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练笔的新方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以课文为载体,根据文中某一亮点,随机进行写作练习,目的是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文章章法结构,训练遣词造句能力,增加练笔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由于诸多的原因,学生练笔常出现浅薄与单薄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内容较为浅显,见解肤浅;文笔稚嫩,词汇贫乏,缺乏优美的语言,布局欠合理。
  那么用什么方法使随文练笔得到改观,让它既合乎原文又变得优美深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采用“等待”策略,让练笔出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新局面。因为等待,让学生有了深入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了尽情阐述想法的机会,有了发表自己见地的舞台,从而提高与彰显自己的写作水平。
  1抓时机,激发吐的欲望,诱发写的冲动——想写是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练笔首先要让学生有写的欲望与冲动,这是决定练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文章结构、布局谋篇,善于留意文章的精彩部分,寻找写的突破口,适时营造写的契机,让学生有材可写、有话可说。让随文练笔体现写的价值。
  1.1令人回味处。有些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在某些情节处戛然而止留下一个空白,以起到意犹未尽、令人回味的作用。针对这样的点,我常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事物变化过程等进行合乎情理的补充,把它潜藏的内容扩充出来,让文章变得更加立体与丰满。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有这么一处描写:“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这一处的省略号,包孕着许多内容、许多情感。在深切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历史背景、了解彭德怀后,我适时让学生补写,让学生走进彭总的内心,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揣摩他的无奈、不舍、悲痛,让学生更加了解彭总伟大的一面。
  1.2给人启迪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练笔挖掘文章含义深刻的地方,两只眼看课文,从主人公的精神中,从故事包含的意蕴里,读懂语言文字背后潜藏的意思,思索人生哲理,感悟生命价值,明白处世道理,从而铺垫人生,积淀阅历。如学了《最大的麦穗》、《爷爷的芦笛》、《山谷中的谜底》等课文,就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心段落,结合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它可以开启学生心智,洞察生活,诠释真理,启迪人生,明白真谛。虽然学生的话语可能稚嫩。但字字珠玑,是他们思考后发自内心的感言,如纯净的心灵鸡汤滋养了他们心田。
  1.3评价人物处。在随文练笔时,可让学生来评价人物,因为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过程也是反省自躬的过程。学生虽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评述人物,但他们也在对自己进行全面剖析,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进行比照,“以人为镜”,从人物身上感受为人处世等方法,让自己走向成熟。如学了《草船借箭》,可评评曹操、诸葛亮;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可分析分析林冲与洪教头等。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抓住人物特点,洞察人物内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冷眼看人物中全面、正确地看待人物,剖析、评价人物,从他们的个性特点上观照自己的影子,以达到反省自躬之目的。
  1.4感悟佳景处。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局限于人物与事件,还有许多描写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佳作。面对这样的美文,面对这样的美景,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借助生活,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用练笔还原表象,用自己的生活积累补充文本画面,使“案头之山水”活起来、美起来,成为“地上之文章”。如古诗《游园不值》,作者以凝练优美的笔触,用寥寥28字描绘了美妙的春景。为了把这幅美景再现,可让学生把诗文解压、还原,让语言文字膨胀起来、丰富起来,感受美景。
  1.5放飞想像处。学生是最富想像力的一个群体,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是他们的专利。他们常常在现实和想像世界之间自由驰骋,甚至有时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限。这些想入非非的幻想、标新立异的见解。是智慧的花蕾、创新的萌芽。因此,让学生自由地在精神家园中徜徉,他们创造的灵感就会在笔端汩汩流淌,斑斓的神奇之梦就会在纸上尽情挥洒。教学中,我利用文本让学生投身虚拟世界,想像神奇时空,进行想像训练。如学了《神奇的克隆》,写写《假如我能克隆》;学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写写《漫游火星》……通过放飞学生的想像,反映出他们真挚的童心.展现他们非凡的想像力。
  1.6知识创生处。“不以写作知识为纲。但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化为写作技巧是必要的”,“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可见,练笔还应延续与创生知识。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起承转合,匠心独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随文小练笔时,可挖掘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精选学生练笔中感到困惑或是课文中着重体现的内容,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反复吟诵,熟记于心,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练笔,以“润物细无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给时间,培植写的信心,培养写的能力——能写是关键
  2.1课前感知。“言为心声”,要写好练笔,课前预习至关重要,它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的第一重对话。在预习时,学生与文本倾心交谈,表达真实思想、真实感情,展示阅读原生态。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结合句子片段斟词酌句,走向文本质疑问难。虽然感悟只停留在粗浅的阶段,但为语文课上的“熟读”、“精讲”做了充分准备。
  如果说文章是一条迷人的溪涧,那么课前阅读是让学生自己下水享受溪水的过程。在初读过程中,语言文字世界的博大与深邃、清灵与鲜活,在他们头脑中深深镌刻,从而唤醒学生潜在的阅读情趣,在情趣的孕育下,转化为内心世界的灵动与真诚,继而在洁白的纸上释放个性的体验与感悟。
  2.2课时碰撞。课前,学生经历了自读、浅悟、质疑的过程,就能较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沉浸文本思考感悟,在探究、研读过程中,来来回回地潜入文本,与作者的情思贴近,与文中的主人公交谈,多元扁悟,感受形象,体察情感,为“疑”而读。为“疑”而思,为“疑"而学。师生、同学间思维的碰撞,产生多元的感悟,智慧的火花如百花盛开,学生在思考、倾听、交流中全方位地接收着精辟的见解,为适时的练笔储备着资源。
  2.3课后提升。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出于口”,只是把握了语育的表层。而“出于心”才达到了语言的深层。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实现。经历了课前预习与课时碰撞、“学生、教师、文本”的深沉对话后,学生思维豁然开朗,感悟比课前深刻,看法比课前深邃,课后的练笔成了学生心扉敞开后的真情流露,思维碰撞后的智慧释放。因为阅读是一种由浅入深的理解,在不同阅读阶段有不同的阅读理解,阅读得越深入,理解得越透彻。课后的反思,是学生站在较为高远的地方重新审视文本,再次与文本倾情对话。这时的对话,由于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随着教师的点拨引导发生了变化,因此批注较前有了质的飞跃,更理性、更深层、更有见地。
