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5te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领悟新课标的精神。我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读”中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读”尤为重要,读是基础。古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来促听、促写,以读来增进理解,达到以语文交际的目的。在小学阶段,有些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还不够强,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还存在一些偏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在教师分类指导下的自主性朗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要在读中呼唤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1.在初读中自主感知课文。初读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做到读得正确、流利,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问题等。在初读课文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读时间。学生在初读中的自主性表现在:1)读的方法自主:学生可以高声朗读,轻声速读,可以默读,也可以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来读。2)读中完成自学任务的自主: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需要自学和探索的重点,不必人人雷同。如有的学生可以在初读中借助工具书解决一些读不准的字音,对不理解的字词意思,有的学生可以划出一些难理解的句段或把课文读得更熟练些。3)学生自学汇报的内容自主:学生可以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或存在疑问的内容。
  2.在读中自主选择课文重点理解课文。选择课文的阅读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是主体自由活动的重要体现。因为选择权是学生自己作出的,不是被迫的,学生一旦作出选择,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此刻学生将步入自己独有的生活,自己阅读,自己欣赏,自己感悟,表现出充分的自由。教师的作用是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并且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重点,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精读中自主积累。精读要培养学生两种能力:1)举一反三能力,这是学生精读的基础,凭借课文的“例子”作示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内省的方式,掌握规律。2)分析能力,通过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精读,让学生自主分析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图像。如我在教《黄山奇松》一课时,鼓励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他们。学生在自读和继后的交流中进行比较和赏析,陶醉在黄山那美丽的山水景色之中,并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及丰富的遐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美丽如画的祖国河山的热爱眷恋之情,并能情不自禁地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
  
  二、“议”中引导
  
  课堂中的讨论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活动方式之一。它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讨论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目的是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可分两步进行:1.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负责,一人先发言,其他组员作补充,小组每个成员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小组长归纳、总结。2.小组代表轮流汇报,其他小组作补充。可以针对自读中的问题,在自学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讨论。学生在读书、圈画、思考以后,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在注意听清楚别人的发言之后评述。评述的范围不仅要有内容方面,而且要有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连贯性等方面。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也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不但可以自主地获得有关信息,而且思维能够受到启发,学到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能够使原来模糊的问题得到澄清,错误的内容得到及时修正。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思维。
  自学是讨论的基础,而讨论是自学的深化和发展。学生的讨论,需要教师艺术化的点拨,这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问题方法。同时,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就自主学习过程中,就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学习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适当的评议,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并归纳出新的学习策略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体会等。
  
  三、“用”中引导
  
  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言实践。学生通过自读、交流和评议,对教材的内容掌握如何,还需要通过运用来趋于完善。
  1.在朗读中运用。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再通过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掌握某些语言现象和语言表达规律。如学生学习了《大江保卫战》一课后,通过交流分析归纳,总结出了这一课语言表达形式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作者在第二自然段,着重写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让我们看到了群体的英雄形象精神面貌;第四自然段着重写四连连长黄晓文个人的行为表现,以点代面,通过这个典型,具体、生动地反映整个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掌握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特点,在联想其他有关生活场景变化时,也会自主运用规律加以创新。
  2.在表演中运用。如学生学习了第九册第八课《成语故事》后能根据课文内容模拟表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及《画龙点睛》三个小故事。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情感的表露、联想的产生等,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表演,学生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各方面素质。
  3.在练习中运用。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文字现象和规律对学生的继续内化起着很重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通过各种类型的作业或模仿写各种题材的作文,既做到读写对应、讲练结合,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学生学完了第九册练习三“诵读与感悟”《幸福》一文,可续写除文中树、桥、蚕以外的人和事物的幸福。通过续写可以看出学生对原文理解的程度,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感情及愿望,还可以看出学生有无丰富的想象力。
  在运用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实践之中,让语言文字进一步得到创造性运用。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通过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通过有意识的科学引导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在此期间,他先后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这对西方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因此而被誉为“哲学家的哲学家”,思想被称为“哲学史上的转折点”。本文主要简释其后期哲学思想:词的意义及用法,是词在语言实践中的使用,词和语句只有在语言游戏中才能获得意义,并探讨这一哲学观和语境的关联。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观 语境    一、引
在平时教学中,课后练习常常是可有可无的尾声,布置学生回家写写,或是当堂喊几个人回答一下,也就完事了,这无疑是对课后练习价值的漠视和浪费。实际上,这些练习都是教材编者认为学习本文(单元)应把握的重点难点,或是通过学习应达到的一个目标。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课后练习可分为技能型的,如写字、抄写词语等;理解型的,如就文中某一段、某一点设疑,谈体会等;拓展型的,续写或让学生找相关、相连的文章读一读等。
语文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优美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好的文章亦有音乐般的韵律美和旋律美,生动的课堂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美和结构美.无疑,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无论是激发学生
我有幸参加了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交流活动”,在此次活动上,我听到的第一节课是来自台湾的吴淑芬老师执教的(托尔斯泰),教学流程如下: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做能更好地突破农村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给农村语文教育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为了更好地在农村教育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策略:目标明确,切勿盲目随意;夯实环节,力戒流于形式;开放适度,避免教条主义;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阅读积累还不全面,教师指导存在偏差。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对阅读的要求出发,结合教师指导实践,从规范课外阅读内容、教师指导原则和方法
过去,很多北方人家的院落里都会栽棵石榴树,寓意多子多孙和日子红红火火。现在,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们开始陆续翻盖平房或搬迁。于是,院里的老石榴树碍事了。有些人干脆把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由于学生每天由家到校,由校到家,生活圈子狭窄,写作缺乏材料,加之现在学生极少阅读,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1.“读、写是语文的两翼。”这句
摘 要: 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也有益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牵移能力的提高。文章从填空补白、练笔明理、合理想象、有向开放四个方面阐释了语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让阅读焕发出光彩和活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 写 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读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养。据此理念,我回顾自己从教的阅读课堂,做
初中语文学科实施“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一条给语文课堂引来源头的清渠,是一条言之成理、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最佳途径,是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越走越宽广的康庄大道。  “主体参与”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反映了实践论的观点,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了崭新的学生观、质量观。它的观念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标    (一)用新的教育思想替换教师头脑中原有的陈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