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活动课案例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本世纪初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生物课程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传统的讲授课外,还出现了诸如游戏类、制作类、调查类等各种活动课类型。本研究通过对各类生物活动课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每类生物活动课的特点、组织原则、实施步骤与适用内容。
  关键词: 活动课 生物教学 案例分析
  活动课注重学生对各种活动过程的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为一体的重要课程[1]。我国进行生物学新课程改革时,在课程体系内新增了活动课这一课程类型。
  本研究通过对生物活动课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各类生物活动课的特点、组织原则、实施步骤与适用内容,以对每类生物活动课有全面细致的了解,由此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更合理恰当地选择生物活动课类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
  1.游戏类生物活动课
  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答题、角色扮演、演讲等。
  1.1特点
  寓教于乐,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等等。
  1.2组织原则
  (1)目的性原则。为了更顺利地开展教学,强化教学效果,游戏的设计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而不能只追求游戏形式,随意安排。
  (2)创造性原则。游戏要能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创造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3)选择性原则。游戏内容要有一定的娱乐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学生智力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难度合理游戏,太简单缺乏挑战性,太难则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2]。
  (4)普遍性原则。要使游戏尽可能面向所有学生,不歧视、排斥后进生,做到一视同仁,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过程,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
  1.3实施步骤
  (1)选择游戏内容,确定游戏目的;(2)设计游戏方式,制定游戏规则;(3)实施游戏计划,开展游戏活动;(4)反馈游戏信息,调整游戏策略;(5)反思游戏过程,评价学生表现。
  1.4适用内容
  花的结构,鲫鱼的外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呼吸,细胞减数分裂,等等。
  2.制作类生物活动课
  能使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以学习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大部分为模型制作,优秀作品可作为教具,丰富校内课程资源。
  2.1特点
  操作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肌肉的精细化动作得到发展,等等。
  2.2组织原则
  (1)创造性原则。活动方案不能规定太死,或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使学生有创造的机会与条件,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使其在动手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2)渗透性原则。制作活动必须渗透生物学的观点、思想与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具体地理解、巩固生物知识,降低记忆难度。
  (3)可操作性原则。制作所需的器材要容易获得,制作过程耗时不能太多,难度不能太大,否则学生完成的可能性很小,容易降低他们今后对此类活动课的参与热情。
  (4)普遍性原则。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制作活动,不能故意设计难度大的制作内容以排斥后进生,也不能为了维持良好秩序而排斥平时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2.3实施步骤
  (1)确定制作任务,制订制作方案;(2)准备制作器材,做好制作前的准备;(3)实施制作方案,开展制作活动;(4)学生展示作品;(5)学生反思制作过程,进行自评互评;(6)教师点评学生表现。
  2.4适用内容
  动物细胞模型的制作,植物叶脉书签的制作,昆虫标本的制作,草履虫模型的制作,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制作,生态瓶的制作,等等。
  3.调查类生物活动课
  时空开放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体会获得结论的真实过程。
  3.1特点
  本土性,活动空间大等。
  3.2组织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以当地的客观自然条件为前提,根据其中的自然资源情况确定调查内容与地点,促进活动顺利开展,否则若调查对象是当地所没有的,则无法获得调查结果,该类活动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可行性原则。调查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开展调查,调查对象要易发现、获得。
  (3)开放性原则。调查活动进行的场所具有开放性,不仅能够在校外开展,而且能在学校实施,充分利用校园自然资源,使调查活动更安全便利[3]。
  (4)普遍性原则。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调查活动,虽然调查活动的空间流动性较大,学生的自由性强,教师维持良好调查秩序的难度更大,但不能为了降低工作难度而排斥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参加活动。
  3.3实施步骤
  (1)确定调查任务,制订调查方案;(2)学生阅读调查方案及相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3)开展调查活动,学生收集资料,做好调查记录;(4)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组间交流;(5)教师评估调查结果,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3.4适用内容
  人体一些性状的调查,调查植物群落,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校园植物叶形多样性,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
  4.参观类生物活动课
  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拓展生物知识的良好途径,主要包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
  4.1特点
  本土性,社会性,着重于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等。
  4.2组织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即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当地现有的生物机构部门,安排适宜的参观内容[4]。   (2)目的性原则。参观内容的设计必须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学习,不能追求形式,只玩不学。
  (3)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要使学生不仅巩固已学的或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生物学知识,而且感受到生物世界的无穷魅力和生物知识的巨大力量,并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团结友善等思想品德。
  (4)普遍性原则。要让所有学生都进行参观,虽然参观活动在校外举行,学生的自由性强,教师维持良好秩序的难度更大,但不能为了降低工作难度而排斥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参加活动。
  4.3实施步骤
  (1)确定参观目标,制订方案,选定、预查参观地点;(2)学生做好参观前的准备;(3)开展参观活动,教师或实习单位人员讲解;(4)学生整理资料,撰写参观体会;(5)学生交流参观收获;(6)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4.4适用内容
  动物的主要类群,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血液透析等。
  5.实习类生物活动课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主要是生物技术的实践。
  5.1特点
  具有本土性、社会性,能更系统地运用知识等。
  5.2组织原则
  (1)指导性原则。实习过程中,要安排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实践与理论指导,让学生正确操作并理解所运用的原理。
  (2)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原则。实习过程要体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系统运用已学,巩固理论知识。
