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分析
   虽然新课程标准早已实行多年,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上依然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因此,笔者就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当他们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才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下才能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师可以找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和大青蛙,让学生按照各自扮演的角色揣摩他们的动作及声音特点,让课文内容在教室里得到还原。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记忆深刻,也使他们越来越喜欢语文这门学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组织小组竞赛等方式,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二、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语文教材中收录着经典的古诗词和各种各样的故事,可以说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且比较有趣的学科,但事实上语文课在学生看来是枯燥、无趣的,甚至有些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烦心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真正内涵,只是一味使用题海战术,把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师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使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很多教师没有觉察到,情感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学生对其产生惧怕心理,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不敢向老师请教,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受到批评后,教师再提问时就没有勇气再举手回答。这种严肃和严厉打击了学生的自信,也扼杀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相反,如果教师能以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切地跟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即使答案是错的,教师也不要否定他,至少他认真思考了。这样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学生自然信心倍增,学习起来也是事半功倍。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很多问题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这就更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找答案,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發展。
   三、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而新课改提出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通过小组探究来完成。例如: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是什么原因让12岁的周总理萌生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这时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然后找出答案,是因为年少时的周总理亲眼所见洋人在我国的领土上肆无忌惮地欺压我们的同胞,百姓无处申冤,只能忍气吞声,从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然后联系实际生活,让每一位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读书。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为了将来做一位科学家而努力读书。”有的说:“为了将来当明星而读书。”还有的说:“为了将来当老板而读书”,等等。让学生把自己读书的意志和年少的周总理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体会到周总理的爱国情感,也能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有些事情的是非对错的判断还很模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例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一文时,课文主要描写朱总司令与普通官兵一起下山挑粮,大家照顾他年纪大,不想让他参加劳动,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朱总司令又重新做了一根扁担,还写上“朱德扁担”的字样,不让别人再拿走。本文通过描写发生在朱总司令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总司令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师可以通过这篇课文来感染、教育学生。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很少做家务,怕脏怕累,在学校也是见了脏活累活就退缩,劳动时谁都不想多干一点,与朱总司令的所作所为截然不同。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勤劳、朴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要将它世世代代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建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之后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胡莹飞.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施需要以汉字文化为基础,以此使学生在文化的引导下,开拓视野,提高识字效率,逐步地提升识字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晰汉字结构逻辑,增强学生识字水平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传统文化;教学对策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引导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摘 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语文知识最基本内容的学习,包括拼音、字、词、句及写作能力。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要学习字词句,还要体会其中的情感。   关键词:认知;设置;资源;展示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主要在这一阶段进行。语文教师作为这一阶段的指导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对学生的知识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不可缺少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途径,贯穿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朗读质量的高低,反映着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影响着文章情感的再现,朗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技巧;培养   朗读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是对作者情感的一种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落后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实施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是当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重视的研究课题,教师应该转变思想和理念,把握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需求,认真钻研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意义着手,针对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
摘 要:在考虑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时,要认识到小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更高,更需要老师精心准备策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阅读能力   阅读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但是受互联网、影视、游戏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在阅读方面所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由此也导致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属于重要的内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阅读,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但是从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这是相关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策略   在小学学习阶段,阅读属于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其语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科目,而阅读作为语文课程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点。文本细读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阅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展开分析,以期为同行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如今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
摘 要:针对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提出训练的方法、策略,希望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教学尤其重要,写好了可以为以后的中高年级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说话写话训练呢?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说话写话三步走:说、写、创   小学低年级说话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作文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渠道,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渠道.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文字运用能力也能得到
摘 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思想,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应用生本教育理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生的写作学习,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进行簡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提供一些有帮助性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素质;生本教育;语文情感;写作能力   一、关于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