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收音机须证明的年代等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x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阳光明媚,暖风习习,我独自漫步在中山路上,注视着人来车往的繁忙景象。突然发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的橱窗中摆着几台收音机。这可是稀罕玩意儿,出于好奇我步入室内,只见几个人在柜台里面围在一张大案子旁忙着制作收音机。我仔细观看,收音机外壳是木质的,黄黑色搭配,造型还算美观。有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待我问明价格后,他主动告诉我,如果想买的话,必须单位开证明,证明家庭成员的政治面目。“为什么?”我不解地问。“这是上级的规定。”他简单生硬地回答。
  当时正值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人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全力投入火热的经济建设中,人民生活也正在逐步改善。我刚结婚不久,两人工资较高,负担不重,经和爱人商量,决定买一台收音机。第二天我找到工厂党委书记,说明来意,书记似乎了解有关规定,立即责成办公室出具了证明我们夫妻都是共产党员的介绍信。我和爱人欢天喜地花了156元(相当于本人当时两个月的工资),将一台没有任何证件的“三无牌”收音机搬回家。
  我将收音机小心翼翼地放在大衣橱顶上靠近窗户的位置,早晚按时开机,收音机质量还不错,声音清晰洪亮,没什么杂音。当时收音机比较贵重,在住宅区左邻右舍中还没有一家有收音机的,每天我家的广播成了周围百姓必听的节目。早晨他们听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孩子最爱听的是“小喇叭现在开始广播啦”!当时文娱生活不太丰富,有条件的人也就是看个电影,而影片多为苏联泽制片。广大职工最愿听的是“电影录音剪辑”,再就是体育新闻和戏曲节目。每到夏季,人们晚饭后就自动凑在我的窗前,坐着马扎,喝着茶水,摇着扇子,听着故事,一起度过美好的夜晚。
  很长时间,我弄不清楚为什么买台收音机还这样麻烦。有一天,一位身为电器工程师的朋友到我家来玩,顺便谈到这个话题,是他帮我解开了这个“秘密”。据他说,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还不具备生产制造重要电子原件的条件,国内还不能靠自己的技术生产收音机,我买的收音机是人民广播电台利用敌伪时期遗留下来的电子元件加工组装的。他打开了收音机后盖,明显看到五个电子管全标有“USA”字样。之所以要证明才能买,一个是货比较少,物以稀为贵,更重要的是这种收音机有“短波”,怕买者收听敌台广播。另外也防止别有用心之徒利用收音机改装收发报机。
  这件事情转眼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的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百姓生活日益提高。到百货商店走一走、看一看,各类家电品种繁多,式样新颖,琳琅满目,有许多东西对老年人来说,既叫不上名字,也不知用场,至于收音机已不值钱,早已被收录机所替代。现在买家电,不仅可优惠,还能送货上门,服务到家,那种买收音机还需组织上出具政治身份证明的时代,在今天的年轻人听来也许是天大的笑话,但我要认真地讲明,那确实是历史事实。
  
  我家的那些事儿
  李秀亭
  
  1968年初,新婚燕尔的我们,不得不分居在集体宿舍。周末实在寂寞难耐,小两口只好找个简陋的小旅店亲热亲热。
  半年后,单位才想办法腾出一问8平米的小平房,两张单人床霸占了大半个屋,再放一张书桌屋子已满,为了进出方便,两个小方凳没有固定的位置,坐过之后只能立刻随手移到桌下。几只装书、装衣服的白皮木质包装箱只好委屈地“睡”在床下。我们在这个简陋的小平房一住就是3年,先后有了儿子和女儿。
  1971年春天,就在女儿满月的第二天,我们搬进了单位分的一间半小平房。这次搬家,从单位库房领了一张双人床和一张书桌,婆婆给了两床花棉被,还添了几个大纸箱。那时,我们两个人总收入是87元,除了维持4口人的生活,还得省下一些钱,寄给远在穷山区的父母。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到了1978年,听说单位招待所买了沙发,女儿一定要我带她去坐一坐,当她坐在沙发上一起一伏时,激动得简直要飞起来了。
  直到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我们单位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好转,把我们住的小平房改建成了成套的小三间。从此,儿子和女儿再不用睡上下铺了,每人有了一间独立的小屋。随即,自制的立柜、书柜和写字台,把三间卧室布置得焕然一新。那时,单位按成本价卖给我们一套带有金属弹簧和木架的布面沙发和一套电视机组件。一天,我出差回来,孩子们高兴地迎出来,一人拉着我一只手,情不自禁地说:“妈妈,爸爸装的电视机调好了,我们也可以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看电视了!”我和孩子们簇拥着进了家门,看到了一台自己组装的12时黑白电视机不仅显示着图像,还发出了悦耳的声响,一家人欢天喜地。
  1990年国庆节的前一天,我们又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楼房。这次搬家,单位的同志们借了6辆三轮’车,你来我往,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新房不仅窗明几净,而且有了正规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将近13平方米的客厅,一家人感到是那样的惬意。随后电冰箱、洗衣机和18时彩色电视机搬进了家门。不久,单位又为我们安装了电话,接通了煤气。2002年底,已经退休的我们在单位还分到一套160多平米、四室两厅两卫、具有宽大阳台的经济适用房,真是喜从天降!这次搬家,整整装了三大汽车。随后,我们又添置了比较时尚的组合书橱、电脑、写字台,布置了一间书房。2008年9月,天燃气也悄然进入了我家的厨房,做饭快捷又干净。
  如今,儿女都已成家,我和老伴每月有不薄的退休金,生活得无忧无虑。真可谓:改革开放30年,旧貌变新颜啊!
