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教育哲学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社区和学生家长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小组为开发主体,校长、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革过程。
一、 怎么看待校本课程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六大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对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和新理念的要求。
校本课程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学校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来,学校全体成员由此而更深刻的、广义地了解课程和教学的真髓,校本课程还打破了学生远离生活世界的局面,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从同伴的相互学习中以正确的方式进入知识和生活。
二、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
1、把活动课程提升为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是对原有活动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有些活动课,特别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具体表现,用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程序去审视,并进行筛选,重新開发与规范,使其转变为校本课程。
2、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电教设备、体育场所、校园环境、教师特长等,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源,具有经常性和简捷性的特点,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特长,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3、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既是校本课程的基点,也是校本课程的特点。
4、根据我校所在镇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情况,我们还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当中,我们开展:农村耕地利用现状及处理,当地噪声污染及危害,水头最大的污染在哪里,水头的石材产业现状及危害,水头的石材是好是坏,关于我镇绿化的调查,水头的水还能喝吗,如何来治理水头的牛奶河,等等,这些专题有利于地理基本理念的实施,也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地理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就目前来看,广大的县域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专业地理教师相当紧缺,开发素质欠佳,并为各种条件所限,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这就需要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一方面要请高校有关专家对研究课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与进修院校科研室、教学研究室建立协作关系,共同进行课题开发。
不少领导和教师对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一个担心,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且所研究的内容并不完全是教材中的核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事实上,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有意义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科学操作,就能够取得成绩。地理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地理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地理信息采集和加工等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更好地认识地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这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了做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情感等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这些,正是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一、 怎么看待校本课程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六大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对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和新理念的要求。
校本课程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学校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来,学校全体成员由此而更深刻的、广义地了解课程和教学的真髓,校本课程还打破了学生远离生活世界的局面,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从同伴的相互学习中以正确的方式进入知识和生活。
二、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
1、把活动课程提升为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是对原有活动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有些活动课,特别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具体表现,用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程序去审视,并进行筛选,重新開发与规范,使其转变为校本课程。
2、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电教设备、体育场所、校园环境、教师特长等,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源,具有经常性和简捷性的特点,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特长,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3、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既是校本课程的基点,也是校本课程的特点。
4、根据我校所在镇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情况,我们还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当中,我们开展:农村耕地利用现状及处理,当地噪声污染及危害,水头最大的污染在哪里,水头的石材产业现状及危害,水头的石材是好是坏,关于我镇绿化的调查,水头的水还能喝吗,如何来治理水头的牛奶河,等等,这些专题有利于地理基本理念的实施,也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地理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就目前来看,广大的县域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专业地理教师相当紧缺,开发素质欠佳,并为各种条件所限,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这就需要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一方面要请高校有关专家对研究课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与进修院校科研室、教学研究室建立协作关系,共同进行课题开发。
不少领导和教师对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一个担心,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且所研究的内容并不完全是教材中的核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事实上,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有意义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科学操作,就能够取得成绩。地理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地理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地理信息采集和加工等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更好地认识地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这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了做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情感等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这些,正是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