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的数学课堂,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对变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进,主要将变式教学分为五种形式,使变式教学在操作上更简便易行,更易推广。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此方法已获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开阔学生的思维方面有极大的作用。以下对变式教学的四种形式作简要论述。
  一、变题型,本质不变
  数学教师在例题讲解时常刻板地采用“教师讲,学生仿”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纯地讲解和简单地套用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割裂了知识的联系,学生容易产生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模仿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变换问题的形式,而不变换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不迷惑于事物的表象,而是自觉地注重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和减少学生的思维僵化及思维惰性。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变化率时,我就把课本的例题改编出多种变式。试举三例:变式1:小明9月的零用钱有50元,老师家访时对他爸爸说,他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成绩进步,爸爸决定10月开始增加他10%的零用钱,则他10月的零用钱有多少元?变式2:小明9月的零用钱有50元,老师家访时对他爸爸说,他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成绩进步,爸爸决定10月的零用钱为60元,则他10月的零用钱增加的百分率是多少?变式3:小明9月的零用钱有50元,老师家访时对他爸爸说,他在学校的表现较差,成绩退步,爸爸决定每月扣相同百分率的零用钱,到11月的零用钱为32元,则他这两个月零用钱平均减小的百分率是多少?本例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简单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所编要求由浅入深,让基础薄弱的学生都愿意学、都有收获,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提高的空间。该题变化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确保了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持续热情。
  二、变条件,结论不变,让学生参与变式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变式,教师起引导诱思,及时点拨的作用,这样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交流互动的课堂。只要学生能够进行变式,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对于学生在变式中获得的成功,教师都要加以肯定表扬。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意识,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变式”的乐趣,各种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如在讲解点四边形时,我把课本的问题作改编,提出如下问题:变式1:顺次连结四边形的四条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2:顺次连结矩形的四条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对本内容我只提出了变式1和2,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的各种变式情况,并要求学生自行探索和归纳结论。我通过这样的变题训练,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联想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条件不变,变结论
  思维狭窄往往是学生解决不了数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思维的狭窄性常常表现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条件不变,变结论”的变式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思维狭窄的问题。每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相同题”,这种“似相同题”实际上就是条件不变,变结论。这种“变题”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四周找一找,很可能四周就有好几个。”教师在教学中多发掘这种“好蘑菇”(好问题)让学生训练,使学生不断讨论探索,克服思维的心理定势,变中求进,进中求通,拓展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四、题目不变,变解法
  数学问题具有综合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探索,得到不同的解法。一道数学题,因思考的角度不同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思路,让学生广阔寻求多种解法,有助于拓宽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向联想和发散思维,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习题课时,我给出例题:解方程(x-2)2-(2x-1)2=0,本题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题,其解法丰富多彩,通过不同的出发点下手,同样可以达到解题的目的。其实在课本和各地的考题中有很多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应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不要单为答案而做题,从答案的“奴隶”中解放出来,巩固基础知识,启迪思维,开拓解题思路。
  从历年的中考试题来看,绝大多数的题目源于教材,活于教材,部分综合性强的题目略高于教材。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立足于课本,精选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充分运用各种变式进行挖掘、延伸、改造,用问题编成变式题进行教学,注重剖析解题思路,优化课堂结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充分暴露思维障碍,展示知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提高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其他文献
在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中,怎样才能发挥出水平,怎样才能尽量减少失误或不失误,是每个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注重细节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关注好每个细节,并深挖每个细节的含义。解决好了数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考好数学。下面我谈谈一点数学教学体会。  1.细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细节总容易被人所忽视,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习惯。数学学习中,重视学习中的
系统概述泰利德售饭/消费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射频卡技术的最新产品,系统采用飞利浦公司的Mifare系列芯片,可以保证产品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System Overview Telit’s
与圆上的点有关的最值问题是学习圆的重要题型之一,是各类考试的热点问题。此类问题的目标函数的形式变化不定,解法灵活多变,使不少学生感到困难重重。为了方便大家掌握,本文按目标函数的形式,归纳了三种题型及其解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
伟大的教育家波利亚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为出发点,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通过恰当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课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教师应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
摘 要: 本文根据矩阵A与B的关系的不同情况,给出了求其线性组合行列式|aA bB|(a、b为非零常数)的各种方法。  关键词: 求解同阶矩阵 矩阵与行列式 常用求法    对于同阶抽象矩阵A、B的线性组合的行列式|aA bB|,我们给出下述常用求法。 本文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数学也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成为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一种新的理念正在形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许多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的学生,都认为数学难学。这些学生尽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常常是“费力不讨好”,在小学、初中时他们是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以后
在没有生产原种和建立种子田的情况下,棉农可采用株选混收、选留腰花、大朵花等简便措施,克服因机械混杂、自然杂交、留种不当、遗传性分离、环境条件的改变等引起的混杂退化,从
河北省兴隆硫铁矿为沉积型含铅锌黄铁矿床,硫铁矿主要赋存在中下部,呈自形晶粒状嵌布,粒度平均0.074~0.015毫米。对该矿区硫铁矿先后进行三次选矿试验,一致推荐浮选或重介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复习、导入、新授、练习、拓展等几部分,传统教学中的导入被看作旧知识转入新教学内容的过渡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把导入理解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打破已有的认知平衡,建立新的认知体系的有效链接,是学生思维僵化后的激活,是学生辨明知识时的追问,是学生茅塞顿悟前的点拨。它始终存在于建立新知识体系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是数学教学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吸引力的因素。新知识的传授是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动的学习与认识活动,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等,引导学生进行以自身为作用对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活动预设的目标、活动进行的方式和激动主体的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我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情感等。我对此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