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应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提高四个阶段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1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依据
  1.1 人本主义理论
  意义学习理论是由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提出的这种学习方法就被称为人本主义理论.意义学习并非是只需要累积事实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习个体的行动方针、个性、态度、行为等都会发生改变的学习方式.意义学习的要素有:首先,学习的一个性质就是个人参与,要求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投入自身认知与情感;其次,学习的发起者是学习者本身,并且由内部产生发现、领会、掌握、获得等感觉;再次,学习具有渗透性,会改变学生的态度、行为,甚至改变个性;最后,学生的评价者是学生自我.所以教师在编制物理导学案时,要制定分目标,即学生的价值和情感态度、方法和过程、技能和知识.
  1.2 自主学习理论
  学习个体自觉、主动地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最后完成学习成果评价的整个过程就是自主学习.该理论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其出发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有两个:其一是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也就是学生想学;其二是了解学生怎样学习,也就是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在编制物理教學的导学案时,除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要合理安排各个学习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在已学知识与新[JP3]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设置台阶,有助于学生开展学习探究.
  1.3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传授无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习者只有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情境中,参考有效学习资料,通过学习伙伴、教师等的帮助,构建意义,从而获得学习资料.“意义建构”、“会话”、“协作”、“情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的学习情境应当有助于学生构建学习内容的意义,在设计教学时,除了要将教学目标分析纳入考虑因素,还应将创设方便学生构建意义情境的问题作为考虑因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评价学习成果,最终构建意义.具体而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基础等分组后,小组成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探讨怎样将学习任务、学习计划完成.除此之外,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会话交流,整个学习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共同分享其中每个学习者的思想,所以完成意义构建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会话,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意义构建.教师在编制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的导学案时,需要合理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且积极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交际能力.
  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在新课改背景下,根据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我校改革了物理课堂教学的结构,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提高四个层次展开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2.1 开展实验,引入教学内容
  实验是组成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论等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实践是知识的来源,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物理实验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物理进行研究与谋取发展的重要基础.实验可以引发许多物理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胆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究.除此之外,物理实验还能创设物理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常对枯燥的物理知识、抽象的物理公式等毫无兴趣,甚至存在厌学心理,而新奇的物理实验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创设问题情景,确定探究目标,并引入实验,尤其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验,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探究欲望.比如,在讲解《声音》一章时,教师先提问学生如何理解声音,若缺少声音,我们的生活会如何变化等问题,接着指导学生将手放在自己的声带处,自由发声,感受声带的变化,再通过拍打桌子、拨动琴弦等一系列实验使学生体会发出声音的过程,在实验中寻找规律、掌握知识.
  2.2 细心观察,思考物理知识
  实验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具体操作外,还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关.学生必须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及时发现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如果学生“只做不看”,那么整个实验操作就是徒劳、无用的.比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等内容时,教材中的实验结果都是需要准确调整凸透镜、三棱镜等的位置才能看到的,如果学生一味操作,而不注意观察,很容易错过已经出现的结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利用实验证明假想,对现象进行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概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点拨,使学生可以及时捕捉现象,分析原因,探讨引起变化的本质.教师在实验前可以先提出相关问题,提示学生需要的关注点,从而细心观察实验结果.
  2.3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观点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改善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学生在阅读、了解实验与教学内容后,教师可根据其学习能力、基础水平、性格特点等科学分组,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或者通过小组讨论将自学中存疑的问题解决.学生在组间交流、讨论以及共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方法、知识和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补充、互为借鉴,在倾听他人观点时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除了组间交流外,还可进行班内交流,要求各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内说出本组得到的结论,或者提出尚有疑问、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其他小组共同合作解决,或吸收其他小组的新颖创意,改进实验设计.组间与班内交流环节成功解决了大部分学生都感觉有难度的问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小组竞争,比如讲解“密度”一节时,教师提问学生:怎样能只用水和量筒估测一个铁球的密度?接着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各组交流讨论,哪一组能最先提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实验就获得了此次竞赛的胜利.
  2.4 归纳总结,提高学习能力
  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学生讨论后,教师需要适当点拨,将学生的疑惑解决,并且梳理重点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巩固学习效果,可结合学习目标选择练习题,进行当堂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统一讲解易错题目.在课堂的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开始提出的物理问题,归纳当堂课学习的知识点,总结涉及到的重要思想方法或物理知识,适当延伸教学内容,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并且布置少且精的课后作业,在达到练习效果的同时避免加重学生负担.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发生了较大改变,为了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改进以往的教学结构,不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提高四个层次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他文献
每四年,中国球迷悲欢交集一场.抬头看看别人家的各路明星,雄姿勃发,攻城略地,气吞万里如虎!低头想想自己家的小伙伴儿,玩得来中超,玩不出亚锦,更别说观光世界杯.好在,咱现在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科学性极强的物理教学,更离不开探究.《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新课程改革无论在初中还是在高中,科学领
1 几个相关联的概念及“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概念的界定  ]1.1 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准确地说,创新是创新
通过“适切提问”调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着重从学生的物理学习行为角度探讨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 巧设课前提问,促全体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进入听课的兴奋状态就等于在延长有效课堂时间.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取“问题驱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
初中阶段是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关键期,具有"摆渡成长关键期""接续小学与高中""培育智慧涵养德性"三大主要功能。初中教育总目标应是"为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提供高品质的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从2012年开始,为了扶持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利用课程建设的方式,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加大了对农村初中的投入.我校有幸成为了江苏省首批被扶持的学校,我校申报了“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大大地促进教师素质的大幅提升,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增长,促进学校实验设施的有力改善,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逐步提高.通过两年来的实施和摸索,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如何通过物理
一次在学生的黑板报上看到学习的“悟之三境”:(1)学习是一种负担;(2)学习是一种谋生的手段;(3)学习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对待学习的态度大致就这三种,应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持有第二种态度,能达到第三种境界正是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但不少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审美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比较弱,不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所在,学习态度也就不够端正.作为一线教师,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深知这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发展认识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由于初中生对于物理现象的认识多基于生活经验,且刚刚接触物理,因此对很多初中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片面,存在很多错误的前概念.研究表明:这些前概念会阻碍学生科学地认识物理现象,制约物理知识的系统
1 物理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1.1 物理文化的概念  物理文化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人类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物理特有的文化特征.从狭义上讲物理文化是世界历代物理学家在创建物理学理论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语言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物理仪器设备以及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的总和.从广义上讲物理文化以物理工作者为核心、为创造源、为实践者而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