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选 促质疑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直面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由于情境材料功能单一、教学流程过时和内容选择不当等现象,从而忽视了情境材料的多种用途和功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选择贴切的情境材料,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激疑功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反思。
  关键词:情境材料; 激疑; 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44-002
  一、背景分析
  时下,情境材料的使用已经成为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从实际的教学中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1.情境材料的功能单一
  多数教师在情境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仅停留在选择事实或史料来印证教学中的观点,而忽视了情境材料的其它多种用途或功能。
  2.使用情境材料的教学流程过时
  主要表现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或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最常见的教学流程如下图:
  然而这种看似完美的线型设计,学生失去了通过阅读材料,自主生成问题的机会,从而扼杀了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如下:
  2.情境材料的内容选择不当
  某些课堂上,教师选择的情境材料存在着情境形式化、假问题、缺乏真情、“猜谜式”情境、甚至完全是“电灌”情境,面对这样的情境材料,学生不仅不会产生问题,形成问题意识,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做好对情境材料的精挑细选就成了首要的工作,只有一个贴切的情境材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有助于学生问题能力的养成。
  因此,选择贴切的能激发学生疑问的情境材料,适时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发思维,是一项富有长远教育意义的工作。
  二、概念界定
  1.教学情境材料
  从广义上说,教学情境材料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本文所指的是狭义上的情境材料,它是由教学的具体环境和教学内容、师生情绪和情感等所构成的教学氛围,其中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内容,是“材”和“情”的融合。
  2.情境材料常见的类型
  通过实物创设的实物情境;通过图像创设的图像情境;通过活动创设的活动情境;通过语言创设的语言情境;通过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创设的文本情境;通过“背景”创设的情境以及通过问题创设的情境。
  3.激疑情境材料
  是指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进行自主思考、生成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材料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三、激疑情境材料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在激疑情境材料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设计能力,首先需要老师摒弃一些陈旧的过时的教育观念,突破某些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同时,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表面,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去发掘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3.差异性原则
  我们所面对的一个个学生都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个体,他们不论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要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不用一把尺子对所有学生进行问题设计能力的评价,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情。
  四、激疑情境材料的选择策略
  1.以真实的情境材料促使学生生成疑问
  教学情境具有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其真实性乃是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基础和保证,而其实践性乃是真实性的最重要内容。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的材料要最大限度地选取那些真实的情境材料。真实的材料,学生才会在认识上接纳,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围绕材料设计问题的积极性。
  案例1:《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的教学片断:在学习古希腊的政治文明、科技文明后,投影呈现古希腊罗马的雕塑文明成果,包括《掷铁饼者》《维纳斯》《受刑的马西亚斯》等作品。
  师:这些雕塑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看到这些真实的雕塑作品,相信大家都会有很多的感想,现在请大家认识观察、揣摩这些作品,把你心中的想法、疑惑以问题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一方面仔细观察图片,一方面又陷入对问题的思考中。
  生1:图片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文明成就?
  生2:维纳斯的胳膊为什么是断的?它是怎么断的?
  生3:古希腊人创作这些雕塑的目的是什么?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并没有用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直接让学生来作答,而是让学生在观察后自己根据内心的疑惑来设计问题,也使得课堂的教学思路因学生的问题而变化着。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对问题设计的兴趣。
  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时感到困难,其根源常常就在于他们的学习经验脱离了学习内容赖以从中获得意义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以可接受的情境材料促使学生生成疑问
  初中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发展得不完善。就思维品质而言,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总体上已经开始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处于经验型阶段。这一思维认知特点就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应该是具体的,决不能是抽象的,材料是可以被认识的,决不能是令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
  2.1选择可认知的情境材料。在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仅局限于书本,较少融合鲜活、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从而也容易使学生失去体验的情境和乐趣,而且在认知上给学生人为设置了障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将那些鲜活的、学生可以感知的情境材料引入到教学中,从而在这些可认知的情境材料的刺激下产生疑问。
  案例2:七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复习课教学片断:在理清我国气候类型和特点后,呈现2011年初北方干旱的视频材料及抗旱图片。学生在对干旱形成感性认识后,要求学生围绕复习要点,结合这些可认识的情境材料,设计相关的问题。
  生1: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2: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在哪里?
  生3:造成我国北方多干旱的原因有哪些?
