。针对如何让学生愿意接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
  1   教学实践
  1.1  类比猜想
  2   课后反思
  2.1  寻根分数乘法的意义
  寻根分数乘法的意义,笔者想到了整数乘法。在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二是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其根本还是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如,求3的2倍是多少,根据倍的概念,就是求2个3的和是多少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整数乘法的第二个意义类似。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之前,学生初步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学实践通过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转化成了“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有效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有了立脚点,从而让学生经历了从不确定到肯定的过程,解决了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的疑惑。
  2.2  尋根分一分的操作经验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以数辅形”和“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对主要思维形式为直观思维的儿童来说,数形结合是引导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桥梁,是降低数学问题难度的思想方法[1]。
  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不像求一个整数的整数倍是多少那般容易解释,如求2的3倍是多少。通过画图(图1),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3个2是多少,自然地想到乘法算式2×3。但是求10的是多少,如图(图2)操作,学生很难想象10和可以用乘号连起来。
  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单元,有这样一个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到多少块?”教材给出了两种分饼方法,一种是一块一块分,先把第一块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块,再分别把第二块和第三块平均分成4份;第二种方法是把3块饼叠在一起,然后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1份。3块饼一起分的方法成为学生的已有操作经验,教学实例通过激发学生的已有操作经验,提供了可操作的数形结合方法,为沟通分数乘法的两个意义之间的联系架起了桥梁,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构建让学生充满求知欲、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数学课堂的前提保障。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深度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取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必须优化学科练习的设计,力求达到“精练高效”,才能使学生夯实基础,逐步达成灵活运用与综合运用的目标,在练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207-02  1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学科练习的必要性  学科练习是指按照学校所设置的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是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搭建三座方程之桥:建立方程思想,减负增效;合理利用解题策略,找准等量关系;帮助学生真正学活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程思想;方程解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79-03  成华区教科院在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之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直广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提倡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注重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途径主要为课堂教学,为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具体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应用题作为教学重难点,对教师与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本文分析了在数学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212-02  数学课程具有极强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充分显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且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小组学习法能够精准的定位学习问题,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小组成员能清楚知识重点,并在日后的生活中予以重视,这符合
期刊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化,深度学习理论为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作者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详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
期刊
【摘 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终身受益。本文以以叶圣陶先生的“自主教育”为理论支撑,不断探究自主课堂,从而以自主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课堂;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218-0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他将“学生的发展”看成教学中的重中之中。笔者在数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也逐渐融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使小学生对数学有了更加细致地了解,增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本文将具体阐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的作用,并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融合的教学应用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勇于创新,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目前课程教学现状展开论述,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协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依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现状,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教学活动,逐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学生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