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838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语文既有语言工具性的学习,也是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也有艺术性的感染。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这样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桕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益。趣教的关键在教师,具体的体现在课堂。教师诙谐的语言,精彩的表演同样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兴趣 提高 数学课堂 效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做
一、教学课题  本案例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包括三课内容(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十八课《现代文学和美术》、十九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二、教学目的  知道现代著名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分析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精神,树立为我国经济发展而努力的意识。  授课类型:初三复习课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艰辛而琐碎的工作,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面对一群在初中“失意”的孩子,要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出色,需要付出更多艰辛、汗水、甚至是泪水。而班级管理怎样才能有成效呢?这并不是一件蛮力和盲目能够做好的事情,也需要技巧和智慧。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把班级管理好,一定从新生入学时开始抓起。  一.做好充分的迎新准备  1.调整好心态面对各种挑战  班
在素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已有了空前的发展。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还存在着许多学生厌恶学数学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办?  一、小学生厌恶学数学的成因分析  1、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导致了学生厌恶学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因此教学过程难免枯燥乏味。许多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公式及枯燥的计算和应用题,常常流露出畏难情绪,甚至消极厌恶。这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摘自:《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
【摘要】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提高德育实效性要从制度源头去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误区,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构建,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已发生变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在呈下降趋势,如何构建学校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拟从构建学校德育制度角度出发,
前言水稻新品种鉴定是育种工作的高级阶段,也是衡量能否成为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不同类型的新品种,通过鉴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推荐其中的优良新品种,
【摘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高中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求数学教师认同改革的理论,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全力提高他们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自觉地调试教育教学行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传统上把教师说成“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传道, “道”往往是现成的,只需教师“传”即可,教师谈不上去研究、创新,一个传字,掩蔽了教与学的所有过程。试想,如果教师真正能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