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20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这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那么什么是“问题情景”呢?所谓问题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
  一、新课导入阶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思维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既贴近生活,又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自主探索阶段创设问题情景,促进思维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 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 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 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 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的问题素材.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让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问题情境创设:
  师: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边数是3,如果我们以三角形的一边再画一个一角形,就得到一个四边形ABCD,请问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360°.师:为什么?生: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噢!原来是把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如果给你一个五边形,你能求出它的内角和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生:(思考,讨论)生2:我知道了,是540°.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2:添一条辅助线,将五边形变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那么五边形内角和是360° + 180° = 540°.师:对,还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吗?生3:也可以添两条辅助线,将五边形分割为3个三角形. 师:很好!通过添辅助线,将五边形分割为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或分割为三个三角形,从而将五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已知的四边形或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 (教师一边讲,一边有意识地列表,见下表)
  师:不同的多边形,它的内角和也不同,你知道多边形内角和是随着哪个量变化而变化的吗?生:多边形的边数. 师:对!下面请同学们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画出n边形A1A2…An)
  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是(n - 2)180°. 经过学生自己发现的公式,无论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学习兴趣上,都要比直接给出公式再加以证明更富有吸引力. 三、练习阶段创设问题情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来创设问题情景,以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阶段创设问题情景,拓展思维
  在一堂课将要结束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这时教师还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提出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新问题或说出与本课知识有关的一些知识. 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这节课的内容上.
  以上仅是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点滴体会,事实上,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很多,不管用哪种方式来创设,只要在教学中贯彻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一、紧扣大纲,优选习题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而杂,知识点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材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精心选出渗透主要知识点、切合学生实际的例题和习题. 历年的中考试题和模拟试题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通过认真研究中考指导文件,结合学生教材进行命题的. 这些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也不乏趣味性强、形式新颖的好题,这些题目符合学生心理,有一定的灵活
作为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要事。解决粮食收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对发展粮食物流建设,促进粮食收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正确、恰当、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教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 同时教学中不可走极端、盲目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教学,那么多媒体教学中什么是容易忽略的问题呢?笔者以切身感受权衡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劣,与大家探讨.  一、注重使用课件,忽视深研教材,认真备课  课件
<正>新课程改革中,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建立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系统的数学错题资源本,教
数学实践活动学习不同于一般性课堂教学,是有别于传统的、极具特色和挑战性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数学活动方式. 课题活动没有十分明确的知识等级要求和固定的活动时间安排,亦非显性的中考内容,加之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组织不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往往吃力不讨好,有时还需一定的经费来源,费时费力;再则,在一些教师看来,即便一节不上也不会太过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于是省下时间用于机械重复训练各
【摘要】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直接动力,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强大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前提.  【关键词】 兴趣;悬念;生活实际;多种形式;学习动机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
【摘要】对称数是人们尚未涉足的一类数,研究、认识对称数是推动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将着重揭示对称数的相关概念,探析对称数的特点、相关计算与检索方法、性质等内容.  【关键词】对称数;概念;特点;计算与检索方法;性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课时少且内容多的现状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对如何在少学时下推进和深入线性代数的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线性代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理论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学好线性代数,对于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农村不稳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解决农村不稳定问题的主要对策,一是教育农村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处理问题要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利益.
【摘要】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数学文化积淀的主要阵地是教学.把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把数学文化知识生硬地加到数学课中,而是使其与数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育;教学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向学生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概念、命题等,注重的是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和解题的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