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时基本的技能就是学会阅读。阅读可以使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自身语感,提高语言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效率要进行科学研究,严谨地思考,并且不断地创新。基于此,文章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一、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度分析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并且意识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语文教师应该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价值,真正完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二、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目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解决。第一个问题是阅读教学模式有待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性的主导课堂教学进程,把每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同时也局限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是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教学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程度并不高,同时也不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阅读,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第三个问题是课程安排并不合理,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把文章读通顺,就算是有效进行阅读学习,因此只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阅读,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思考和研究,这样的时间安排并不利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发展。第四个问题是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准确的认知,因此只需要要求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文章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并不会主动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并不利于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同时也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并不丰富。以上这些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某一节阅读课堂中,而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语文教师只有真正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真正帮助学生得到语文学科中的进步和提升。
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努力创新的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进行人才培养策略和方向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和难点任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断创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各种需求,真正帮助小学生得到阅读领域的提升和进步。现如今,小学生成长发育的速度非常迅速,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如果教师始终对当代小學生进行传统阅读教育培养,那么小学生将会认为阅读教学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进而厌烦阅读教学。为了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完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通过这样的阐述,可以看出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之所以要不断创新,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需求。
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只有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中时主导课堂教学进程,习惯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导致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将引导阅读和自主阅读有效融合起来,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性的阅读,接下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或者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随后再为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阅读指导,并且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规划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自主阅读文章,充分体会文章深意,同时也能快速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8《雨点儿》一课时,教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意识到雨水对植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部分教师发现如果始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有效性并不高。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段落和不认识的生字,再开展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完成以上工作之后,教师应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性阅读,随后再为学生讲解比较有难度的语句和段落,使阅读教学更加细腻、有效。当学生已经大致了解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阅读,比如男生扮演大雨点,女生扮演小雨点,两人一组进行配合性的阅读,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雨点的多和密。整体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语文教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做到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多元地进行阅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本文章,随后在利用课外时间对课文文章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更多与课文文章相关的作品,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课文文章,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拓宽自身视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开展阅读学习,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3.10《端午粽》一课时,教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并且学习关于屈原的故事。通过阅读文章和思考文章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家里过端午节时的情景,并且通过不断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激发自身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着重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比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对端午节和端午粽子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知。然而这并不代表阅读教学大功告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可以以端午节和端午粽子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阅读更多有价值的文章,或者收集更多与端午节和端午粽子有关的资料。最终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时间检验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比如要求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认为其他文章中较为优秀的段落和语句,或者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阅读的作品名字。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检验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收获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三)借助网络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因為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并且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语文教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本上大篇幅的文字转化为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学习。这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需要语文教师注意的一点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目标是辅助阅读教学,如果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快乐和热闹,那将失去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文章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这篇文章具有较强的吸引性和趣味性,因此有利于教师开展低年级阅读教学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篇文章整体都在使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小学生理解起来较有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应用多媒体技术不断降低阅读难度,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展示出关于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的图片,使学生对文章主体进行简单的了解和认知。当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具体方式,并且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四)利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并不是很高,经常会出现学生在阅读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却无法有效理解文章内容和深意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只是张开了嘴巴,却没有发动自己的脑筋,缺少独立的思考和研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设问不断推动阅读教学的进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和精神,并且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形成较为主观的想法和态度。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时利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有效开展阅读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高端的思维和情感,符合新课改对情感目标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课时,文章主要讲述一群小孩子在沙滩上建筑沙滩堡垒的故事。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沙滩上为什么会有童话呢?你觉得作者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会对文章题目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且对文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且回答出以下问题:“作者提到的快乐天地到底在哪里?又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呢?”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对整个第一自然段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最终说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妈妈为什么被小孩子们当作公主,能否说说你的看法?”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会认真思考妈妈的人物形象,并且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由此可见,教师利用不同程度的问题巧妙推动阅读教学进程,不仅有利于自身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避免出现阅读无效的情况。
(五)合理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参与程度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非常一般的,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文章内容时经常会出现难以理解文章想要传达的意思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跟小学生的语文功底较差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说明,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帮助学生降低进行阅读学习的门槛,才能有效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阅读学习。对阅读学习来说,由于经常涉及学生较为陌生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比较真实的虚拟情境中,并且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成为文章中的一个角色,甚至成为文章作者,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一课时,文章主要讲述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灾难,神射手后裔射掉九个太阳的故事。对学生来说,神话这种文章题材并不陌生,但是这样的神话故事距离自身实际生活过于遥远,因此难以有效开展阅读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十个太阳轮番出现在天空中,为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然而好景不长,这十个太阳竟然同时出现在天空中,顿时间植物被烤焦,岩石烧得通红,海水也被映得通红。”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讲解,学生仿佛能够瞬间回到后羿射日的场景中,成为后羿射日的围观者,甚至是参与者。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阅读氛围,并且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产生真实情感和感悟,进而使教师有效完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应该从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体会到阅读的魅力,并且通过阅读学习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并且合理采纳学生建议,只有教师真正通过这些现实因素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晓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3):29-30.
[2]苟永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7):38-39.
[3]李梦佳.浅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4):169-170.
[4]陈丽娜.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27):1.
