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模式又称为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各种教学过程、方法及其他的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点.如何让学生能够消化这些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新课标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改革,笔者就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投身到学习中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将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那种教师占主体地位.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主要起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作为一种“催化剂”,而学生则是为了发现和发展自身的能力去学习.
  在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的问题,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能够照顾好各个层次、各个成绩段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
  二、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
  中的应用
  人的头脑不应该只被当做一个容器,而应当被当做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且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精力不应当用在记上,而应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死机硬背.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情境.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或物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入手.
  要让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认同老师.只有当学生认同老师后,他们才会接受老师的引导,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有没有胆量提出问题,都取决于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了提高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效果,需要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笔者是这样做的:用多媒体演示一个卡通人物拿着几本书在路上行走(一个箭头指向这个人并标明“陈老师”),突然看到一颗大树,此时卡通人物头顶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银幕上出现一行字“这树有多高呢?我该怎样来测量呢?”.画外音提示:“同学们,陈老师该怎样来测出这棵树的高度呢?来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当学生们看到卡通版的老师时,一下就觉得和老师之间亲近了许多,课堂气氛也迅速活跃起来.
  有了好的开头后就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讨论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找出认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就如上面的勾股定理教学,既然是“我”想要测量出树的高度,不能给予学生任何提示.
  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猜想、迁移类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得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有的用眼睛看树顶测出仰角,然后再测出看树顶时所选取的点到大树的距离,最后再计算得出;有的提出用太阳光线测树高;有的提出人站在树旁用数码相机照张人和大树的合影,再根据人的身高利用比例来算出.
  提出了多种方法,笔者并不进行点评,学生会自发地讨论这些答案的合理性,例如,没有太阳的时候如何利用阳光光线进行测量,人也不好随时都带数码相机在身上.笔者虽不点评这些方案的合理性,但会给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快速地把握到学生的思维轨迹.让学生们自行讨论,大胆质疑,自己作出判断,自觉矫正错误,可以保证探究发现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对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
  例如,让学生自己评价:探索发现是否充分,问题解决的是否有效、彻底,解决的方法是否有意义等.
  学生自我评价完之后,还可以相互之间评价对方的评价.评价的过程相当于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自我复习了一遍,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再次探究发现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疑难问题.
  总之,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的过程,经历思维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终将知识、技能等转化为他们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其他文献
由于受“生源”的限制,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我校的教学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解除后进生的情感障碍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只有师生感情融洽,在情感上能产生共振,思维上能引起共鸣,学生才会对我们所教的知识感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精通的目的全在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自然是责无旁贷的,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很多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逐步趋于成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学生能力的发
摘要 利用开鲁县1961—2017年的气温资料,分析近57年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开鲁县年以及季节的平均温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35 ℃/10 a,其中春季增温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43 ℃/10 a;利用M-K突变检验得到开鲁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前1961—1993年平均气温为6.2 ℃,突变后年平均气温为7.3 ℃,突变后比突变前气温上升了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性学习,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我们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教学“盎”略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岸”口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使中学化学教学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将产生很大的分化,后进生增多、优生减少.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上进心减弱;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淡漠;不良风气的滋长影响更多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于转化学困生的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志薄弱是学困生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和已有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时还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可能会说:学数学嘛,就是解题,题目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会越好.这种认识对不对呢?对,但不完全对.我们不妨留心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或班级里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为什么成绩比自己好呢?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班级或学校的尖子,也请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总能领先于其他同学呢?是自己题目做得多吗?为什么有许多同学英语、语文成绩很不错,数学题目做得也不算少
一、教师合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教师经常被形容为一个孤独的群体,虽然教师有许多同事,却没有可以进行工作上切磋的伙伴.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保密心理.有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成绩(学生的考试分数)能比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高一些,除常常给学生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外,还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用一些能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手段”是他们“致胜”的法宝,当然不愿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 
摘要 潜江市常年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大豆、玉米等,秸秆资源丰富。本文分析了潜江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推广秸秆利用新技术、推进秸秆全量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加强综合服务等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对策;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1
一、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认识的过程一般都遵循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总规律.科学探究是一种特殊性的认识.  科学认识论强调,真正的学习不仅是指知识本身,而且还包括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识的再生过程应以适当的形式重演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所认识的知识,虽然相对于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而言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认识知识,必须按照认识的一般过程进行探索.  二、探究性教学要选好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