  (3)普遍性原则。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实习,虽然实习活动在校外举行,学生的自由性强,教师维持良好实习秩序的难度更大,但不能为了降低工作难度而排斥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参加活动。
  5.3实施步骤
  (1)确定实习任务,制订实习方案;(2)学生做好实习准备;(3)学生进行实习,实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教师配合指导并维持秩序;(4)学生整理资料,撰写实习报告;(5)学生交流实习收获;(6)教师通过自身观察与实习单位人员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的表现。
  5.4适用内容
  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植物,无土栽培,用药和急救,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菊花的组织培养,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等等。
  6.实验类生物活动课
  6.1特点
  普遍开展,学术性强,结果更严谨,等等。
  6.2组织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实验选题要有科学性,符合生物学的相关概念、规律和定理,否则无法开展,缺乏研究价值。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不仅巩固生物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而且养成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形成严谨诚信、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
  (3)程序性原则。实验步骤的规定很严格,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使实验无法顺利完成。
  6.3实施步骤
  (1)验证性实验
  ①确定验证内容,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实验原理和预期实验结果;③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④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而验证相关内容;⑤学生反思实验过程,进行自评互评;⑥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2)探究性实验
  ①确定探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②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③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④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论,提炼出相关生物概念、定律和定理;⑥学生反思实验过程,进行自评互评;⑦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6.4适用内容
  生物实验。
  总之,各类生物活动课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5],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及反思能力等,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连利.生物活动课实践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77.
  [2]马立宣.游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吴小惠.初中生物活动教学研究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4]钱翠青.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其他文献
摘 要: 化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还得讲究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美。本文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化学语言美,在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化学知识的严谨,让教师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语言 语言美  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化学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化学教学语言艺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联系。苏霍
摘 要: 本课题组连续十年面向非化学专业讲授并指导基础化学实验,并在授课过程中及时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具体应用发现,这些方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阐述了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实验过程中和实验数据整理三个重要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后期类似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础化学实验 实验基本素质 危险案例 解决方案  引言  基础化学实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学会运用电子白板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全方位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电子白板往往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一些比较危险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把反应过程拍摄成视频通过电子白板进行展示,不仅非常安全,而且非常直观形象,比以前枯燥地说教要好得多。当然,在利用电子白板辅助化学的
摘 要: 化学是九年级新增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学科,学生既盼望又惧怕,一方面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另一方面如何学好这门学科成了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化学实验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学习兴趣 实验室  化学是九年级的起始学科,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多数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对于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浓厚兴趣,往往会伸长脖子看老师或同学做实验,观察出现的现象,非常积极。
一个仅有三根手指的贫困残疾人,居然在短时间内实现自主脱贫,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就真实发生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刘村.故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者根据物理教学改革现状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 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智力在物理课堂上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
摘 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新闻事件、实验、史实、生活实例、问题、科技新成果、影视素材和错误结论等创设教学情境,并将其恰当地应用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主动参与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情境 创设途径  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新闻事件
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1.以N-芳基丙烯酰胺为底物与重氮盐在光催化作用下进行反应合成一系列氧化吲哚化合物;2.以N-芳基丙烯酰胺为底物与TMSCF3在醋酸碘苯氧化作用下合成含三氟甲基的氧化吲哚。1.N-芳基丙烯酰胺与重氮盐反应合成了27种相应的氧化吲哚衍生物,反应过程中,我们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光催化剂的选择上对比Ru(bpy)3Cl2·6H2O、Ru(bpy)3(PF6)2、曙红Y结果发
我的假期安排得满满的  7点起床  8點写作业  10点玩游戏  下午踢球  我的假期安排得满满的  我居家隔离  按时开窗通风  帮妈妈打扫卫生  监督家人戴口罩  但我去不了海边  也爬不了山  假期中的我屡次被感动  我感动于医生的无畏  我感动于志愿者的无私  我感动于患者的坚强  我的假期充满希望  我希望下个假期能去海边  我希望下个假期能去登山  我希望疫情早日被战胜  我希望所有人
期刊
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背景下,作为长期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一名教师,越来越开始重视和推崇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入手,研究主导和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