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机制科学化的思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qh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除了辅导员工作水平的科学化,必须抓住自身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教育人,然后兼顾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教育与管理、成长与成才、奖励与处分、培养与就业、个性与素养等,以一种全局观来协调各方面关系,做到自身工作的系统化、整体化、高效化;还包括辅导员工作机制的科学化,如何深入分析辅导员工作环境的现状,创造适合辅导员工作成长的良好机制和平台,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其他文献
一、教学课题  本案例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包括三课内容(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十八课《现代文学和美术》、十九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二、教学目的  知道现代著名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分析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精神,树立为我国经济发展而努力的意识。  授课类型:初三复习课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艰辛而琐碎的工作,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面对一群在初中“失意”的孩子,要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出色,需要付出更多艰辛、汗水、甚至是泪水。而班级管理怎样才能有成效呢?这并不是一件蛮力和盲目能够做好的事情,也需要技巧和智慧。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把班级管理好,一定从新生入学时开始抓起。  一.做好充分的迎新准备  1.调整好心态面对各种挑战  班
在素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已有了空前的发展。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还存在着许多学生厌恶学数学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办?  一、小学生厌恶学数学的成因分析  1、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导致了学生厌恶学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因此教学过程难免枯燥乏味。许多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公式及枯燥的计算和应用题,常常流露出畏难情绪,甚至消极厌恶。这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摘自:《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
【摘要】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提高德育实效性要从制度源头去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误区,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构建,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已发生变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在呈下降趋势,如何构建学校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拟从构建学校德育制度角度出发,
前言水稻新品种鉴定是育种工作的高级阶段,也是衡量能否成为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不同类型的新品种,通过鉴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推荐其中的优良新品种,
【摘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高中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求数学教师认同改革的理论,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全力提高他们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自觉地调试教育教学行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传统上把教师说成“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传道, “道”往往是现成的,只需教师“传”即可,教师谈不上去研究、创新,一个传字,掩蔽了教与学的所有过程。试想,如果教师真正能把自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