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然而很多教师却不能掌握问题设计的要领,课堂上不是随意的口头禅就是问题过于简单,缺少深度,从而导致课堂“热闹”而缺乏实际意义。现今倡导课堂教学改革,那么前提就必须关注问题设计。而要让问题成为改革的动力,而不是阻力,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个注意”。
  注意一:问题需要源自学生
  谁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但很多教师虽然理论上意识到,但在具体实践上却一头雾水。其实,也很简单,把发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让给他们。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问题设计源自学生。学须生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毕竟让学生提问,一方面是学习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比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时,就曾组织学生先行自学,然后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提出十几个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整理,着重围绕两个问题:“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何被林冲打倒在地?”“林冲是个胆小鬼?”让学生讨论,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做到课堂学习必须从学生出发,立足学生实际;讨论中必须尊重学生,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探究,从而真正实现“学”中心。
  当然不可能所有课堂问题都源于学生,这也是不现实的。那么那些预设的问题又怎样源自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根植于学情的基础上判断产生。而对于一节课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目标达成,弄明白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教师也只有掌握学生实际,科学制定学习目标,自然问题才能与学生学习无缝衔接。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提问也源于学生。
  注意二:问题需要主次搭配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容量有限,因而问题设计更需要精挑细选。因而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一般由几个问题展开,而几个问题往往也有主次之分,即一个主问题,其余为次问题。主问题一般直对学习目标,大多从整篇课文,整堂课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探究,品味语言,体会文中思想,把握课文主旨,等等。但同时,一节课只有一个问题,就显得单调,这就需要次问题来支撑,来搭建整个平台,为学生学习铺设台阶,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主问题,还是次问题,都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简约性,即问题设计追求简单,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因而能减就减,尽量让问题做到以一当十。二是指向性。主问题指向教学目标,次问题指向主问题的理解。问题之间需要主次分明,环环相扣,而不四处开花,从而导致教学漫无目的,一盘散沙。
  比如《珍珠鸟》这一课的主问题是:“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据此,笔者设计了几个次问题:①珍珠鸟外形,性格怎样?(通过查资料可以知道,珍珠鸟是非常怕人的鸟)②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找出具体细节,具体语段读读,议议。③珍珠鸟与我建立信任后,又是怎样的表现?④结合“信赖,不就是创造美好的境界吗?”谈谈自己的感受。⑤结合整个单元,说说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这里,笔者所设计的几个次问题,都是围绕主问题展开,围绕学生对主问题的理解层层推进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次问题分步理解,从而最终理解主问题,最终完成教学目的。当然,作为教师针对问题主次设置时,需要突出主问题,所有的一切也应该围绕主问题,对于不能帮助理解主问题的次问题,即便再好,也要回避,那么问题设计才更有深度。
  注意三:问题需要言意兼得
  某种程度上讲,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往往比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重要。然而由于受大气候影响,语文教学也相应有了一种浮躁状态,对阅读教学过于追求目标意识,过于强调从中收集到的信息。不否认,这便于考试;但语文教学更应该着重于学生这个人,更应该着力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如果过于强调文字表面的信息,这必然有点形而上学,本末倒置。一方面失去了语文应有的味道,让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另一方面也让整个课堂教学陷入“死气沉沉”状态,从而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因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问题设计,也需要言意兼得,不仅关注到语言的情愿,更需要关注到语言形式的表达。
  针对《泉城》这一课,问题设计如果仅仅定位于了解课文写了几个泉,所处位置以及名字由来等等,教学也从这几个问题展开,那就有点本末倒置。固然这篇文章作者本意是让读者了解济南泉城的美,但选为课文让学生学习,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怎样表达泉城的美。这才是关键。这里教师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体验,去揣摩具体写法,比如不同泉水文中使用不同的动词,珍珠泉的“涌”,五龙潭的“汇注”,黑虎泉的“喷吐”,趵突泉的“冒”,其中特别是“涌”与“冒”有何不同,更需要让学生品味。当然品味方法有很多,可以读读、可以画画、甚至可以说说,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手势。比如在珍珠泉中,这样的一句话“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水面上来”,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动作细细体会,从而感受到珍珠泉的“不一样”。
  诚然,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以人为本,从生出发,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最合适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认真解读教材,要与作者、编者对话,了解编者意图,从而设计出最科学的问题。只有这样,语文课也许才会多点“语文味”,多点艺术性,才会真正与学生的生命相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一部分,对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等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具有激趣、巩固、补充、启智和发展的多项功能。要使语文作业增值,必须彻底改正作业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等问题,并在保证作业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批改及时之外,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设计作业着眼整体性  教师一般会布置单项作业进行练习,像词句积累、背诵一段或全篇课文等。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需要循序渐进地逐一掌握,但
前置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而开展的尝试性学习探究,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有着铺垫式的作用。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基于美的艺术鉴赏课程,它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欣赏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思维能力,对于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特殊的教育功效。由此,笔者以为,在高中
小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地方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人文精神等都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根据地方特色,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学好语文课?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几点体会。  探索诵读教学模式  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挖掘节日诗词资源,是学校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专门研究项目。教育家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
虽然在命题技术上,从“知识立意”到“方法立意”“能力立意”的跨越,还缺少全局性的突破,但随着课改的深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丹阳市思想品德中考以能力主导的方向更为明晰:更加重视国内外的重要时事、热点事件,并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局势变幻,关注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关注自己的不断进步;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考查
Windows2000微软一个跨世纪的网络产品,该文主要是对Windows2000的安全验证架构进行了剖析。
真空吸尘器生产线上电机、电风机、吸尘器的电气参数、安全性能、真空数据自动检测线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研制的真空吸尘器生产线上电机、电风机、吸尘器的电气参数、安全性能
幼儿园教学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活动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纲要》上要求各领域相互渗透,但实行起来,却很难做到。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往往把各个领域独立开来,语言活动即完全让幼儿学儿歌,了解“顶真”之类的语法,科学活动则完全让幼儿认识动植物或一些自然现象等,领域之间的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少之又少。这样的教育其实是片面的,因为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来就息息相关。幼儿教育要来
该文运用自适应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策略,模拟车道上存在公交车辆检测器的情况下,不同交通流量和公交发车间隔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发现:当交通流量达到500
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室研制的FOS-T系列非接触式光纤传感测温仪是一种将光纤传感技术和辐射测温原理相结合,实现高精度、高重复性、快速响应、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