[5]邵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21-122.
作者简介:
张缤香,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坝头中心小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一、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度分析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并且意识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语文教师应该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价值,真正完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二、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目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解决。第一个问题是阅读教学模式有待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性的主导课堂教学进程,把每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同时也局限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是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教学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程度并不高,同时也不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阅读,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第三个问题是课程安排并不合理,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把文章读通顺,就算是有效进行阅读学习,因此只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阅读,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思考和研究,这样的时间安排并不利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发展。第四个问题是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准确的认知,因此只需要要求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文章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并不会主动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并不利于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同时也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并不丰富。以上这些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某一节阅读课堂中,而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语文教师只有真正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真正帮助学生得到语文学科中的进步和提升。
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努力创新的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进行人才培养策略和方向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和难点任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断创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各种需求,真正帮助小学生得到阅读领域的提升和进步。现如今,小学生成长发育的速度非常迅速,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如果教师始终对当代小學生进行传统阅读教育培养,那么小学生将会认为阅读教学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进而厌烦阅读教学。为了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完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通过这样的阐述,可以看出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之所以要不断创新,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需求。
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只有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中时主导课堂教学进程,习惯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导致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将引导阅读和自主阅读有效融合起来,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性的阅读,接下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或者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随后再为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阅读指导,并且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规划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自主阅读文章,充分体会文章深意,同时也能快速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8《雨点儿》一课时,教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意识到雨水对植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部分教师发现如果始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有效性并不高。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段落和不认识的生字,再开展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完成以上工作之后,教师应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性阅读,随后再为学生讲解比较有难度的语句和段落,使阅读教学更加细腻、有效。当学生已经大致了解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阅读,比如男生扮演大雨点,女生扮演小雨点,两人一组进行配合性的阅读,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雨点的多和密。整体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语文教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做到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多元地进行阅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本文章,随后在利用课外时间对课文文章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更多与课文文章相关的作品,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课文文章,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拓宽自身视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开展阅读学习,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3.10《端午粽》一课时,教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并且学习关于屈原的故事。通过阅读文章和思考文章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家里过端午节时的情景,并且通过不断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激发自身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着重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比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对端午节和端午粽子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知。然而这并不代表阅读教学大功告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可以以端午节和端午粽子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阅读更多有价值的文章,或者收集更多与端午节和端午粽子有关的资料。最终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时间检验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比如要求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认为其他文章中较为优秀的段落和语句,或者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阅读的作品名字。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检验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收获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三)借助网络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因為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并且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语文教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本上大篇幅的文字转化为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学习。这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需要语文教师注意的一点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目标是辅助阅读教学,如果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快乐和热闹,那将失去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文章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这篇文章具有较强的吸引性和趣味性,因此有利于教师开展低年级阅读教学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篇文章整体都在使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小学生理解起来较有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应用多媒体技术不断降低阅读难度,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展示出关于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的图片,使学生对文章主体进行简单的了解和认知。当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具体方式,并且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四)利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并不是很高,经常会出现学生在阅读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却无法有效理解文章内容和深意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只是张开了嘴巴,却没有发动自己的脑筋,缺少独立的思考和研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设问不断推动阅读教学的进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和精神,并且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形成较为主观的想法和态度。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时利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有效开展阅读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高端的思维和情感,符合新课改对情感目标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课时,文章主要讲述一群小孩子在沙滩上建筑沙滩堡垒的故事。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沙滩上为什么会有童话呢?你觉得作者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会对文章题目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且对文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且回答出以下问题:“作者提到的快乐天地到底在哪里?又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呢?”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对整个第一自然段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最终说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妈妈为什么被小孩子们当作公主,能否说说你的看法?”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会认真思考妈妈的人物形象,并且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由此可见,教师利用不同程度的问题巧妙推动阅读教学进程,不仅有利于自身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避免出现阅读无效的情况。
(五)合理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参与程度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非常一般的,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文章内容时经常会出现难以理解文章想要传达的意思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跟小学生的语文功底较差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说明,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帮助学生降低进行阅读学习的门槛,才能有效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阅读学习。对阅读学习来说,由于经常涉及学生较为陌生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比较真实的虚拟情境中,并且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成为文章中的一个角色,甚至成为文章作者,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一课时,文章主要讲述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灾难,神射手后裔射掉九个太阳的故事。对学生来说,神话这种文章题材并不陌生,但是这样的神话故事距离自身实际生活过于遥远,因此难以有效开展阅读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十个太阳轮番出现在天空中,为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然而好景不长,这十个太阳竟然同时出现在天空中,顿时间植物被烤焦,岩石烧得通红,海水也被映得通红。”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讲解,学生仿佛能够瞬间回到后羿射日的场景中,成为后羿射日的围观者,甚至是参与者。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阅读氛围,并且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产生真实情感和感悟,进而使教师有效完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应该从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体会到阅读的魅力,并且通过阅读学习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并且合理采纳学生建议,只有教师真正通过这些现实因素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晓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3):29-30.
[2]苟永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7):38-39.
[3]李梦佳.浅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4):169-170.
[4]陈丽娜.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27):1.
[5]邵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21-122.
作者简介:
张缤香,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坝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