其他文献
方教授今年已经95岁了,她还是那么优雅。每次学校组织活动,我总能看见她穿着时尚化着淡妆,笑盈盈地站在大门口等候大家聚齐出发,而身边紧紧搀扶她的是一位容颜慈祥的老先生,他衣着整洁、腰背挺拔、反应敏捷,时不时地凑到方教授耳畔细声地说着什么。遇到熟人致意问候,方教授总是点头笑答:“哦,你好啊,我很好,现在我什么也不用自己操心,多亏他照应。”说完,她侧过头望望身旁的老先生,脸上浮起一片红霞。  在方教授8
期刊
得知爸爸妈妈编辑出版了自己的文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作为女儿更是思绪万千,儿时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童年是和已年过古稀的姥姥姥爷、父母一起生活在北京礼士胡同。那时几乎是伴着父母不断地出差、开会、加班和午夜亮着的台灯度过的。当年,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生活的重担都挑在肩上。那时候没有洗衣机,全家人衣被洗涮都要靠妈妈的双手完成。我们住的是平房,天冷了我和爸爸一起往木窗格上糊
期刊
为纪念改革开放3 0周年,由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新天地·阳光之星一一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才艺展示活动”于10月底圆满结束。41家部委的300余名离退休干部报名参加,一千多人前来观摩。他们离退休后的新学之作,彰显着长者的气韵风骨,也映射出改革开放的时代风华和历史的光辉。此为颁奖演出现场。  正如光明日报总编辑苟天林在颁奖仪式上说的:从这次活动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老同志所
期刊
我参加工作半年了,有了自己的收入,便打算春节回老家时买些礼物送给父亲(我入大学不久母亲就去世了)。逛街时,渐冷的天气提醒我,该买套衣服带回去给父亲了。  将衣服递给父亲后我就上床休息了。躺下不一会儿,就听见轻轻的哭泣声,哭声是从父亲房间传出来的。我感觉不妙,一骨碌爬起推开父亲房门,见他穿着我送的衣服坐在床边哭泣。  “什么事让您这么伤心呀?”我着急地问。  父亲哽咽着说:“不是伤心,是你的孝顺……
期刊
远古奇石成雕塑    漫步在“建筑师郑文箴木化石奇石艺术雕刻展”的展厅,91件展品件件特色纷呈、格外诱人:树的皮、干、桩、节彰显年轮的沧桑,然而它们又是实实在在的玉石;《大师》寥寥几刀便勾勒出齐白石老人的仙风道骨,嶙峋层叠的木纹化做齐白石大师的,胡须、衣褶;《练》将木纹石壁化为舞台,上面玛瑙石化成芭蕾舞者的纱裙、晶莹的肌肤……展厅里,无论是罕见的黑色木化石、来自东北的玛瑙木化石、黄色的钟乳石和绿色
期刊
那年,我终于鼓足勇气离开,那家要死不活的企业,运用几年积攒起来的客户资源,办起了一家营销公司。  创业伊始,在各方面我能省则省。对外叫公司,实际上包括我、以前的三名同事和招来的一名太学生就五个人。我管全盘,其他的人都身兼数职,做财会的还要负责上门收款。人手不够时,我亲自开面包车接客户。  做了几个月,可能嫌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原来管送货的大郭不辞而别。为了不耽误客户不时之需,我在报纸上打出词条广告
期刊
女儿因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便把原来的那一台多媒体电脑让给了我,说是叫我“扫一扫新科技的盲”,这可难为了我这个老太婆。别看我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可是对电脑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呢。  正在我为难之时,小外孙女来了,她说:“外婆,您不是常教导我们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电脑没什么了不起的,别害怕,我跟您一起学。”于是在外孙女的带领下,我开始向高科技“进军”了。  从简单的开机
期刊
退休后,我参加了由镇江市退教协组织的京剧研习组,每次活动,我都沉浸于京剧的剧情中,邀游在精彩的韵律天地里。中央电视台11频道京剧栏目,我每天必看,且百看不烦,百听不厌,百唱不累。我从京剧的演唱中,逐渐理解了它的内涵;从音与琴的交响中,听懂了它的韵律,感悟了它的风流。这就是京剧历经几百年而不衰的真谛。  《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等书我都读过,电视剧也看过,但总觉得“味道”不够,而只有置身
期刊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曾经是老年人认定的晚年生活幸福的一种标准,但随着儿女独立组建家庭的比例增加以及人才外流的兴起,“空巢”老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空巢”似乎已成为孤苦、寂寞的代名词。  然而近年来,有一些老年人开始主动选择独享“空巢”,乐于享受自己的“二人世界”。更有随着独生子女外出上学或工作,“空巢”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些中年人不甘于忍受寂寞,正在努力营造自己的多彩人生。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
期刊
缘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最近透露: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针对何平的说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称,他们对此事尚不知情,目前没有收到相关征求意见通知,更没有相关文件出台,可能是专家正在做相关课题研究后提出的方案而已。可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