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于2013年12月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目标教学优质课评比,所执教的《质量》一课喜获全国一等奖。整个备课过程经历了6节打磨课。在不断打磨和研讨的过程中,感悟很多。最深的一点是,只要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充分相信学生,便能大大提高课堂实效。本人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适当分组,让学生能力互补
  心理学和教育学都表明,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机会。在《质量》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在天平使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共同去操作,且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大大降低了学生独自面对天平这个陌生器材的恐慌情绪,而且天平属于较精密的仪器,两人一组便于每个学生都能比较充分地接触天平,也可在操作过程中弥补个人水平上的不足,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死板教,学生被动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的接受是被动的,理解是被动的,大多数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等待和被推着走的境况之中,这样,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传统的《质量》教学是,教师在学生操作天平之前,先把天平繁杂的操作要领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没有对天平产生感性的认识,对于使用的要领和注意事项也理解得不够深刻,真正操作时,问题百出。而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先展示一块橡皮,请全班同学估测一下橡皮的质量,估测最准确的可以将橡皮作为奖品奖励给学生。学生都踊跃地参与估测,有的说50克,有的说80克,有的说35克,最后大家都想知道准确答案,当大家都在期待我宣布正确答案时,我说,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天平自行去测量橡皮的质量,自行去求证答案正确与否。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疑惑,去探索陌生的仪器——天平。我于是将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复印成人手一份,让学生自行仔细阅读,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这张讲解得很详尽的说明书,并完成我事先编订的课堂导学案,将天平使用步骤用填空的形式完成。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学生通过研究说明书迅速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用这个仪器测出了他们想要了解的结果。在求证结果的过程中,学会了自行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一个陌生仪器的使用方法,可以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操作天平的过程中,我同时用数码相机当场随机拍摄了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个视频,在实验操作停止后,我用多媒体投影仪回放了这些视频,这个做法的效果非常好。学生看到自己操作的视频在全班展示,感觉很新鲜,一下就抓住了全班学生的目光,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找找看,视频中有哪些错误操作,全班学生的眼睛都变得雪亮起来。大家积极发言,指出其中的错误操作,这样一来,几个人的典型错误,得以让全班学生共同引以为戒,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好得多。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三、创设情境,学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学的时候感觉很好玩,但实际运用的时候却不那么灵活。这是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缘故。作为物理教师,应注重学生学用结合能力的培养,把物理学活学透。我在《质量》一节的设计中,当学生学会使用天平后,并没有把课堂的脚步停下来,而是趁着学生刚刚学会使用天平这股新鲜劲继续“乘胜追击”,创设了四个情境,让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去完成不同的任务。任务一:精打细算的“小管家”,用天平测量一只鸡蛋的质量,以便知道一千克鸡蛋的个数;任务二:明察秋毫的“工商执法人员”,测量一只外包装标有净含量为“30g”的某品牌果冻的质量,以便核查商家的计量是否准确;任务三:“小小科学家”,测量一块橡皮变形前后的质量,以便验证质量是否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任务四:流水线上的“包装师傅”,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以便知道一盒大头针的个数。学生刚刚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现在又扮演起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去完成不同的任务,感觉非常的有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玩中学,也就提高了教学实效。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放手,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注重思维的学科,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精妙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衔接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运转,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结构,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思维的历练.一、营造平等氛围,创设问题情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初中生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洒脱且毫无顾忌,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他们心理的封闭意识也愈发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中学生思维的
教学的真谛并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感受,满足自主求学的欲望.所以,初中教师有必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激趣的角度入手,让初中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迈向数学的大门.目前,虽然我国初中生拥有着敏感的思维意识和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意志力方面却极为缺乏、薄弱,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很容易表现出低沉、沮丧、质疑等消极情绪.尤其是面对数学这种本身就很枯燥的学科,一旦学生缺乏学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电教手段,它除了集形、声、光、色于一体外,还具备操控自如的互动功能,能生动地展示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和满足仿真需要。它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把传统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将教师与学生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教学效率。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了“水中的动物”这一课,感受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功能。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自主
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呈现这样的一种状态:他们总是和别人对答案,不相信自己,学习总是零零散散的,对一些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也不自己思考一下,还有的学生干脆放弃自己,自娱自乐.我们大部分教师对此作出了许多努力,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一、转化后进生,贵在激趣许多名人都有一些关于鼓励学习的名言名句,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
曾记得2010年秋季学期,上林县民族中学101班学生在我们老师的带领下,步行3公里到上林县大明山去开展烧烤活动。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像快乐的小鸟自由地飞翔,心情格外放松。到达目的地后,同学们自觉地捡柴烧火、烧水、包饺子,其乐融融。  当吃饱喝足后,大家围坐一起做游园活动,活动中有的学生唱歌、跳舞、朗诵诗歌、猜谜语、表演小品等。当轮到我主持节目时,我结合此次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与此活动相关的物理知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发挥着一种重要的导师作用。因为物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学生物理知识储备量不够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必须重新设定课程主体的角色。物理这一门学科给人的传统印象就是枯燥的,深奥的,严谨的。有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在进入初二以后,许多学生反映物理这门课比较难学,不好理解,做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
前言: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初中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依赖于实验而存在,而信息技术的存在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这也终将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从本质和定义上来看,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长久以来,物理学科同其它许多学科一样,在高考指挥棒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局限于“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再加上物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性以及中学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高考物理中对于知识难度和深度的要求非常突出。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加深知识难度、培养解题技巧等方面来,反而忽视了物理学科更为重要的任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化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因此学生容易忽视本节课的重要性。教材上只有一个教师演示实验,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奇思妙想——引发思考,燃起兴趣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提问:燃烧有哪些现象呢?学生能描述出燃烧有发光、放热、反应剧烈等现象。“水中生火”这个演示实验与生活中常见的燃
我们的生物课堂甚至是优秀课评比课堂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虎头蛇尾”的现象:导入新课往往别具匠心、扣人心弦,而结课时,若发现时间紧张,则只言片语,草草收场;若发现时间充裕,则生拉硬扯,平淡收场;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结课环节,其结果大大影响了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艺术效果。那么,如何做好结课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生物课堂的几种结课类型。一、终结升华类1.梳理归纳法。即结课时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表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