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nder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复习、导入、新授、练习、拓展等几部分,传统教学中的导入被看作旧知识转入新教学内容的过渡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把导入理解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打破已有的认知平衡,建立新的认知体系的有效链接,是学生思维僵化后的激活,是学生辨明知识时的追问,是学生茅塞顿悟前的点拨。它始终存在于建立新知识体系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是数学教学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吸引力的因素。新知识的传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主体活动能否实现预设目标,与导入的有效性直接相关。成功有效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畅游在数学学习的海洋里,思维得到操练,智慧受到启迪,身心享受愉悦。
  一、有效导入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数学来源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是人类生活与智慧的结晶,学生的生活是数学教与学的源泉,生活数学化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与学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开始,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以形象思维为主,易于他们理解掌握的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知识;到了高年级,抽象思维发达了,学习的基础仍然应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主。这就决定了导入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实为起点,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存为助推器,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案例】教学“7的乘法口诀”的主要过程
  教师首先选用了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导入新授,从七个小矮人入手,引发学生联想与7有关的一系列数学思考……通过七言古诗,发现口诀“四七二十八”等……出示一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与7有关的充满“7的乘法口诀”的生活信息:琴键、七星瓢虫身上的斑点、一个星期7天等生活常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一次次地把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导入到数学情境中,保证了教学预设的顺利实施,教学目标的最优化,让学生体验了一次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7的乘法口诀”的快乐旅行。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发现教学内容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基础的,这就便于教师把生活素材结合到教学实践中,实现由学生已知的生活情境向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有效导入。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生活的导入的好处有:①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熟悉利于接受,具体利于操作,形象利于思考。②接近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原有生活经验适当得到数学化提炼,从而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③具体的生活情境,容易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身心去充分感知和体验,形成新的认知,进入新知识的教学情境。④以生活为基础的导入可以把生活与数学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学习数学的重要价值,养成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有效导入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牵手
  《学习的革命》指出:“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我们不否认把这种“情绪性的东西”狭义地理解成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和因好奇而产生的持久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初始状态是好奇心,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开始的。据调查,学生在小学学习时有“三怕”:一怕做数学应用题,二怕背外语单词,三怕写作文。数学学习成为第一怕是因为: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博、结构复杂、逻辑缜密、抽象性和概括性强的理性思维科学,学起来枯燥乏味,既需要感性的认知,又需要理性的分析、归纳、概括,以及推理,还需要心灵的顿悟和智慧的超越。对数学不充满好奇、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
  【案例】“长(正)方体练习课”片段
  教师分别取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和一个正方体石块,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鱼缸的体积和容积、石块的体积……然后拿出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让学生计算它的体积……学生的好奇心顿起、陷入深思……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玻璃水缸上升(或下降)水的体积。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的长(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题开始复习,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长宽高有尺寸的正常的、规则的、特殊的长(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当教师拿出不规则的、不正常的、一般的、到处可见的、长宽高不可测量的石头,要求学生计算体积时,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学习的“困惑”,“怎么解答?”这就是学生最大的好奇。有了好奇心,就有了继续探索的兴趣,“曹冲称象”的故事成了学生思维升华的最佳引领。
  整节课的教学,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学生从特殊的长(正)方体的计算自然地引入普通的石头的计算学习上,“不规则的石头怎么计算”引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导引下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操作和思考过程,不仅进一步复习了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而且了解并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知识的深度,充满思维张力,展示了数学学习的无限魅力。
  三、有效导入要以启迪数学思维为内核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把“思维着的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如何让学生“最美的花朵”得到精心培育和精彩绽放,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们的教学实践彰显了富有数学思维的导入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萌芽、启动、持续、深入、提高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三年级《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片段
  师:54-18=?你是怎么算的?生1:54-10=44,44-8=36,所以54-18=36。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生2(略)。师:哪些人和他的方法一样?有没有谁的方法和他差不多?生3(略)。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18分成10和8,只是先减哪个数的顺序不同。谁和他们的方法不一样?生4:54-14=40,40-4=36。师:谁听懂了?能解释一下吗?生5(略)。师:为什么要把18分成14和4,而不是其他的两个数呢?生5:这样减去14正好得整10数,比较方便。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生6:54-20=34,34 2=36。师:谁听明白了?能解释一下吗?(略)
  这虽然是一节简单的口算教学课,但在教师充满数学思维的有效导入下,整节课变得生动起来。教师富于启发的一个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上楼梯式的路径,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清晰和深刻,这都源于教师含有丰富的数学思维的概括、提示,以及追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紫苏叶提取物对内皮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为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水提醇沉、乙酸乙酯萃取法制备紫苏叶注射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体系中测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CMCC(B)44103)、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短小芽孢杆(CMCC(B)63202)和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四种菌为工作菌,建立了鸡组织中三种聚醚类抗生素(莫能菌素、盐霉素和
在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中,怎样才能发挥出水平,怎样才能尽量减少失误或不失误,是每个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注重细节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关注好每个细节,并深挖每个细节的含义。解决好了数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考好数学。下面我谈谈一点数学教学体会。  1.细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细节总容易被人所忽视,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习惯。数学学习中,重视学习中的
与圆上的点有关的最值问题是学习圆的重要题型之一,是各类考试的热点问题。此类问题的目标函数的形式变化不定,解法灵活多变,使不少学生感到困难重重。为了方便大家掌握,本文按目标函数的形式,归纳了三种题型及其解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
伟大的教育家波利亚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为出发点,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通过恰当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课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教师应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
摘 要: 本文根据矩阵A与B的关系的不同情况,给出了求其线性组合行列式|aA bB|(a、b为非零常数)的各种方法。  关键词: 求解同阶矩阵 矩阵与行列式 常用求法    对于同阶抽象矩阵A、B的线性组合的行列式|aA bB|,我们给出下述常用求法。 本文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数学也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成为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一种新的理念正在形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许多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的学生,都认为数学难学。这些学生尽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常常是“费力不讨好”,在小学、初中时他们是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