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y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论述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采用一切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美的语言、美的事物、美的色彩、美的境界、美的人格,从而受剑美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语文 实施 美育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向爱美、创造关的道路昂首前进。”这就说明: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审美。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利用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已受到普遍认同。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从课文中挖掘出各种美,让学生从这些瑰宝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得到情绪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体验,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使自己从“境”中见到“形”,从“形”中领略“美”,从“美”中产生“情”,再以自己的精湛的教学艺术,作为学生的审美对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把科学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并熔语言、造型、试听于一炉,以作品为媒介,在学生心中架起感受生活美、享受艺术美的桥梁。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更应是涌动真情,充满着美感,可以说,语文课一旦离开美,必将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1借助录音、录像、多媒体技术等视听手段
  相对传统的课堂氛围,视听手段的介入将会创设一个全新的氛闱,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觉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如《听潮》这篇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我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大海的壮美。先用录音机播放海潮的声音给学生听,等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放潮涨潮落的录像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听伴有音乐的课文朗诵。这时,学生就进入了一种境界,仿佛和作者一起在普陀山听潮,而身临其境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领略到大海的美了。又如《沁园春·长沙》,我找来长沙的优美画面,使每个学生感受到主席当时看到的秀美江山,同时配以这首词的录音歌曲,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很自然地激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教学,势必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受到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2借助想象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初级目标是感知和理解,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美的想象力。因为不管是审美感受的获得,还是审美情感的体悟,都必须借助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想象才能实现,审美想象是衡量一个人审美能力的主要标志。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文字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如《沁园春·雪》,我引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想象自己止置身于“广阔无垠,白雪纷飞”的北国大地,想象自己正站在雪峰之巅,极目远眺阳光照耀下红装素裹的美丽雪景,从而感受作者“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首先我让学生对人物形象和场面进行合理想象,流落他乡已多年,饥寒交迫的日子时时困扰着诗人。今天,又是一个秋风呼啸的日子,诗人拖着如柴的身躯,挣扎着在拐杖的支撑下一步一拐地走向门口,看着那肆虐的秋风把茅屋下的茅草一重一重的卷去,想到今晚下雨,一家人又没栖身之所时,诗人思绪万千……随着我的叙述,同学们表情凄然,可以看出他们已完全投入到了作品的情境里了。从复活的画面中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诗中所表现的情感美及诗人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操。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使学生达到一种全新的审美境界。
  3借助写作
  在学习语文知识,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对美的一些认识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既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又让他人了解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如《我的老师》,文中的魏芸芝是一位具有爱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老师,是一个美的化身。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美。同时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冲动,因势利导,让学生也写一篇写人的文章,这样,学生当然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真情实感,充满了美感。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写作中,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触发其情思,一词一句使学生感受其情趣,一章一篇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学生就会心驰神往。在提高品位、陶冶心灵的同时,会乐于读书,进而有了创造的源泉和动力,也就“下笔如有神”了。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完美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要致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要致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吸取各种高洁优质的养料,只有这样才能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增强他们审美的判断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审美创造力,使之全面发展,成为内心世界丰富而高尚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摘要】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引导学生轻而易举的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产生立体感觉,唤起丰富的表象,从而在美的领域里,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是艺术美,开阔视野,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 电教媒体 提高素质 直观教学 捕捉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极大的优化现代美术课堂教学。它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人们从某些具体数学内容中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对于知识内容的本质认识,对所使用的方法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具体目标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创设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提高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在思想感情方面得以健康发展。语文同美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语文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为特征的。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切不可忽视语文的文学性,而应当有意识地去发掘其中美育的因素,而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感的熏陶,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体
期刊
实施新课改至今已经八年了。这八年里,我既在一线课堂执教过,也承担过十几间小学的语文教学指导工作,对照新课程理念,细细想来,发觉如今的教学还有很多时候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真让人不得不进行深刻地反思。  前些日子,我在基层学校听课,一位教师在教二年级教材中的《两只鸟蛋》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诗歌中的我从树杈上取下了一只什么样的鸟蛋?”这么简单的问题全班居然没有一个人回答!我估计并不是学生不知
期刊
【案例】这是本班——一个普通班级的一堂常态课。“小朋友们,请大家再把这首儿歌读一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2)班正在学习《识字3》。  朗朗的读书声渐渐停了下来,紧接着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祖国好河山’是什么意思?”这是这首儿歌中理解上的难点,我料想学生会有疑问,于是按照设计好的思路胸有成竹地进行教学,很是顺利,心里有一种得意的窃喜。正欲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邱晨灵不待举手就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新理念、新名词真可谓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在实践中出现了种种追求华丽新颖而忽视语文的内核的现象,让语文课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深。基于此种状况,笔者认为,倡简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家之路,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这样的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淡淡才最真。下面,笔者根据张学青老师的《灰椋鸟》课堂教学实例谈一些看法。  1多维的教学目标因选准了教的落脚
期刊
业余体校游泳提高班的小孩,运动成绩一般都在三级以上,不少己接近二级运动员标准。此时,在提高技术上既不能“含混不清”地教,也不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精雕细刻”。因为在这一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既能听懂你的话,但又不能全面理解你所讲的内容和所有含义;当看了示范动作后,既想学“标准”动作,但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素质)又达不到,因而影响动作的完成;由于少年儿童的特点,既想学好,但他们的注意力又容易转移,不能集中
期刊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信息变化万千,教材内容只有关注时代特征,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期刊
什么是幼儿园环境?什么是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中说:“……幼儿园的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的物理环境(空间视觉材料和幼儿活动材料的设计、安排)和心理社会环境,而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则是这些方面的总和,它们既有物理属性,也有精神属性,两者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空间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典型事例,揣摩语言文字,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3.了解课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小标题。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初识人物  1.1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