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温暖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一种温暖心灵的工程.我们所做的事情,是要和学生一起出发,去寻找、创造一片温暖的时空,共同发展、美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替学生着想,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我们才能和学生走向“零距离”, 温暖才能产生原动力.初中数学学科,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契合学生的身心,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出发,真正通过富有实效的工作,温暖学生的内心.
  一、温暖是一种精神的鼓励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先学会做学生,然后再去当教师,不要把什么都看得很容易,以自己的知识面和多年的打磨,对某些知识,早已烂熟于心,而对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只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以不同的眼光和心态,假想自己就是班上现有的学生正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去探寻新知的宝库,在探寻的道路上,可能会有什么发现,会有什么阻力,会想出哪些法子来破解,会有什么新问题产生……当教师这样去做、这样去想时,就会理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诸多的现象,就不会再去产生什么“恨铁不成钢”的念头.以这种心情去教学,你会发现你的学生真的不容易,他们的不简单.当教师这样去做去想时,不仅会给学生以温暖,还会让自己产生一种甜蜜.学习是一种主动性的表现,要调动这种内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所学是必需的,是“有用”的,“我”的学习是和别人的学习不一样的,我有我的方法,我有我的能力,我走我自己的路,个性化的教与学,才是真正的温暖教学.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教师要补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逐渐形成师与生互动,生与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注重在学生积极探索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温暖是一种机智的提升
  给学生以温暖,不是说一切就着学生,教师做好好先生,而是要随时能在自然的关爱中提升学生的水平,事越强,心越柔.孔子是教育的强者,他却以水样的柔情,教化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善施教化,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让他们都有所提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和品质的方法有很多.如,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之上合作探究,借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用数学思想让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等.方法是人用的,一切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课本上讲了平移法则学生看着图是能想出来的,但运用时,谁能有那么多时间一一画图,不画图想,会一次又一次地出错,知识学来是为“用”的,用不上,占着空间,反而累赘,如何来化解?不如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解方程的办法求出顶点坐标,再根据顶点的移动来确定整个图形的平移方向,将学生本身已有的知识进行同化,学生认知有坡度,接受和运用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这降低了出错率.
  又如,在讲“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时,有教师在黑板上画个图讲来讲去,有的学生还是分不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还不如就让他们折折各种类型的三角形,他们会从中发现更多的知识点,会对其中的概念理解得更为深刻.他们在会在折叠和比划中出现许多不严谨的表述,在讨论中,让学生在寻找错误原因中,享受成功,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使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的能力,在他们的心灵中撒播“善于思考”的种子,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三、温暖是一种光照他人的伟力
  太阳给人温暖,他的自身有一种伟大的能力.教师给人以温暖,首先自身要有高尚情操和渊博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常有教师慨叹,我们做的工作都是为别人作嫁衣,于是便缺少了动力,生活便有了郁闷,可以想象,以这样的情绪心情去工作是不可能给学生以温暖的,要温暖别人首先要阳光自己的心态,在这样一个高度合作的年代,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就,能力大小在其次,蜘蛛会织网,织得不比蚕差,但人都爱蚕,而不大喜欢蜘蛛,站在蜘蛛的角度看,可能心理很不平衡,因为它的能力那么强,网织得好,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不要别人发工资,也得不到别人的赞赏,而蚕呢,别人喂着,还赞着、爱着.一个被爱的人是很快乐的,人活着重要的是健康是快乐,健康首先是心态,其次才是体能.一个教师的伟大关健是像蚕一样奉献,奉献不是我们有才华,而是我们有爱,有爱才成就一代又一代人.做强做大的人必先强大自己的内心、爱心,没有照亮别人的心态,就没有自己的快乐,没有了快乐,便谈不上超能量的发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以挑刺的心态对待学生,便会居高临下地为学生把脉,学生也就当自己是病人了,病态的心理,怎么能引出健康的人生和健康的教育?当教师以一颗爱心对待学生时,便会惊喜于学生的点点进步.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光从技术层面去提高自己,更要从心理层面去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温暖自己又温暖别人.
其他文献
在当前对学生知识要求转变为能力要求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质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质疑能力和质疑习惯,对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可以说,质疑是学好初中物理的有效法宝.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课堂学习中,谁能率先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谁就能占得学习
明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等,实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这种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基础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如何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选择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数量的积累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心灵体验。每一次知识的传授,都会在学生心中有所反映,这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第一感知。这种心理体验,影响着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因此,让学生收获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设计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自信是开展任何一种知识学习的心理基础,初中数学也不例外。在知识学习之前,教师要帮学生树立
前一段时间,“数学滚出高考”之类的言论被网友们争相转发,据说有十几万人点“赞”.这使我十分惊讶,亦感到匪夷不解.数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如今数学在一些人的眼中竟会沦落到如此的境地!我觉得很有必要与青少年读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从小喜欢数学,觉得数学非常有趣,也十分有用.十七岁高中毕业后当了教师,五十多年来教过学生数千.他们毕业后常来看我,说起当年学习数学的情景
目前我们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和具有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重.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其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独立学习.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积累化学经验并且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检验,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对于
中学蒋保磊数学一直贯穿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始终,它使我们生活更加方便,可以开发我们的大脑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待问题的眼光等。数学对我们来说应是多多益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们更有必要研究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应试教育思维严重,教学方法单一  选拔是挑选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将人分门归类确定等级。而在我国,高考、中考就成为了最严格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课堂应注重生态化.下面以人教版化学(必修2)“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中“乙酸”的课堂教学为例就高中化学课堂生态化的实践进行阐述.  一、设计思想  化学来自于生活.本节课题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从教材的编排和学情来看,初中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必修时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中乙酸则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的认知呈上升趋势.在知识的构建上,要按照学生的认
课堂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新课程核心理念.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必须在交往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和提高.我们应该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真正做到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课堂的本义.然而,在公开课上,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偏离了课堂对话的正常轨道,很多地方甚至与新课程理念相悖,感觉“秀”味实足,华而不实.  “台上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的任务,也是当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呢?这需要教师对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整改,对教学方式方法做出有效的调整,还需要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找到自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分清主次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是当今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新课标的亮点之一。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反思性数学的学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催化剂,是通向创造的阶梯。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反思性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多想多反思,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挖掘他们的认识潜能,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反思解题