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点亮知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与综合的应用,能拉近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距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意味着“数学 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课应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创新思维;源于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66-02
  【教材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
  【教材简析】“确定起跑线”是在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圆的知识后设置的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一是让学生知道环形跑道的组成,并通过自主探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二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都能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环形跑道的组成,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计算并确定400m比赛的起跑线。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每条跑道周长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相关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播放校运会400米比赛的视频。
  2.提问:操场上有6条跑道,参加比赛的同学每人一条跑道,但是每一个同学的起跑点不同,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组织学生交流,并提出交流要求)
  (1)视频中的400米比赛,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2)工作人员是怎么安排400米起跑线位置的?最外圈跑道的运动员排在最前面,这样公平吗?
  引导学生得出:因为终点相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外圈运动员跑得长,内圈运动员跑得短,就不公平了。
  3.揭示课题:正因为要保证比赛的公平性,所以外圈起跑线要在内圈起跑线的前面。那么外圈起跑线与内圈起跑线应该相距多少米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一起探究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始,我安排了学生最熟悉的400米比赛的场景,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起跑线应该怎么确定?”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二、自主探究,理解掌握
  (一)了解跑道结构
  1.跑道由什么组成?
  2.要计算每条跑道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3.如何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引导学生总结:每条跑道的长度就是2条直道长度与一个圆的周长之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了跑道的形状,知道跑道各部分的组成及名称,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内圈跑道与外圈跑道的区别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1)每一条跑道的直道长度都是一样的。(这里都是85.96米)。
  (2)内圈跑道与外圈跑道的长度不同就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外圈和内圈的直道长度是一样的,内圈弯道的直径小于外圈弯道的直径,所以内圈跑道的长度小于外圈跑道的长度。】
  2.计算第1跑道(最内圈跑道)的长度。
  (1)同桌合作,计算第1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圆周率取3.14159,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课件出示信息:每条直道长度=85.96米,最内圈弯道直径=72.6米,每条跑道的宽度=1.25米。)
  (2)学生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14159×72.6 85.96×2≈400.00(米)。
  确认第1跑道一圈的长度就是400米。
  3.深入探究,发现规律。
  (1)计算第2跑道的长度。
  (2)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3.14159×(72.6 2.5) 85.96×2≈407.85(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2.5”是在原来直径的基础上增加的2个1.25米跑道的宽而得到的。
  (3)第2跑道究竟比第1跑道长了多少?
  方法一:第2跑道的全长-第1跑道的全长。
  方法二:第2跑道和第1跑道的长度差=(第2跑道的直径-第1跑道的直径)×3.14159。
  方法三:第2跑道与第1跑道的长度差=3.14159×跑道宽度×2。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这些实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我重在提高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得出本质性的结论:第2跑道与第1跑道相差的距离就是两个弯道长度之差。】
  (4)计算第3跑道与第2跑道之差(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第3跑道与第2跑道相差7.85米。
  (5)引导观察、推理。
  第4跑道比第3跑道长多少?如果不计算,你有办法知道它的答案吗?
  (6)发现:相邻两条跑道的差=(相邻外圆直径-内圆直径)×π。
  (引导学生观察直径差正好是跑道宽度的2倍)
  得出: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度×2×π”。
  (7)提问: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有关?(与跑道的宽度有关)
  (8)小结: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设计意图:在探索、交流等活动中,学生找到起跑线位置的规律“400米每条跑道起跑线的差就是跑道宽度×2×π”,也知道了跑道的宽度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题目:请你做一名小裁判,如果要划定200米的起跑线,你认为每条道应该向前移多少米?(数据跟例题一样)
  【设计意图:数学来自于生活,也应运用到生活中去。应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特意设计了这道练习,重在促进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提问:这节课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 數学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活动。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简要介绍通过“再创造”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的过程,使数学知识变成学生自身“再创造”的产物,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东西。  [关键词]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创造;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22-02  
期刊
学生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做错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错是对的先导。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注重易错题,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挖掘易错题内在的“闪光点”,那么易错题就成为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易错题也是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料,可以让学生透过易错题发现知识的
[摘要]“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设计“探究小目标”和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  [關键词]三角形面积;本质;推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61-02  【研究背景】  笔者对“三角形面积”做了前测,发现全班43
[摘 要]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已成为常态。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让学生主动质疑,并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才能促进其主动钻研知识,从而深刻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提问;数学课;诱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6-02  爱因斯
[摘 要]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媒介,学生只有读懂了教材,才能为主动掌握知识打下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故意设疑等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因此而灵动,因灵动而触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阅读 教材 自主学习 面积 面积单位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先通道,数学学习也离不开和数学的概念本质有关联的“感觉”参与。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这种理解变成行动,唯有通过典型课例的分析来提供操作性的引导。  [关键词]感觉 数学学习方式 吴正宪 建立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05  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诸多改革一样,不能太激进,只能在循序渐进中螺旋上升
[摘 要]教师只有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才能在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紧密相连,并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前后相连、左右逢源的良好的知识结构提供支撑,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深入。  [关键词]读懂教材;数学思想;动态情境;超越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微课是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可以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利于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借助微课进行预习后的反馈有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微课对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预习;小学数学;优化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为基础。因此,教师教学前应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而前测正是摸清学生真实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前测;指导意义;课堂教学;小数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1-01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前,为了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真实水平,笔者进行了如下前测设计。  一
[摘 要]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宜的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通过在教学中对这一理论的落实与研究,让学生的理解更逼近数学的本质,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数对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