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操作与实践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8493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 “知识来源于动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可见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已成为数学课堂的热点。
  但在操作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走过场;操作乱而杂,无目的性;教师充当“指挥官”;形式机械单一。这些大大降低了操作活动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呢?
  有效操作是前提
  低段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精心选择操作内容,适时地提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使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片断:《6的乘法口诀》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喜欢拼图,你们能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三角形(每组6个)拼出你喜欢的图形,然后想一道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马上动手拼了起来,几分钟后,教师把学生的拼图:风车、小松树、机器人、巧克力饼干一一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汇报,想了哪一道乘法算式。师:指着黑板上的风车拼图问:拼这样的一个风车要用几个三角形?生:4个。师:拼这样的两个风车要用几个三角形?生:8个。师:你想了一道怎样的乘法算式?生:4×2=8。师:用了哪一句口诀?生:二四得八。师:如果拼四个这样的风车,又需要几个三角形?生:16个。4×4=16。师:你又用了哪一句口诀呢?生:四四十六。师:拼一棵小松树要用几个三角形?生:5个。师:拼三棵小松树呢?生:15个。师:你想了哪一道算式?生:5×3=15。师:口诀是?生:三五十五。师:在这些美丽的图形中,你能找出用6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吗?生:机器人、巧克力饼干。师:今天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用6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
  思考 在这堂课中,教师很好地选择了操作的内容,在学生认知的生长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操作活动——手工拼图,既复习了1至5的乘法口诀,又自然地引出了6的乘法口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复习旧知和学习新知,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巧妙把握操作时机
  教学“角的大小”时,教师首先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有的学生说与角两边的长短有关,有的学生说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活动角、两个大小相等但边的长短不等的角以及两块三角板进行操作验证。学生在主动操作后,就得到了“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两个角边的长短不等,但是它们的大小却相等,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
  思考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旋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这堂课中,教师在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巧妙把握住时机,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选取操作方式
  量线段——巧妙进入新知探究 教师在教学《毫米和分米》时,通过让学生猜自己身高(1米65厘米)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又通过让学生比划1米、1 厘米有多长,估一估、量一量作业纸上三条线段的长度,复习回顾了米和厘米的知识和量线段的方法。当学生测量第三条线段(长4厘米6毫米)时,用已有的旧知(米或厘米)无法表述,自然地生成了本课教学的探究主题——“毫米的认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组织学生进行“量线段”的操作活动,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并在学生充分自主的操作参与中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无缝对接”。
  画图形——自然揭示概念含义 教学片断:《比例尺》。师:今天的课让我们从画图开始!请在白纸上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学生动笔很快在自己纸上画好了“1厘米”长的线段。师:请继续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学生继续动笔画“1分米”的线段。师:请你再画一条“1米”的线段。生提笔想画但没画下去。师:怎么不动笔了?生:1米太长,白纸太短!师:谁来想个办法?生1:分成几段来画。师:“分成几段”还是一条1米的线段吗?生2:用比例来画,画短一些的线段用来表示1米长的线段。师:办法真好!开始行动吧!学生纷纷动笔画。师:你是用多少来表示1米的?请和同桌说说。师:同样是1米,为什么长度不一样?师:画完了线,我们来画形:我们的教室长8米,宽6米,请画出平面图,说说你的画法。接下来老师顺理成章地教学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含义,并揭示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搭正方体——深刻体验空间大小 教学片断:《体积和体积单位》。师:自己搭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需要什么材料?生1:许多根长1米的木棒。生2:100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生3:3根钢条。师:老师给你们3根米尺,你们上来搭。四个学生上台想搭,可是因为在阶梯教室上课,不能到角落里搭。生:没有角落,3根搭不好。师:那老师给你们12根米尺,你们继续搭。四个学生继续搭,因为利用了地面,搭完后多出了4根米尺。师:怎么少了4根?体积是不是1立方米,怎么证明?估计1立方米的正方体里面最多能容纳几个人?一个学生钻进刚搭好的正方体中。师:感觉怎样?生:还好。学生一个一个进去,最后正方体边剩下一男一女两位学生,男生见自己进不去,径直下台去了,女生慢慢钻进去了。老师请钻进去的学生出来,在座学生数出了可容纳的学生总数。教学至此,老师无需用什么语言来解释说明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搭”和“钻”两个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体验了“1立方米”有多大,牢牢建立了“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折长方体——顺利展开系统复习 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1至3章节综合复习》,在揭示课题后先让学生猜测本堂课要复习的内容,接着让每个学生用一张长24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展开教学,在学生的汇报活动中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折长、宽、高都不一样长方体、交流所折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最后通过计算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交流表面积、体积的变化跟什么有关,对所学3章内容作了系统而又全面地复习。   思考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关系的操作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也是有效操作的保障。
  适时实施操作指导
  明确操作目标、要求、步骤 “玩是儿童的天性。”有些课上,只要老师一说动手操作,部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往往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马上把玩起学具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课堂纪律大乱,不好收拾,使操作这个环节适得其反。故在操作活动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听清或看清目的要求,甚至出示具体的操作步骤,使学生清楚要干什么,怎么干。只有这样,学生的操作才有章可循,才真实有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利用课件采用“温馨提示”的形式出示操作要求,使操作活动顺利进行,操作结论也得以成功发现。
