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程学生课前活动策略优化探微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k2pwerq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课前活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品德教师的重视和青睐。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既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的能力。有效的课前准备,往往能给品德教学带来无限的弹性空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教学环节问题不少,课前活动冷场、走过场、走“秀场”的场面屡见不鲜。
  课前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课前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大致有三步:一是广泛搜集;二是认真筛选,即将搜集到的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取舍;三是加工整理,让学生消化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合理的方式,回答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面对种种困难,教师该如何有效引领课前活动呢?
  策略一:众里寻她千百度——学会搜索
  浩瀚的资料库,什么是我需?弱水三千,我取哪瓢饮?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应在要求、路径、素材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引,让学生搜集资料时有路可走、有章可循。
  
  (一)明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准备材料
  教学内容不同,需要课前准备的材料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讲清课前准备的要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准备相关材料。如教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我长大了》(浙教版,下同)一课,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小时候的照片和用过的物品,寻找留有自己成长足迹的纪念品。教师可以和孩子商量:“哪些物品最能体现你的成长?”让学生明确要搜集的资料:小鞋子、小衣服、出生证、儿时的照片、手模脚模、胎发、第一幅画、第一篇作文……明确要求后,孩子还七嘴八舌地相互提醒,互为借鉴,以拓开思路。如此,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孩子有目的地搜集材料,在搜集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指明路径,让学生顺利地获取材料
  对于学生有效获取材料的路径,教师要心中有数,必要时还应先作尝试,进行必要的铺垫。要让学生明白,搜集资料的渠道大致有:网络渠道、文本渠道(书报、画册、影视等)、社会渠道(调查、访问、咨询等),从而让学生有“路”可走。教师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网址、书名和影视片名,为学生寻找资料“导航”。对学生调查访问的对象要事先摸底,为学生约定访问时间,帮助其确定调查方案、设计有效提问等。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56个民族是一家》一课,老师课前可以为学生提供“国家文化网”等网址。这样,学生在搜索资料时,就可轻点鼠标,在“民俗节日”“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族婚礼”等栏目中徜徉,陶醉在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积累。
  (三)提供素材,让学生学会整理材料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搜集的难度,从而有效引领孩子的课前活动。如笔者在执教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炎黄子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了不起的炎黄子孙”的相关资料(图片、照片、文字、视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让资料搜集的范围尽可能广一些,教师先自己“下水”,从不同的领域、以不同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提供给学生。如:神州五号成功上天后,杨利伟挥手致意的照片;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木拓画;2004年刘翔的比赛录像……对学生来说,老师搜集的资料不仅是一种补充、一种拓展,更是一种指引。这些老师搜集的“下水资料”和学生搜集的资料相映成趣、互为补充,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炎黄子孙的了不起,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激起心中最美的那朵浪花。
  策略二:删繁就简三秋树——学会取舍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因此我们的调查任务在形式的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了,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扶”他们一把,要“授之以渔”,教给方法,使他们明确搜集调查目标,清楚搜集调查过程,掌握搜集调查方法。
  (一)课前活动进行前
  1.搜集内容问题化
  教师可将调查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切入点较小而又具体可感、互有联系的问题,使学生的调查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课前,要求学生课前调查搜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的有关资料。如果只是笼统要求,学生可能会感到茫然,收集的资料也可能会相对单一、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可以问题的形式来引领:“香港、澳门的历史你知道吗?选择一处查找相关资料。它们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找找图片、影视资料,重温那一刻。收集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看看它们有多美。如果你还能收集到其他方面的资料,那就更棒了!”在一系列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调查就有了方向。
  2.搜集内容表格化
  表格呈现的内容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具有化繁为简、化笼统为清晰的功能。在我们的课前调查活动中,如果让学生利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会让学生觉得调查并不困难,自然也就乐于参加了。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观察记录爸爸妈妈一天的活动时,就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设计一张可操作的表格。
  用表格的形式来搜集资料还可以运用于许多课文的学习中,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家庭收支知多少》一课的资料搜集,教师可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调查全家一星期的支出情况,从而懂得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我要向你学习》一课的资料搜集中,可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调查收集身边小伙伴的优点,以便自己取长补短。
  如此,有“米”巧“炊”,课前活动能不炊烟袅袅?
  3.搜集内容趣味化
  对于黄小浓老师“椰壳效应”的说法,笔者深有同感。何为椰壳效应?一位家长看到儿子不愿意吃饭,于是把一个椰壳锯开,用它盛饭,结果儿子胃口大增,吃得津津有味。那么,同样是课前调查活动,能否巧妙包装一下,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他们乐于接受呢?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时,就运用“椰壳效应”对活动进行了优化改造:“同学们,近来有许多自然界的受害者,如森林、河流、空气、珍稀动物(强调这些词语,以加深学生印象)……纷纷向我诉说冤情,都说受到了人类的伤害。”教师的话语撩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在下周的品德课上,我们的环保法庭要开庭审理这些案件。你们愿意当一名小律师,为它们申冤吗?”孩子们为自己身份的转变兴奋不已,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愿意!”教师继而说:“小律师们,你可以选择1~2个受害者,帮他们搜集证据,看他们到底受到了哪些伤害。比一比,看哪个小律师更优秀!”孩子们摩拳擦掌,兴致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揶壳效应”运用到资料搜集任务中,老师常用常新,学生乐此不疲。
  (二)课前活动进行时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著名的和氏璧未琢磨前就曾几次被人当成顽石而丢弃掉。学生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块顽石,只有经过整理、分析,它才能放射出美玉的光华。但是学生对此常常一筹莫展,导致厚厚的第一手资料成了无用的垃圾,这实在令人扼腕喘息。如何让学生学会充分运用资料呢?
