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数学学科的练习设计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115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必须优化学科练习的设计,力求达到“精练高效”,才能使学生夯实基础,逐步达成灵活运用与综合运用的目标,在练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207-02
  1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学科练习的必要性
  学科练习是指按照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为完成学科既定任务而进行的课堂练习以及延伸至课外的练习。优化学科练习的设计,力求达到“精练高效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夯实基础,逐步达成灵活运用与综合运用的目标,并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发展积极情感态度。
  2   纵向考虑,优化练习设计
  第一个层次:基础性练习
  基础性练习,也就是模仿性练习,即针对课本上的例题、基本概念相似的练习,通过知识再现,促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内化,旨在解决一个“懂”字。因此,设计这部分练习时不要简单地进行习题再现,而应寻找更为新颖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内化理解。
  第二个层次:发展性练习
  发展性练习,即变式练习。练习一些比教学内容稍有变化的题目,重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突破教材难点,旨在解决一个“用”字。
  第三个层次:综合性练习
  综合性练习,即提高性练习,这类练习往往整合了新旧知识,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难度也高,既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挑战欲、成功欲,旨在解决一个“活”字。
  第四个层次:拓展性练习
  拓展性练习,即开放性练习,这类练习往往以多变的形式、新颖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综合的问题、多样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的問题答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其重点是改变或拓宽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旨在解决一个“放”字。
  3   横向考虑,优化练习设计
  优化练习设计,从横向考虑,还需要优化和丰富练习的形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除了传统的笔头练习以外,还可以设计以下这些练习形式:
  3.1  “可以玩”的练习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孩子天性爱玩,他们带着好奇与探索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对很多事物都会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所以在设计练习时,可以设计一些“可以玩”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和情绪中巩固运用数学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如二年级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也就可以运用“七巧板”组织学生进行拼图练习。让学生选出若干块基本图形拼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并把自己的拼图作品拍下来在班内展示。
  3.2  “可以说”的练习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满足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愿望。因此可以采用生生、师生、亲子互动交流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设计“可以说”的练习。
  如在教学“加减混合式题”时,因为练习中无法展示动态情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列出正确的加减混合算式并计算,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让孩子先看图尝试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家长听,并根据自己编的故事列式计算。
  3.3  “可以画”的练习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图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达到使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还可以设计一些“可以画”的练习,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其作用和价值。
  下面的练习,如果只是简单的出示问题,那么会发现出现错误的学生很多,而如果修改一下要求,让学生画图去解决,那么情况就会大大改变。
  第一根跳绳比第二根短,第二根跳绳比第一根跳绳长。
  3.4  “可以做”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就可以设计一些“可以做”的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如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了乘法和除法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操作练习:用12个、18个小正方形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请你试着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想一想,拼一拼,再画一画。完成后再思考:至少添上或去掉多少个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每行摆几个正方形,摆几行,其实这就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而12和18则是它们的积。又通过下面的思考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两个乘数相同的特殊乘法算式,知道了这样的算式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这一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了乘法的含义,效果自然也优于普通的计算训练。
  3.5  “可研究”的练习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但对那些无法直接测量或者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还不会计算。这时就可以以此为课题,设计“可研究”的练习: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来测量土豆的体积,并进行测量步骤和数据的记录,并让学生思考,你们在实验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土豆浸没在水中,可以把土豆的体积转化为上升的水的体积,水装在规则的容器中,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这样也就能解决土豆这类不规则物体体积是多少的问题了。学生在测量、计算活动中,巩固了测量的方法。长方体、圆柱体体积的计算,还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的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当然,除了练习内容的优化,在练习的呈现形式上也需要精心准备,不断优化。小学阶段设计练习时还应配合准备一些有趣的图片,配合一些鼓励、指导的“插入语”,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审题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鼓励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解决这些问题。
  4   结语
  总之,优化练习设计,把更精练、更有意思的数学练习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喜欢上数学练习,享受问题解决的快乐与自信,这样学科练习才能真正实现“精练高效”。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并不适合生物教育,因其古板性与乏味性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想学生更好的接收知识,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因此,基础教育新课堂应运而生,跨学科教学,利用学生掌握的其他已有学科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递进、多元化学习,给予了课堂极大的方便。本文通过介绍运用跨学科教学中地理知识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并就其优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采用考试评价与课堂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有差异的评价策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方式;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为主的基础学科,如果采取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易出现数学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牢、成绩不尽人意的情况,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核心,采取趣味教学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为了学生更有质量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外,还会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用以巩固知识。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合理设计作业,会阻断学生正确数学思维的形成,还会让学生失去探索数学的兴趣。因此,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本文就如何布置数学作业及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的技能。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计算教学中学生也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否则就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教师掌握有效衔接的方法,助力学生跨越过渡期,减缓学习坡度,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進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衔接以及学习方法衔接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突破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为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学科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导下,初中物理学科在教学发展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如此一来,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活动就迫在眉睫了。本文以课堂讨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基本内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深入实践和高效应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讨论法;讨论方法;总结评估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92-0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以及系统化学习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提高数学学
期刊
【摘 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以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为主,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多为被动式接受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的培养,能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这样可以在培养学生发散性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能力,增强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都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数学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等两个大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203-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