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师德内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下师德的内涵。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
  关键词: 师德 热爱学生 树立形象 乐教勤业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爱国敬业、热情执著、人格独立、富有爱心、公正正直、品行端方的人。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因素,它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它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更持久、更深远,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增强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每一位学生。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教师应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我认为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学生渴望老师对他们的爱,渴望老师尊重他们,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教师、同学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压力,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得到老师的尊重,找回自信。其实,每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以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摧毁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爱学生就必须做真诚的倾听者,不做真诚的倾听者,就算不上爱学生。
  
  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看了《师德启思录》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职业的伟大与崇高,是杨瑞清老师给了我这样强烈的感受。杨老师是南京市江湖县行之小学校长,1981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时年18岁的他选择了到最艰苦、最偏僻的山村去,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的感召下,为了实践陶行知思想,他带了一个行知实验班,用粉笔与黑板在三尺讲坛间诠释着生命的执着与涵义。1983年他调到江湖县当团委书记,可他心系农村,心系农村的教育,又重新回到五里河小学继续实现自己的教育梦。1985年,他把五里河小学更名为行知小学,把小学教育向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延伸,形成乡村大教育的办学格局,由原来的草房两三间变成了现在的楼房一幢幢,从中,他品尝到了发展的快乐,变化的快乐。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真正体味到了粉笔生涯的艰辛,品尝了心灵劳作的甘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他的成功来源于爱,来源于对山区人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这是一种大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把满腔真挚的爱,慷慨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衷爱的事业。
  其实,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丝,像“蜡烛”化成灰,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三、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结合执教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教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教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教师越是勤奋工作,越能体会到本职工作的无穷魅力。
  一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这说明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教师就能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身体力行,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有所提高,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敬慕教师,从而增进师生关系。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钟启泉主编.教育方法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4]陈文斌.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考对诗歌鉴赏考查的角度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是二卷丢分最多的题型之一。很多学生都觉得答这种题型很难。其实解答鉴赏诗歌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诗歌鉴赏三步走:首先是能读懂,找到鉴赏诗歌的切入点,这是鉴赏的基础;其次是会鉴赏,这是鉴赏的关键;最后是规范表达,这是得分的保证。走好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很重要。  关键词: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 virus, FMDV)引起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家畜的生产力和畜产品质量,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初中科学“运动与力”中的匀速直线运动概念、重力图示作图、运动状态与平衡力间关系、摩擦力与压力间关系四个教学难点,谈谈“一题多变”在有效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科学 “运动与力” “一题多变”    无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还是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运动与力”一章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科学(或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分化点。许多学生对该章中诸如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等抽象
作文是人的思想、意识、生活的体现,时代的要求。作文不可能脱离时代,它必然反映着某一时期的某些时代特征。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沧桑巨变。从政治经济道德人文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宏观到微观,无不体现了这种变化。虽然在这期间有几年由于过分强调个性化特点,使作文体现为远离社会远离生活的状况,但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看,高考作文又有了一个新的变化,或者说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的回归,从写作的个体内在关注再
中数学竞赛的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综合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高要求。本文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为5~6万人,而绝
摘 要: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利用创造性思维推动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那么,如何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主动发展,有所创新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予以探讨,希望能引起读者的讨论与思考,同时供大家取舍。  关键词: 开放性思维 初中社会教学 实践 互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发生了激烈变革,人类世界已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急剧发展,社会对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的成因,认为高职院校应构建新型薪酬激励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流失 薪酬激励制度    薪酬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特点和劳动成果设计出的一套能充分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劳动报酬发放标准和方式。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教师是否愿意坚守自己的教学岗位,是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角色 转变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理念、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变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简·奥斯汀的基本情况。从《傲慢与偏见》的具体内容、结构和人物性格中运用的讽刺手法,体现出简·奥斯汀(Jane Austen)在文学史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英国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学艺术。  关键词: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文学艺术    简·奥斯汀虽然生活和工作在人们所认为的浪漫主义时期,但她并不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她大约在二十岁左右开始写小说。她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