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这些教学资源了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备课中,该如何研读教科书,如何驾驭和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呢?
  
  一、课文标题,打开阅读理解之窗户
  
  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在备课中,教师切不可忽视对课文标题的关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题目,分析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行质疑,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关键词句,抓住深入解读之灵魂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找出一个可以统领全文的“关键点”,一矢中的,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紧扣文字,对文章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
  《秦兵马俑》一文从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兵马俑,其中“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文章的过渡段。教学前,我这样设计:
  1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分别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 这六种俑。充分告诉了我们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但课文是怎样写出这些俑鲜明个性的呢?
  3 作者是怎么描写将军俑和武士俑形象的?(这两种俑外貌、动作、神态各不相同,作者以准确的词句具体介绍出它们的个性特点,让人感受鲜明。)
  4 三个俑坑中的武士俑有上千个,它们难道都是一样的吗?
  教师备课时根据教材,要提炼出一两个可以统领全文的话题(问题)。找准文章的“点”,提好文章的“领”,层层深入,条理分明,课堂教学自然能做到“删繁就简,整而不散”。
  
  三、课后练习,步入教学重点之捷径
  
  课后思考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备课要备练习,上课用好课后练习这一教材资源,可以提高教学实效。
  课后的练习,往往提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备课备练习,能把握住训练重点,加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经常利用课后练习导读、导问:导读是指变课后思考练习为读书目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提高读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导问是指把课后问题作为课上的提问,发挥其设问明确,答案简洁,切中教学重点的特点,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准确地把握所学知识。例如,学习《春联》一课第1自然段时,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并理解它们的意思。”我依此设计:轻声朗读课文,用“——”画出春联,读这五副春联。再让学生找春联写了哪些方面内容,用“——”画出春联的特点,最后逐一理解五副春联。
  课后练习具有补充知识的功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能力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功能,若能用好这部分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最后的教学环节,我这样设计:“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让我们对春联有了许多了解,同学们,春节马上又要到了。你们千万不要忘了注意一下周围的春联啊!”再完成练习第5题,搜集两三副春联,在班级交流。
  
  四、文章插图,开启表情达意之窍门
  
  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直观、趣味性等特点。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备课时不可忽略这一“教材资源”。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巧妙利用插图,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 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
  2 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填空:这是一群()的小蚂蚁。
  3 哪些小朋友愿意来演一演小蚂蚁?学生表演,老师在一边说:蚂蚁长得那么小,但他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汗水不停地往下滴,个个满头大汗。
  4 大家注意看图,课文中的小蚂蚁在搬粮食时心情怎样?你能看图猜测一下吗?
  5 蚂蚁们搬粮食,流了那么多汗,那么辛苦,可他们的脸上为什么满是笑容?
  6 哪些小朋友再来演一演小蚂蚁们搬粮食。
  第二次小朋友演的时候,除了演出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还个个面带笑容。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更是快乐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与文本交流时,无法很快得出这深层的认识,教师备课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这幅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图文结合的思考中,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五、标点符号,揭开文字表层之面纱
  
  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表示语言的停顿和句子的语气,还可以细致地体现语言结构的层次性,使语言表意准确,便于阅读理解。教师备课切不可忽视对标点符号的关注。
  《理想的风筝》一课三次出现省略号,第一处表示引用刘老师讲话内容的省略,突出老师虽然左脚残疾,但仍乐观地面对生活。第二处“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作者思维的不连贯,担心老师已经离开人世,又不愿这是事实。第三处在文末,“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作者虽然言已尽,但对老师的思念绵长不绝。可以说,标点符号除了具有准确明晰地表意功能之外,又有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功能,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读文字,也要读标点符号。
  
  六、前后文章,体现连贯知识之体系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要理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课文的联系,甚至联系整个教材体系开展教学。
  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单元。古诗《元日》、课文《春联》、《练习7》中“处处留心”“对对子”“读读背背”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习俗,一同构成了一个“中国年”味十足的单元。例如,我们在学习《春联》时,可结合单元特色,让学生知道:春联有上联,还有下联。贴时应是:右侧竖贴上联,左侧竖贴下联。
  教师备课时做到胸中有丘壑,关注一篇课文后更大的一片森林,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七、文章体裁,初窥文字表达之门道
  
  课文体裁不同,备课时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如在小学高年级有许多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这是语文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生活需要的体现。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又如,阅读具有一定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学生关注的重点是作品中的形象,在学这样的作品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鼓励学生对作品人物等发表看法、观点,并相互交流。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教者备课时就要关注文章体裁这一“教材资源”,“因文而异”,对不同体裁的教材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教学。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不论是课文标题、关键词句、课后练习、文章插图、标点符号、文章体裁等等都应关注,它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文学作品浩瀚无比,写作手法的不同,表达技巧的多变等等因素使得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与众不同之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进行文本细读,深入探究,在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基础上,解读教材,吃透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才能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高效优质。
其他文献
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手机即将或者已经成为了第五种大众传播手段。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无线电广播在全球拥有5000万听众,用了38年;电视达到5000万观众,经过了13年;
笔者从所听的随堂语文课中,感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诸多误区,一些是为合作而合作,或是“走过场”,或是“作’秀”,阅读课堂只有走出这些误区,引导学生真心、真正、真效合作,学生的素养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一、阅读教学小组合作的误区    1 为体现教学理念而设计。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体现合作学习这一理念,逢课必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也不顾问题是否具有合作性、探究性,任意揪一个话
我早就听说南湖第一小学有位教学新秀潘文彬了。熟识他的人都夸他教学好、为人好,在全校、在全区、乃至在全市,有口皆碑。  几年前的那次特级教师评审会,使我对潘文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负责考察他的几位评委介绍说,在南湖第一小学,与潘文彬年龄相仿的男教师有4位,人们呢称“四条汉子”,都是热心助人、踏实肯干的好青年。在其他“三条汉子?眼里,潘文彬为人“厚道”“实在”,处事沉稳,待人谦和,自律严格,能沉下
2000元做一个课件引发的争论    在一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一位特级教师向学员们提及他十年前曾花2000元钱,请人做《琥珀》一文的公开教学课件,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个课件大大征服了听课者,使这节课熠熠生辉。而十年后的这位教师,回忆当年不惜重金造成轰动效应的那个课件,他淡淡地说:“不值得,没必要。”  特级教师走后,一位学员表达了他的困惑:“这个课件到底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
自课改以来,教师们都在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探索与实践。我认为,阅读教学至少应把握住四个关键点。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一、工具人文,经纬交织,生得“意”而不忘“言”    一般性阅读的主要功能是获取“文本的意义”,而不是获取“文本的语言”。获取“文本意义”的阅读和获取“文本语言”的学习过程有着本质区别,一般性阅读活动其实是读者对文本内容的“意化”,是“得意而忘言”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
口语交际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素养”的教学重任。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一、摈弃理性说教,注重交际实践    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介绍自己的一张相片》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上课伊始,学生拿出各自的相片时兴奋不已,同位之间热烈地交流着,说者情趣盎然,听者时而发问。很快,教师打断了学生间的交流,说道:“要想完整
期刊
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确定性,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以生为本,追求动态生成的有效性    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并把学生的质疑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如学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第3自然段后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既然爱因斯坦是一位最伟大的人,为什么他会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呢?”“这么说,课文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他的工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顽症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笔者想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新病症,尝试从三个角度剖析原因,并寻求相关对策,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深入与浅出的关系    [观察]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执教者“披着深挖细读的美丽外衣”,将教材剖析得深入透彻,但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这样费时费力的教学与其说是讲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