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的今天,衡量《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是,能否有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笔者指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实施好素质教育。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回归生活 素质教育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衡量品社课教学是否实现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一、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56个民族是一家》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应注意什么?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2、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三、组织调查,深化明理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教学《我爱我家》时,我们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一天干了多少事,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总之,只要坚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课内外結合,使《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严格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必将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走进农村小学,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如何体现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就要改变教学形式,增加学生自身的思考和学习主动性。那课堂的活动模式是否就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我们教学改革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活动活跃多媒体激励语言思维    教学行为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对教学认识水平提高的产物。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 由重
期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社会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长的素养、人格形象和实践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影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如何教育好孩子,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修养品德,点点滴滴,无不浸染着孩子的心灵。人性化管理、朋友式交流、知己性关怀、榜样式传导、意志性培养等,是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收获的宝贵经验。  学会做孩子的导师
期刊
【摘要】“讨论式”教学是现在初中科学常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在运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比较的明显。但在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观察中,出现有些的现象,这些现象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没有想象中高,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公平完整过程书面讨论    自课改以来,学生为学生主体的观点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的
期刊
【摘要】教无定法,但教有定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不能违背,在教学中要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兴趣语言现代教育技术为人师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指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是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有所满足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成败的诸多因素中(包括家庭
期刊
数学语言包含文字、符号、图形三种,是在数学思维中产生和发展的,又是数学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一定意义上,“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圆锥曲线教学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种曲线)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语言的载体,圆锥曲线语言呈现出文字语言美、符号语言美、图形美三方面。  1.文字表述美  圆锥曲线中对概念、性质的表述,文字准确、简明,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如,椭圆的定义简练、严
期刊
【摘要】毕淑敏的中篇小说《昆仑殇》来源于自己想要介绍世人所不熟悉、不了解的昆仑山风景和故事以及想让自己父母惊喜的愿望。小说主要述写了一次高原拉练,这次拉练本身就是文革中的荒诞思想在军队的一个复制品,象征着脱离实际、盲目服从、狂热追求的文革思想在部队的蔓延;昆仑山是父爱与母爱的双重象征;文章结尾处的新兵则是不屈精神延续的象征。  【关键词】昆仑山父母愿望象征    于而立之年自军医步入文坛的毕淑敏,
期刊
【摘要】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锻炼幼儿的说话能力,教师必须创造出一个能让幼儿产生说话欲望、敢于说话并且可以说话的情境。只有增加学前儿童们的说话经历,才能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使其熟悉运用语言的规律。笔者著此文就旨在根据自身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幼儿园教师创设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情境的方法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 教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氛围,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让教师从学生那里了解教学反馈,比如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效提高教学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环境创设 多向互动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则大
期刊
【摘要】为了有效的将汉语言文字得到世代传承、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特设了写字这门课程,写字课程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是一项语文学习重要的基本功,培养学生从小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的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  【关键字】情感的培养 态度 书写的训练  在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高科技带来了高效率,但是写字仍然是学生要
期刊
我一直都觉得热爱诗歌的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就是培养一个懂生活的人。很庆幸六年级上册能安排这样一个单元,让学生集中、系统地学习诗歌的知识。本单元学习完之后,我把让学生出一本精美的自编诗集作为本单元的特色教学。  为什么让学生出诗集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便于学生日后欣赏,使学生并不会因本单元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对诗歌的喜爱。下面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