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具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45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数学的基础,感知是思维的前奏,操作是感知的来源。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逐步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已经成为一种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日益显示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学具操作,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智力等。如何在学具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一、 精心设计学具操作规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儿童感知操作 — 建立表象 — 形成概念的认识规律编写的。要使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设计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在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学具操作程序,学生操作时必须遵循这一规程,做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相互结合,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明确要求,做好准备
  小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往往因知识少,思维能力差,对某一内容用什么学具、怎样操作不清楚 ,一说动手就会乱抓一气。因此,在学具操作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操作的目标、内容、要求和使用什么学具,让学生明白研究什么事物,观察什么现象,或者分析一种什么关系等。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学具、提示操作方法。
  2. 动手操作,感知表象
  明确要求后就要让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感知新知。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具体了解哪些学生还不会按规则操作。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按照使用量角器的要求,分别量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用一个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成两个三角形(完全相等),想一想,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度?最后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拼一拼,(正好拼成一个平角)这说明了什么?这样把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感知表象。
  3. 动口表述,深化理解
  感知表象是思维的前奏,思维又是组织内部语言、认识事物的基础,这个认识是否正确,必须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动手操作后,必须让学生说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认识过程,请同学们评议,教师适当点拨、纠正,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
  4. 动脑思考,形成结构
  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表达,正确理解知识,既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三步曲后,教师要引导让学生回过头来想一想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从正方形对角线折成的三角形、沿长方形对角线剪成的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等比较中得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结论。没有这一步,学生认识不会深化,良好的认知结构也不会形成 。
  二、 准确把握学具操作要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而且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它具有形象性。学具操作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具操作要点,在选择、使用学具时尽量做到卫生、形象、耐用、能激趣、具有操作性等。
  1. 学具准备力求有序
  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三四十人的班级进行一次最简单的操作,前后准备就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教学进程又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学具准备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学具存放摆设有序。这样学生操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2. 学具操作力求“三适”
  “三适”即适时、适量、适度。操作时,一方面不要图形式、凑热闹或走过程,另一方面也不要为省时间而匆忙进行或草草收场。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具有匠心,精心设计,执教时具有信心,调控好“三适”。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进行学具操作由直观形象过渡到抽象概念为适时;有的内容在教师演示后,学生尚未真正理解或掌握,进行学具操作为适量;学生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中止操作为适度。
  3. 学具运用力求协调
  学具操作既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又迎合儿童喜动特点和好奇心理,它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学具操作必须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使外部活动与内化思维有机结合。为了使学生手、眼、脑、口协调一致,教师要倡导“想、导、说”三步曲:操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想”,针对授课内容提出让学生观察或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导”,规范的操作,才能使学生不致于由感知表象的错觉而误入抽象思维的歧途(让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说”,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正确引导学生用语言说理(让学生动口),一个不完整,两个、三个补充。这样可水到渠成,一步到位。这是学生多感官参与的集中体现,实现学具操作由感知建立表象,由表象达到抽象概念的最佳结合。
  4. 学具使用力求层次
  儿童的思维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经历了从直觉行动思维一一具体形象思维一一表象思维一一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四个发展阶段。为了满足儿童思维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和运用的学具应包括完全直观学具(实物学具,实物图片等)、半直观(图形、点子卡片等)及抽象的学具(数字卡片、式题卡片等)。例如教学“5”的认识,一般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画(实物图)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匹马、几位解放军叔叔、几支枪等,突出这些东西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接下来用小棒摆正五方形,在计数器上拨球理解4与5的顺序,利用摆木块比较4和5的大小,摆小棒掌握5的组成。有了这些直观感知基础,再让学生看着卡片说顺序,比大小,说组成,学生就不觉得难了。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这个新要求的提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逐渐走进农村数学课堂,这让教师获得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数学教学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逐渐发展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更好地适应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满足教育价值需求。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教学做好铺垫。创设不同的情境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如饮甘露、如品香茗,徜徉其间,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
期刊
教了几年的小学英语,深感小学英语教学看似简单,要想教好却不容易,因为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孩子天生是活泼好动的,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想让小学生快乐学英语,就要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他们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从而自主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尊重学生,师生平等  小学生孩子气十足,爱说爱闹,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求
期刊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练习,都是教师在课前安排好的,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无论喜欢与否都要
期刊
一、 教材简介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阅读和表演。  二、 目标预设  (一) 知识目标  1. 能正确、流
期刊
[案例背景]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年、月、日》,教学目标主要是对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初步认识。在一个将国庆节、儿童节、教师节从日历中圈出来的练习过后,老师继续提问。  [片段描述]  师:你还知道哪些值得纪念或者很有意义的日子?分别是几月几日呢?  生1:开学的日子,9月1日  师:很好,这一天是我们新学期的开始。还有吗?  生2:学雷锋日,3月5日。  师:不错。  生
期刊
现在所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每个单元都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编排,每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都分成若干个板块,彼此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随着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入研究,将A部分语篇作为整个单元第一课时进行教学,但语篇中融合了整个单元的重点句型和一些新词汇,作为第一课时教学应当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才算合适?在有些老师的教学中发现,将语篇中新词汇、句型在阅读语篇前进行教学并
期刊
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通过回忆自己取得的进步,感受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讨取得这些进步的原因,知道严格要求、积极进取是取得进步的秘诀。  3.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严于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讨所取得的进步原因,知道严格要求、积极进取是取得进步的秘诀。  教学设想:《我进步 我高兴》是中图·苏教版(修订版)一下第二单元“学校生活真快乐”这一单
期刊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新课程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动态生成的。课程专家对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有过论述。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无时不刻地在运动变化的,我们可以深切体验、感受到知识、思维、情感的流
期刊
在一次关于“学困生转化”的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话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与会期间,笔者综合多年的“学困生教育”课题研究,作了题为《破茧成蝶: 学困生成长的窘境与生机》专题发言。  一、 以时空跨度为参照,引领“做最好的自己”  【观点】总有一种教育是有效的  “学困生”或“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头脑迟钝”的学生,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学困生学而不优,习惯不好,纪律松散,精神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