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复习应重视“导”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chol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位教师的校级优质展示课,内容是九年级物理密度的测量专题复习,其教学要求是:知道测量密度的原理及测量密度的工具使用方法;知道密度的各种测量方法.要求学生预学的内容是:测量密度的原理是什么?实验室常见的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工具有哪些?在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导学习题:测定一小块橡皮泥的密度(密度小于水).可选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水、细线、烧杯,请你设计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及密度的表达式.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后,师:哪一组同学先讲一讲自己的设计方案?生1:天平和刻度尺法.实验步骤略.密度表达式:ρ=m/abc.生2:天平、量筒、水.实验步骤略.密度表达式:ρ=m/(V2-V1).生3:量筒、水.实验步骤略.密度表达式:ρ=ρ水(V2-V1)/(V3-V1).师:有没有其他设计方案?生4:弹簧测力计、水、细线.实验步骤略.密度表达式:ρ=ρ水G/(G-F) .师:投影设计方案.这叫什么方法?生4:称重法.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5:用天平、小烧杯、溢水杯、水.实验步骤略.密度表达式:ρ=m1ρ水/(m3-m2).师:投影设计方案.这叫什么方法?生5: 等效替代法.师:以上复习了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讨论液体密度的测量(离下课约10分钟)方法.
  关于密度的测量,按物理新课标的要求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根据测量密度的原理公式ρ=m/V,分别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求出物质的密度,这是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近年来中考试题中,考查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的试题相应有所增加,因此就要求学生能够用特殊的方法间接地去测量.该授课教师在复习固體密度测量时能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较强的实验性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这是较常见也是较好的一种复习方法.但从整个教学流程看,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约10分钟)-教师问方案-学生讲方案-教师问-学生讲-教师问-学生讲……(约20分钟),学生的主体地位好像有了“突显”.但我总觉得这里似乎还少了点什么,后来左思右想发现这里面似乎缺少了一个“导”字,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够.
  那么,在复习课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纵观多年的教改实践,我们往往强调这点,便容易忽视另外一点,难以辨证客观地看待某一问题.如要求学生为主体,往往便会忽视、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为只要学生畅所欲言、热热闹闹,便是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就成功了.像这一堂课学生活动的多,教师活动的少;学生讲的多,教师讲的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堂课是成功的.但回头再想想,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物理实验设计的思路理清了吗?密度测量方法归纳比较了吗?这些方法应用、拓展了吗?复习课与中考接轨了吗?教师在这一课中引导启发了多少?复习课的效果达到了吗?教师是知识、理论、技能的传授者和智能的开发者,拥有必要的知识、经验.教师既要了解复习目标,又要能控制教学进程,在一定范围内对教学内容的取舍,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处于支配的地位.
  第二,教师备好课是“导”好课的基础,尤其像这节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密度的测量方法很多,如“导”不好,则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施教者确立的预学目标、预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看,教师的“预设”工作做的不够到位,如预学目标1中“知道测量密度工具使用方法”这一说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实验室中测量密度工具应是密度计,而这一仪器基本不用;预学内容中提到“实验室常见的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工具有哪些?”实验室常见的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工具就是天平和量筒,还有其他工具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分别是测量重力和长度的工具.不如改成”你能运用多种方法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吗?”教师预设要讲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中哪些方法是要重点介绍的方法教师心中有没有谱?应如何与中考接轨?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些工作做的不细致,课堂上要“导”好就很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好复习课,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认真研究中考要求,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中考试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第三,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复习课也应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新课程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否则课堂就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如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一些常规的、基本的测量方法,学生必须要掌握,但是不是要列入学生复习课的设计范围,值得思考.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回答,教师用实验进行适当演示,不但彰显了实验课的特点,强化对实验工具的使用,更增加了复习课的乐趣,也提高了复习效率.
其他文献
物理课给大家的印象一直是严肃的、纯理论的、死气沉沉的.这样的课堂谁愿意学!作为年轻一代的物理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乐意学习这些纯理论的学科!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地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要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也要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和启迪.  下面是我对教学幽默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的认识和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恰当,推理有据;只有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提高解题能力,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概念教学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一、运用复旧引新的方法,引入概  念  课堂引入相当于一座大桥的引桥部
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给学生讲解物理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灵感的源泉.教师要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的开心,愿意努力去探究.  例如,在讲“折射”时,可以先让学
随着高中物理课堂改革的需要,物理实验成为了辅助物理教学的一种必要手段.  目前,高中物理实验课堂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状态:教师布置了实验任务之后,学生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不同实验仪器的使用,这就造成了物理实验课堂效率不高、质量不高的现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物理实验、动手做物理实验.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分析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的能力. 
所谓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出一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和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过程,来分析和理解物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和必要性,以此来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
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农村高中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高中生的发展.如何提高农村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国内已有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成功经验,大胆设想,反复实践,从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进取心以及师生感情交流等方面出发,改变那些不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从生源的实际出发征询教学要求和降低难度,研究出一条能适合于农村高中教学的新路.  一、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初步形成新课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类比、化归、归纳以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习惯.  一、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概念教学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纽带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具有学习指导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初中数学概念,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所以,初中数学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