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环境教育的四大原则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幼儿园环境?什么是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中说:“……幼儿园的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的物理环境(空间视觉材料和幼儿活动材料的设计、安排)和心理社会环境,而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则是这些方面的总和,它们既有物理属性,也有精神属性,两者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空间环境的美化与幼儿的主动活动、知识建构、身体成长、创造能力和情感发展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空间环境的创设是一种“隐性语言”,它能通过色彩、形象、布局的安排随时随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空间环境能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幼儿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在3~6岁之间,年龄小,思想幼稚单纯,鉴别和控制能力较差,因而导致在行动上带有较多的盲目性和非理性因素。而教师不可能具体规定幼儿如何说、如何做,不可能为他们的言行规定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模式。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在幼儿园的某些空间创设一个良好地环境,为幼儿提供一种“暗示”,由幼儿自己去辨别行为的是与非,那么,不用空洞的说教和硬性的规定去制约,幼儿也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并逐渐形成良好地道德品质。
  在幼教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对幼教工作者的一致要求。从功能上看,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幼儿生活和游戏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幼儿教育、幼儿身体发展和审美的需要。但在布置环境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走人误区,教师辛辛苦苦布置起来的图画或手工制作,仅仅是活动室环境“面”的设计,而往往忽视了活动室空间环境布置中“体”的设计,即忽视了利用空间来创设环境和实现空间环境的教育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需要有看、摸、听、尝等全方面的体验来接受客观信息建构知识。因此,在进行空间环境的创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特殊性原则
  空间环境的特殊原则,首先,应表现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设计要求的差异。例如各个地区有其独有的风物特产和景观,各个幼儿园有着不同特点,幼儿园的活动室与活动室之间,又有其不同之处,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地美化幼儿园的环境空间,才能使环境发挥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其次,要体现幼儿年龄特点。我们知道。教育的目标要面向全体幼儿,而幼儿的年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中幼儿的个性、生理及认知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幼儿对接受能力显然也不一样。例如:大班幼儿动手动脑能力较强,在他们的空间环境中,可多布置一些半成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而这些布置对于小班或中班的幼儿来讲却不合适,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预期的计划,只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创设环境,才能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
  2趣味性原则
  空间环境的创设,在造型上、色彩上应注重趣味性,因为趣味永远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因素,要尊重、理解幼儿的审美需求。例如,布置一些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人物、动物卡通形象等,材料物品的设计制作具有艺术性、夸张性,在色彩和造型上的吸引着幼儿,使幼儿百看不厌。
  3参与性原则
  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的布置,要有利于幼儿主动、自发的参与活动,使幼儿成为环境的积极的设计和制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使幼儿受到教育,从而表现出与活动性质相符合的各项行为规范。同时,有幼儿参与墙面和悬挂物制作,可使幼儿有某种成就感、自豪感,形成一种维护自己生活空间秩序的强烈责任感。因此,在创设空间环境中,应积极让幼儿参与,向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自身潜在的能力。例如,利用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饰品体现教育内容,美化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提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可见,让幼儿动手参与空间环境布置,还能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使幼儿更懂得保护环境,萌发创设美好环境的意识。
  4安全性原则
  空间环境布置的过程,有很多层面的操作,需要经过画、做、贴、挂等环节,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完成,所以,随时考虑安全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比如不使用含有害物质的化学材料,制作玩教具;不使用尖锐的钉子;悬挂饰品时应该由教师负责,悬挂高度应略高于幼儿视线……在操作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安全,预先做好保护措施,让每位幼儿能在一个安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从事空间环境的布置工作。
  总之,在进行空间环境的创设中,只要我们仔细地组织安排、周密计划,就能做到因此制宜、高标准、高质量的搞好布置,使空间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种。读书和练笔两者有机统一,才能达到“神”的境界。只读书不练笔,是囫囹吞枣,泛泛而读,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只练笔不读书,是无水之源,最终只能落个山穷水尽的地步。只有多读书,勤练笔,方能事半功倍。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所以,我们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简介中也明确指出:苏教版教材在“读写结合”上采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1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引导学生轻而易举的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产生立体感觉,唤起丰富的表象,从而在美的领域里,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是艺术美,开阔视野,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 电教媒体 提高素质 直观教学 捕捉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极大的优化现代美术课堂教学。它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人们从某些具体数学内容中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对于知识内容的本质认识,对所使用的方法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具体目标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创设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提高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在思想感情方面得以健康发展。语文同美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语文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为特征的。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切不可忽视语文的文学性,而应当有意识地去发掘其中美育的因素,而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感的熏陶,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体
期刊
实施新课改至今已经八年了。这八年里,我既在一线课堂执教过,也承担过十几间小学的语文教学指导工作,对照新课程理念,细细想来,发觉如今的教学还有很多时候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真让人不得不进行深刻地反思。  前些日子,我在基层学校听课,一位教师在教二年级教材中的《两只鸟蛋》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诗歌中的我从树杈上取下了一只什么样的鸟蛋?”这么简单的问题全班居然没有一个人回答!我估计并不是学生不知
期刊
【案例】这是本班——一个普通班级的一堂常态课。“小朋友们,请大家再把这首儿歌读一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2)班正在学习《识字3》。  朗朗的读书声渐渐停了下来,紧接着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祖国好河山’是什么意思?”这是这首儿歌中理解上的难点,我料想学生会有疑问,于是按照设计好的思路胸有成竹地进行教学,很是顺利,心里有一种得意的窃喜。正欲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邱晨灵不待举手就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新理念、新名词真可谓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在实践中出现了种种追求华丽新颖而忽视语文的内核的现象,让语文课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深。基于此种状况,笔者认为,倡简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家之路,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这样的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淡淡才最真。下面,笔者根据张学青老师的《灰椋鸟》课堂教学实例谈一些看法。  1多维的教学目标因选准了教的落脚
期刊
业余体校游泳提高班的小孩,运动成绩一般都在三级以上,不少己接近二级运动员标准。此时,在提高技术上既不能“含混不清”地教,也不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精雕细刻”。因为在这一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既能听懂你的话,但又不能全面理解你所讲的内容和所有含义;当看了示范动作后,既想学“标准”动作,但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素质)又达不到,因而影响动作的完成;由于少年儿童的特点,既想学好,但他们的注意力又容易转移,不能集中
期刊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信息变化万千,教材内容只有关注时代特征,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