  多媒体操作示范 动手操作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经历操作模仿阶段是学会动手操作所必需的。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教师、同伴或多媒体进行示范操作,从而使得学生规范操作,提高操作的有效性。教学一年级“分与合”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有序地操作中得出数的组成并有序地记忆,教师在教学5的组成时进行示范操作:先有意识地摆好一行5个圆片,再每次从左边移动一个圆片到右边,相应地得到5的一组分解,让学生体会怎样分比较方便、清楚。到教学6的组成时,让一位学生边示范边让其余学生同时操作,每次启发学生得出6的一组分解和两个表达式。在这样的示范、模仿中,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数的组成可以有序地进行,有序地记忆。到学习7至10的组成时,只要讲明要求,学生就会独立有序地操作,获得相应的数的组成结果。
  操作不顺时进行及时点拨 当操作活动开展不顺利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也可以让一些优秀学生充当小助手,帮助孩子们开展操作活动。
  思考 学生年级越低,越容易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也容易出现操作受阻现象,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进行定向指导,使学生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并且在学生操作活动中进行适当示范,在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适时点拨,可使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使操作活动更加有效。
  善于挖掘操作内涵
  教学片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老师出示例题: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1.学生列式。2.小组合作分小棒并提出要求:①想一想:先分什么?②说一说:分了几次,怎么分的?③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分的结果?3.小组汇报:让同学在投影仪上操作。在操作时,教师突出操作的每一步与竖式结合起来完成竖式书写过程。老师:请同学们看着竖式,想想分的每一步,你认为今天学习的竖式计算与前面学的在哪一步上不一样呢?4.练习:(让学生结合小棒,说出算得每一步是分小棒的哪一步。)
  思考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重、难点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及笔算竖式上,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们一般是借助直观操作。如何把操作与算理结合起来,本片断中,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小棒,以问题引领学生操作,紧紧抓住分小棒的每一步与竖式紧密联系(先怎么分的,怎样商;后又怎么分的,又怎样上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手、脑、眼、口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既深化对操作的理解,挖掘了操作的内涵,又提升了学生思维,较好地将学生的操作经验升华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挑选操作内容,把握操作活动的时机,选取合适的操作方式,给学生恰当的操作指导,并挖掘操作的内涵,避免为操作而操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袍江小学)
其他文献
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根源于受托经济责任,随着公司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企业风险意识的不断增强,管理层和股东、投资者对企业内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内部审计起步
阴道炎是妇科门诊疾病中最为常见病种之一,常可导致阴道分泌物异常,伴随阴道瘙痒、异味,尿路感染症状,甚至影响了女性朋友的工作生活.因缺乏日常知识或害怕妇科检查而不就诊,
期刊
Reservoir earthquak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mall magnitude and large quantity may result in low monitoring efficiency when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However,
蝙蝠一直住在山洞里  與世无争 昼伏夜出  自古以来  蝙蝠就与人类和睦相处  并且“福”还成了美丽的图腾  你是谁  硬要将蝙蝠掠走  你是谁  不知道蝙蝠有毒吗  你是谁  为什么贪吃野味  你是谁  伤害了一座英雄的城  你是谁  害苦了城里城外的人  你究竟是谁  你知道什么叫不见硝烟的“战疫”  你知道什么叫义无反顾的“逆行”  你知道什么叫正与邪的较量  你知道什么叫生与死的诀别  你
期刊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探讨、探索、研究性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第一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的氛围当中,激发学生的
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童声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更受到师生及家长的喜爱,它对于孩子们的道德培养、情操熏陶、思维丰富、艺术修炼、音乐视野的扩大及聪明才智的发展,均有着巨大的作用。  童声合唱:来自心灵的歌声  有人说,世界上人与人沟通最好的语言是音乐;世界上最纯净、最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歌声。而合唱正是一门训练人声的综合艺术,童声合唱是所有合唱中最接近天籁的。著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以优美的童声征服了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民航也迎来了迅速的发展,这其中跑道安全便逐渐成为整个民航安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跑道入侵事件逐渐增加,成为影响跑道安全的主
苏霍姆林斯基说:“30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包括朗读、默读、浏览等,也包括“高层次思维”形式,即分析、推断、综合、评估、概括和提取信息等。2011年,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组织对阅读能力的描述是: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阅读者能够从各种文本中建构意义,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学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者群体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和表现欲。作文本应是他们随意演绎的舞台,但现实恰恰相反,真正把作文视为乐事的只是极小数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则有这样的怨言:“作文难,作文难,一听作文心就烦。”可见,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作文个性,必须坚持勤积累、细观察、常想象及多鼓励“四部曲”。  阅读也须多动手  勤积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到:“养成留心观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非智力因素,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速成的,它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有层次、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既要重视教材的示范性,又要考虑到学生想象力和非智力因素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