  3搭平台,注重评的过程,展示写的成果——会写是目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此“山”中的学生,往往不能真切地看到自己练笔时的“庐山”真面目,因此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将习作修改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只有在自改的基础上,结合众人智慧才能把练笔改得更臻于完美。因此,教师要多方搭台,给学生评议练笔的机会,鼓起学生勇气展示写作成果,使其在交流、切磋中充实自己的内存,优化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3.1组际交流,各抒己见。小组的建立要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特别要有利于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教师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若干小组,应做到“差异组合、男女搭配、自由组合”。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组员当评委,组织大家轮流阅读练笔,要求每个成员按每次练笔不同的侧重点评价练笔,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增强群体意识,团结互助,正当竞争,从练笔的内容、结构、文采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交流、争辩,提高习作质量,共同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3.2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各组学生完成练笔交流、评价的基础上,我又鼓励他们寻找各自切磋的对象,如与写作水平比自己高超的或旗鼓相当的同学交换习作,进行互相评议。学生在评议过程中,每一句话都要认真阅读、反复推敲,抓住要点实实在在地评价同学的练笔,做到褒贬有加,遇到疑难之处可征询老师、同学的意见。在切磋中,要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汲取他人的长处,及时内化为自己的收获,并运用于自己的练笔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感,也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学习中逐渐形成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学习中展开良性的竞争。
  3.3当众寅读,全班品评。在自我修改、组际交流、同伴切磋后,学生的练笔不管结构还是内容,抑或语句和文采,较前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时,教师可挑选学生当众宣读,在选择时兼顾好、中、差三个层面,选择代表性的练笔,尽量让不同的学生在品评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其他学生有的放矢地听、评,做到评之有理,评之有据,对一些不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作全班性探讨,在品评中再次让学生吸收与汲取,并感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生练笔质量的提高需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尤其对刚步入写作门槛的学生。学生在多层次的一帮一扶中渐渐进入写作佳境,“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心”,流露真情,释放心灵。
  教育是心灵的旅程,阅读是孩子精神成长的通道,而随文练笔是把学生内心的思维轨迹、情感变化外化为语言文字呈现于眼前,它是记载着学生成长历程的履历。等待中的随文练笔,虽花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却很大幅度提高了随文练笔的质量,更好地让学生把自己的这份成长履历填写得书香满纸,裴然成章,收获一种别样的美丽!
其他文献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信息变化万千,教材内容只有关注时代特征,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期刊
什么是幼儿园环境?什么是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中说:“……幼儿园的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的物理环境(空间视觉材料和幼儿活动材料的设计、安排)和心理社会环境,而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则是这些方面的总和,它们既有物理属性,也有精神属性,两者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空间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典型事例,揣摩语言文字,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3.了解课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小标题。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初识人物  1.1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
期刊
【摘要】 本文论述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采用一切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美的语言、美的事物、美的色彩、美的境界、美的人格,从而受剑美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语文 实施 美育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103页。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猜个谜语好吗?  请听:小东西真神奇,再难的计算它不急,只要正确来按键,得数立即就出现。  师:平时都在哪里看到过计算器?  师: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来了。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  师:谁愿意到前而来给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要达到1600~1800个,会写1800~2000个。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减轻负担又能轻松快乐学习生字呢?本文主要就笔者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生字教学运用到的有效游戏及体会。  【关键词】 学生 生字 游戏 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
期刊
【摘要】 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努力克服读书兴趣不浓、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现象,千方百计提高兴趣,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注重阅读方法,让阅读的习惯成为自然。  【关键词】 激发兴趣 指导阅读 学做笔记 丰富课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但从当前学生阅读状况来看,却不容乐观,阅读
期刊
有效练习长能力,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练习效率的研究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低耗”,练习的形式是影响练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设计练习的内容,还应根据练习的内容设计练习的形式,以多变的练习形式,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提高练习效率。  1新课之后单项练  记忆和遗忘是心理现象中的一对矛盾。根据许多心理专家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愉快、主动地去努力学好数学。  根据心理学分析,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表现为一个人力求研究和认识某一种事物和某种心理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兴
期刊
要使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并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营造和谐的氛围是基础。如何打好这个基石呢?    1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素质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与关键。为此,提高教师的心理心育素质要放在首要位置。   请进来:请教育局的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请骨干教师做专题培训。   走出去:创造机会。让骨干教师出去参加学习培训。   勤练兵:在抓好语文教研组的同时,加强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