  1.分工合作,互为补充
  随着学生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教材呈现的主题的范围也在扩大。如果事先未作分工,必然会出现资料杂乱、零散、重复、遗漏等现象。如何克服这一弊端呢?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先让学生分工,请他们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中选择一个开展搜集活动,教师适当调整,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又如一老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指导并带领学生分小组分工调查外国品牌商品在当地的销售情况以及人们对外国品牌的看法,有的了解汽车、服装、手机、食品、动画片;有的了解家乡的进出口情况;有的电话采访营销员、记者、律师、某公司经理。这样有的放矢,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搜集时,很自然会有所筛选,会熟悉资料,这就为接下来的整理做好了准备。
  2.整合提炼,形成专题
  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不能直接拿来进行交流,一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二是因为“大杂烩”的资料会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此刻,老师要引导学生迈出资料整理的第二步,仔细阅读,重新组合,让观点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课,教师在课前分工资料搜集整理任务时,很多同学都对长江特别感兴趣,因为对李白等诗人的情结让他们很想揭开长江神秘的面纱:有的想要搜索长江的图片,有的想找找到底有多少写长江的诗句,有的想要了解三峡工程等等。如何取舍?最后同学们锁定了长江诗篇这一专题,有重点地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交流。
  策略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学会表达
  资料整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向同学交流汇报自己的成果,以激起学生的思维,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指导孩子学会表达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口头表达,让孩子们的语言准确、简洁、生动,能紧紧抓住听者的心。如开场白要激发同学们对交流内容的关注;尽量采用规范和科学的语言,简明、清晰地将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汇报过程中如能利用实物、各种图表、图片、视频与音频资料等来帮助表达,会更吸引人。搜集调查中如有一些还未解决的问题不应避讳,应坦诚地告诉大家,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资料交流过程是朵朵绽放在课堂上的鲜花,应该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学生要学会根据交流材料的特点,合理选择表达形式。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家乡特产知多少》,很多学生在文字介绍的同时,还带来了实物。对于大家最感兴趣的龙井茶,班上恰有校少儿茶艺队的小小茶艺师,她用自己带来的古色古香的茶具,进行了现场茶艺表演,请同学观其色,闻其香,尝其味。同学们兴趣盎然,收获不小。有的同学在文字介绍中做起了文章,他们编顺口溜,写广告词,用独特的形式吆喝起家乡的特产,别提有多自豪了。如此,小小的展示活动中,绽开了一朵朵亮丽的生成之花。
  总之,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资料,不断提升学生获取资料和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既能让资料为学习新课服务,又能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渗透到社会、自然中,使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学习生活。
  
  (作者单位:新昌县实验小学浙江绍兴312500)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美国经济自1991年4月走出战后第九次经济危机以来,开始走向复苏和增长,迄今经济持续增长已长达80多个月,不仅增长势头不减,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为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海峡两岸诗学研讨会于今年8月1日至3日在辽宁盘锦市召开、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四川、浙江等地和台湾省的诗人共58人,参加了这一文坛盛会。以台湾著名诗评家、
对应思想是指在两类事物(集合)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的思维方法,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它是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支柱。在小学数学中,“对应”的现象随处可见,譬如在数与形、量与
禅宗在唐代始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五祖弘忍传法神秀、慧能等诸多弟子,传播南北,由隐至显,形成多元的传法世系及南北宗之争。本文对嵩山地区现存及文献著录的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信息力已成为一国经济实力的最新标志.方兴未艾的中国信息业如何发挥其“火车”作用,是当今经济理论界研
IN April of 1994,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ACWF) sent 15 cadres to poor areas in Guizhou, Yunnan and Gansu provinces, and Guangxi Zhuang and Ningxia
活动目的:  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畏惧感和孤独感,直接影响他们在校的学习、活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相应活动,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与不适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礼貌、自信的小学生。  活动准备:  训练高年级同学做小导游、主持人;制作福娃欢欢、迎迎、妮妮头饰;制作课件、录音带等。  系列活动一: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主持人:小朋友们好
我爷爷因解放后当农会主席时学得一点文化,被村里人称为“先生”。爷爷把文化看得很重要,他说:“人若不读书,必定蠢如猪。”这是他老人家留给我的最珍贵、最耐用的遗产,于是
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自主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明确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从若干个角度,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多表现出“逆来顺受”的学习状态,在影响自身思维创新的同时,还对今后的数学学
唐《西山广化寺三藏无畏不空法师塔记》是一通伪刻,从称引不合史实、前人没有著录、题名与内容不合、题款不合唐碑惯例、时地不合、叙事甚为荒诞,与一般僧碑内容不符、避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