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留给我的珍贵记忆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958年入伍,有幸分在中央警卫团驻钓鱼台国宾馆部队值勤,保卫中央首长和来访外国元首的安全。我从战士到营长历时24年,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先后多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
  
  我给毛主席站岗
  
  1961年,我还是一名战士。过了国庆节,连里选了我们12名干部、战士后,连长亲自开会布置说:伟大领袖毛主席要来国宾馆12号楼办公,这是一项光荣而特殊的警卫任务,要由你们来完成。楼前楼后设4个哨位,每个哨位3个人,两小时一换岗,24小时不准失控。要绝对保密,坚守岗位,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12号楼,确保万无一失。排长也跟我谈话说:参加这次特殊任务的我们排仅你一人,希望你不辜负党的信任,要忠于职守,不能有任何纰漏。我听说给毛主席站岗,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斩钉截铁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既感任务光荣,又感责任重大。
  毛主席在12号楼办公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在门前左侧1号哨位站岗,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安全。有时毛主席下楼散步,见他老人家身材魁梧,着浅灰色中山装,手夹香烟,神采奕奕,在楼间踱来踱去。他的目光有时凝视一个目标,有时扫视院内的高楼、青松。我的心好像一分为二,一半在机警地注视着毛主席的安全;另一半在倾慕、敬仰、领略伟人的风采。
  
  
  毛主席同我握手
  
  一天下午,晴空万里,西北风凉飕飕的。毛主席又下楼散步,他踱来踱去地走,突然调转身子,缓步向我走来。我发慌了,心“怦怦怦”止不住地跳,不知毛主席会问我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果然,毛主席在我的哨位前止住了,我想主动同他握手,可我们的规定是不允许的。我正不知所措时,毛主席主动伸出了手,我们两只手握在了一起。他问我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哪里人,站岗冷不冷?主席温暖的大手,亲切的话语,在我的心中像点燃了一把火,我的视线被热泪模糊了。我鼓了鼓勇气,举手向毛主席敬礼,接着回答:“我叫安增友,21岁,平山县人,给毛主席站岗不仅不冷反而温暖!”我的话像连珠炮越说越激动,嗓门也越来越高。毛主席看着我点点头,微微地笑了。
  毛主席离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个普通士兵,6亿人民的领袖同我握手、问话,一生能有几次?享此殊荣,天下能有几人?晚风越刮越大,光荣、自豪感驱使着我连续站岗8个小时,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
  