  生4:面对北方多干旱问题,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
  ……
  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2.2选择可操作的情境材料。初中生表现欲强,喜欢动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投其所好并因势利导地进行情境材料的选择,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的情境材料,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操作过程培养其综合能力。
  案例3:执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我的家在哪里》这节课时,我把课堂带到了校园,将学生带到校园里分成四个大组,每组一张8K纸和若干张16K纸,布置了相关任务:各组分工合作,画出学校平面图。学生一听到这个任务,问题便像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一个的来了。“纸这么小,怎么画得下?”“我们又没有工具,怎么量?”“这个房子怎么画?要一模一样的画下来?”“操场画在纸上哪个地方呢?”……面对着这些问题,有的开始求助老师,有的开始翻阅资料和教材,开始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探索。
  通过这样的情境材料,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落实了相关知识点,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自然的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3.选择新颖的情境材料促使学生生成疑问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他们的头脑中充满着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因此教师在材料选择时要十分注重材料的时效性,才能达到顺应并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材料陈旧,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给接下来的问题设计造成心理上的阻碍。因此,新颖的材料能帮助学生进行问题设计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案例4:2011年的国际大事中,利比亚动乱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在九年级的一堂七年级上册内容的复习课中,我给学生出示了利比亚骚乱的图片,之后又多媒体呈现了利比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图,让学生围绕九年级中考的考纲,以利比亚的图片材料为依托进行问题设计。学生当时设计的问题有:(1)利比亚属于哪一个大洲?(2)利比亚的气候类型是什么?(3)在1:25000000的世界政区图上量得北京距离黎波里的图上距离是40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等等。
  从历年的中考卷来看,虽然从考查的内容来看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点,但材料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时政热点。在中考复习时,引用当年度的时事热点材料,让学生结合中考考点进行设计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时政大事,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选择有针对性的情境材料促使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选择教学的材料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样的情境材料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5:教学《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一课内容时,正值桔子丰收时,于是在课堂上首先呈现了展示图片一:南方又大又红让人垂涎欲滴的橘。我问“大家喜欢吃橘子吗?”“喜欢。”我又出示图片二:北方又小又涩干瘪的枳,问:“这样的橘子你爱吃吗?”“不喜欢。”连连摇头的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盯着这组鲜明的对比疑惑自然就产生了,当时学生就问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是什么原因让桔子长的不一样呢?”“是不是土质不好?”“是不是缺水?”……于是,这一系列的问题便像连珠炮似的在课堂上炸开了。伴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的达成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选取什么样的材料,也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以材料和方法为凭借,让学生顺利地到达教学目标的彼岸。只有选取有针对性的、紧扣教学目标的材料,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五、实践后的反思
  1.情境材料的激疑作用只是冰山一角
  教学情境材料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非常强大,激疑也只是其中一个作用,作为历史与社会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理应发挥着更大的功效。万不可只把情境创设当作点缀,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大大削减了情境材料所蕴含的丰富的效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若要让情境材料的作用和功效能“百花齐放”,还需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
  2.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短短的45分钟内,怎么才能一步一步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怎样才能逐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若是循规蹈矩,那一切都将只是空谈;若要破茧成蝶,教师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的为自己注入活水,那样才能让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零件都能发挥其作用。本文中情境材料的选择正是如此。
  学生需要激发,教学需要生机。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保持对课堂的热爱,责任在教师。教师需要不断投入到实践研究中,让自己的教学实践充满生机,才能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1
  [2]吴松年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9
  [3]宾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M] 长春出版社,2012.1
  [4]薛红英.情境材料在教学中使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已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大亮色,融合于幼儿园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通过有效的电教设备能让教学活动更丰盈有趣,使活动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便于幼儿理解,能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使教师更好的发挥教学水平,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为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幼儿的各项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关键词:信息技术; 推动教学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
摘 要:近几年,一方面随着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的转变与调整,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许多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英语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普遍下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深入思考,对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改善中职英语课堂“一片死寂”的情况,打造有生命的课堂。关键词:中职英语; 课堂氛围; 措施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在其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对该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改革思路: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建立评价体系;加强与社会合作,建立多种类型的实
摘 要:儿童福利院工作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地爱家爱孩子,保障孤残儿童健康成长,创造爱的教学。关键词:思政工作; 以人为本; 爱的正能量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69-002思想政治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工作要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 要:一夜春风,万树花开。伴随着课改的春风,全国各地校外实践基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校外实践基地是一个新兴的育人机构,是一片独特的教育天地。她在素质教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着特别的养份。关键词:校外实践基地; 个性研发; 科学实施; 动态调整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03-002校外实践基地与学校有着
摘 要:《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教学过程来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因此笔者从音乐主体出发:营造美的视听环境;挖掘美的教学内容;运用美的教学方法,以美导行,实践“以美育德”,打造更美的音乐课堂。关键词:审美; 倾听; 孕育; 感受; 创造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04-002这是
摘 要:历史课作为散播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感恩教育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寓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教会学生从爱父母起,树立爱人民,爱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关键词:感恩教育; 历史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09-002中华民族自
摘 要:众所周知,发明需要灵感,灵感必须要有“悟”。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创新能力; 悟性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15-001所谓“悟”,其左边为“心”,右边为“吾”,那就是说“吾”必须用“心”去体会,得到的就是“悟”。换句话讲,“悟”更多是“心”的工作,“悟”者不同,所“悟”也不同。一、“悟”的理论与实践1.什么是“悟”悟性就是
摘 要:在笔者支教的苏北某农村地区的一所中学里,虽然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关于美术教育的环节中却呈现出很多不足之处,如课时被其他科目占用甚至被阶段性取消、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教育设施与设备、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无所事事等等,且这些现象几乎是同时存在的。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美术教育真的无足轻重吗?关键词:美术教育; 无足轻重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
摘 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和获取前人的创造和发现,更应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通过创设参与情境和提供参与途径的方法,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关键词:情境(环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