  毛主席同我们合影
  
  1968年,身为营长的我接到通知到人民大会堂开会。我走进北门,遇上了八三四一部队警卫科的同志,说毛主席要同我们合影,让我赶快去找位置。他的话给了我一个惊喜,我虽多次见过毛主席,但过后只能回想,而合影能留住历史的瞬间,可经常看到毛主席同我们在一起。我快步走进接见大厅,一看全是八三四一的同志,已经摆好的接见照相阶梯长架上站上了许多人,有的甚至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寻找合适的位置。我一站上去,就跟随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唱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在热烈的气氛中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
  大约8点50分左右,现场指挥的同志一挥手,刹那间,热烈的气氛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大厅内千百只灯光“唿嗒”一下全亮了,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大厅进口处。伟大领袖毛主席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健步走在最前面,频频向大家挥手,并用浓重的湖南话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周恩来总理等党政军中央领导紧跟其后,缓步走进接见大厅。大厅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到了沸点。我激动得一个劲儿地鼓掌、喊口号、流热泪。随着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的入座,会场立即安静了下来,摄影师转动着摄像镜头横扫了3遍,留住了这个珍贵的历史场面。
  事后得知,参加同毛主席合影的都是在警卫、支左中有较大贡献和准备援越的官兵。至今,我还保留着这张5尺长照,每每取出展视,当年的情景就会在脑海中一遍遍浮现,给我带来许多甜蜜的回忆。
其他文献
女儿因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便把原来的那一台多媒体电脑让给了我,说是叫我“扫一扫新科技的盲”,这可难为了我这个老太婆。别看我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可是对电脑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呢。  正在我为难之时,小外孙女来了,她说:“外婆,您不是常教导我们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电脑没什么了不起的,别害怕,我跟您一起学。”于是在外孙女的带领下,我开始向高科技“进军”了。  从简单的开机
期刊
退休后,我参加了由镇江市退教协组织的京剧研习组,每次活动,我都沉浸于京剧的剧情中,邀游在精彩的韵律天地里。中央电视台11频道京剧栏目,我每天必看,且百看不烦,百听不厌,百唱不累。我从京剧的演唱中,逐渐理解了它的内涵;从音与琴的交响中,听懂了它的韵律,感悟了它的风流。这就是京剧历经几百年而不衰的真谛。  《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等书我都读过,电视剧也看过,但总觉得“味道”不够,而只有置身
期刊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曾经是老年人认定的晚年生活幸福的一种标准,但随着儿女独立组建家庭的比例增加以及人才外流的兴起,“空巢”老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空巢”似乎已成为孤苦、寂寞的代名词。  然而近年来,有一些老年人开始主动选择独享“空巢”,乐于享受自己的“二人世界”。更有随着独生子女外出上学或工作,“空巢”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些中年人不甘于忍受寂寞,正在努力营造自己的多彩人生。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
期刊
缘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最近透露: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针对何平的说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称,他们对此事尚不知情,目前没有收到相关征求意见通知,更没有相关文件出台,可能是专家正在做相关课题研究后提出的方案而已。可是
期刊
1956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阳光明媚,暖风习习,我独自漫步在中山路上,注视着人来车往的繁忙景象。突然发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的橱窗中摆着几台收音机。这可是稀罕玩意儿,出于好奇我步入室内,只见几个人在柜台里面围在一张大案子旁忙着制作收音机。我仔细观看,收音机外壳是木质的,黄黑色搭配,造型还算美观。有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待我问明价格后,他主动告诉我,如果想买的话,必须单位开证明,证明家庭成员
期刊
校庆,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最特殊的节日。不久前,我们南华大学迎来50周年华诞,我作为一名老教师与新老校友欢聚一堂,如临盛典。50年来,南华大学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7万余名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已成为湖南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舰”。  校庆期间,校园里鲜花盛开、彩旗飘扬,处处是欢声笑语,人人摄影留念。一位50年前入校的学生,他已70多岁了,人们都争着与他合影;1958年进校工作的柳学水副教授已94岁,她是革命
期刊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诸如: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约会,第一次领到工资等等,总会使人难以忘怀。而我的第一次过枪瘾,让我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每每回想起来,不禁暗自捧腹。  1 994年是我退休的前一年,电厂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打靶,我也应邀参加。老伴听说后劝说:“天气太热,你身体又不太好。算了算了!”可儿子、儿媳却一致主张:“爸爸胆子小,应该去锻炼锻炼。”少数服从多数,我去了。  打靶这天,我身着
期刊
有句俗话叫“冒死吃河豚”,我没有这个体验,但在下乡插队时,我们与队里的知青却有过一次“冒险吃面饼”的难忘经历。  1968年,我下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中和公社中和大队的姜家沟村。转年开春以后,天气真是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长得格外好。看着那一片片金色的麦田,村里的老乡和知青们都十分高兴,老乡们说,这样的好年景有几年没看见了。我们也特别兴奋,麦收后可以多吃几顿白面馒头和白面饼了。自从去年下乡到村里,虽
期刊
退休这一关难过的言论,早就有所耳闻。我倒是觉得,该退休就退休,这再正常不过了。我们讲干部年轻化讲了那么多年,说实在的,“化”得还不够。一茬压一茬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30多岁、40多岁做大事情的人不多,50多岁、60多岁才去挑重担子,也可以,但还是晚了一点,干不了几年,就该退位了。  人这一辈子,如果不是夭折和早逝,总要经历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这样几个阶段。是什么阶段就做什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初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当时我正在上大学,学生也难免饥饿之苦。正当青春年壮的大学生们因营养不良,有的浑身浮肿,有的女生不来月经,吃饭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好不容易等来分给自己的那一份,依然有食不果腹之感。为了有个饱的安慰,往往回到宿舍倒一碗开水放点酱油或捏点盐喝下去充饥。  一天有人传信:“中午吃炸油饼!”信息不胫而走,同学们高兴得犹如过年一样。12点整学生们齐刷刷地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